宋代鄂州城市布局初探(5/9)
[雍正《湖广通志》卷七八《古迹志?
武昌府?
江夏县》“宝通寺”
条。
]岳飞曾长期驻兵鄂州,传说洪山寺的第一株松树便是岳飞亲手植下的,故得名“岳松”
。
洪山寺后来屡毁屡建,今日仍存,名“宝通禅寺”
。
与洪山寺南北对峙的,有兴福寺,“隋文帝建,咸淳六年,僧人净聚重修”
。
[《湖广图经志书》卷二《武昌府?
寺庙?
江夏》。
] 崇佛、道之外,宋代鄂州民间建有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寺庙。
如,祭祀各种与民间生活相关的神灵。
宁湖寺,在平湖门内,传说“湖有水怪,唐广德中建寺镇之”
。
[雍正《湖广通志》卷七八《古迹志?
武昌府?
江夏县》。
]广惠庙,“在竹簰门外护城矶上,旧名顺济龙王庙,宋淳熙间祷雨灵应,扁今额。”
[《湖广图经志书》卷二《武昌府?
祠庙?
江夏》。
]宋大宪庙,在城东七里,祀“火精”
宋无忌,“以禳火灾”
,唐牛僧儒立庙时“本为大夫”
庙,五代“避杨行密父讳,改作大宪”
。
[《舆地纪胜》卷六六《鄂州?
古迹》。
]后有毁坏,“宋绍兴中知州王信复立,俗云火星堂。”
[《大明一统志》卷五九《湖广布政使司武昌府?
祠庙》。
] 最常见的是祭祀水神(江神)。
除常见的龙王庙以外,有横江鲁肃庙,在城西南二里,因“肃尝为横江将军,故庙以为名”
;[《舆地纪胜》卷六六《鄂州?
古迹》。
]三圣公庙(简称“三公庙”
,又名“普应庙”
[《大明一统志》卷五九《湖广布政使司武昌府?
祠庙》:“普应庙,在府城东五里,旧云三公庙,自唐有之,宋始赐今额。”
]),在城东五里,“鄂人中秋日阖郡迎神”
,十分虔诚,所迎三神之一即为伏波;[《舆地纪胜》卷六六《鄂州?
古迹》:“三圣公庙,在城东五里,鄂人中秋日阖郡迎神,庄绰辨疑,则以为萧丹、赤山神、葛元也。
郭祥正诗云:‘三神鼎峙名何谓,子胥范蠡马伏波。
’是祥正指伏波为马伏波,而庄绰谓葛仙,亦拜伏波将军故也。
绰以为按唐祠记,而祥正亦必有据。
当考。”
]江汉神祠,始建于宋淳熙年间(公元1265~1274年),“通判刘靖以江汉在境内,宜为望祀,乃为坎以祭之”
,[《大明一统志》卷五九《湖广布政使司武昌府?
祠庙》。
《湖广图经志书》卷二《武昌府?
祠庙?
江夏》“江汉神祠”
条略同。
]初在灵竹寺西,后改祀汉阳门楼上。
[雍正《湖广通志》卷二五《祀典志?
武昌府江夏县》。
] 另一些祠庙奉祀与当地有关的人物。
陆大宪庙,在城西南三里,祀汉陆贾;[《舆地纪胜》卷六六《鄂州?
古迹》。
《大明一统志》卷五九《湖广布政使司武昌府?
祠庙》:“按《汉史》,贾非道死,或因楚产,郡人为立庙尔。”
]武安王庙,在头陀寺,祀关羽;[《舆地纪胜》卷六六《鄂州?
古迹》。
]卓刀泉关羽庙,亦祀关羽,在江夏东十里,“世传关羽尝卓刀于此”
,遂立庙于泉上。
[《舆地纪胜》卷六六《鄂州?
景物》。
]忠义祠,“在府治,北宋建炎间,金骑渡江,郡守李宜婴城固守,民赖以安。
后为贼所虏,遁投僧寺,僧疑而杀之,百姓伤感,为建祠祀焉。
太守马去疾以闻,赐额忠义。”
[《大明一统志》卷五九《湖广布政使司武昌府?
祠庙》。
]鄂州城西南有鹦鹉洲,传说中黄祖在此杀害祢衡,洲上遂有弥衡墓、黄祖墓,[《舆地纪胜》卷六六《鄂州?
古迹》。
]后来成为鹦鹉寺。
鹦鹉寺南又有岩头寺,系“唐全太岁禅师驻锡处”
,[雍正《湖广通志》卷七八《古迹志?
寺观?
武昌府江夏县》]陆游乘舟经行此地时,曾远望鹦鹉洲“有茂林神祠”
,[《入蜀记》第五,《渭南文集》卷四七,第2444页。
]很可能就是这些祠庙。
另外,城东北七里有大圣奄,应该也是祭祀某类人物的。
[《舆地纪胜》卷六六《鄂州?
景物》“八迭院”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