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传记(5/6)
是年杀夏言、曾铣。
《明史-严嵩传》说嵩借复套事件构陷夏言至死,《明史-夏言传》指称嵩与陆炳、驸马都尉崔元联手倒言。
然而,谈迁在《国榷》中认为,“贵溪(夏言)不死于败而死于谗,又严氏之代为之受螫也。”
可见严嵩是背了黑锅的。
在严嵩的《奏对录》里,曾载有嵩再三为夏言求情免死的札子,亦见嵩未必是“心迹俱恶”
之人。
被世宗杀掉的还有兵部右侍郎蓟辽总督王杼。
王杼是位精通军事、很有责任心的将领,嘉靖三十六年春,因一时不察让入侵的数万北虏进入至三屯营,使不少中贵和宫人的家人财产遭受损失。
这些天子身边的人难免不向世宗投诉。
在调查此事时,又牵出王杼疏于练兵等情况。
于是世宗震怒,手批“诸将皆斩”
。
三十七年王杼被杀于西市,时年五十三岁!
然传末又指称王杼之死责任在嵩。
是非曲直尚有公论,《世庙识余录》如是说:“杼恂恂长者,悉心体国,通州之役,不避死亡,划策守城,以全国储,帝眷日隆,洊登枢佐。
蓟州边备久弛,整顿良艰,屡至失律,遂于极典。
┅┅华亭(徐阶)乃予罪严嵩,至方秦桧之杀武穆。
是以君子恶居下流。”
对支大纶的判语谈迁是极赞同的:“王中丞坐疆事死,非死严氏也。”
这些说明有人要使严嵩“恶居下流”
,欲令严嵩背负沉重而可怕的恶名。
《罪惟录》有一段令人深长思之的话,“然上在位久,要威福自操,事事出上意。
嵩承夏言之后,不敢有可否,间有所左右,直微引其词;至上所必欲杀,无所匡诤而已。
….
则凡上意所欲杀者,天下竞指嵩。”
严嵩“屠害忠良”
之秘藉尽在彀中矣。
而严嵩恶名之远播,话本小说、传奇戏曲功莫大焉。
写嵩陷害沈炼的“沈小霞初会出师表”
(《今古奇观》),历数嵩陷害忠良的戏曲《呜凤记》、《一捧雪》、《丹心昭》、《狂鼓吏》、《出师表》等,在民间反复播演,此乃印证了戈倍尔氏的名言:谣言重复多次便变为“事实”
!
(4)严嵩与抗虏御倭政策
自嘉靖十三年起,蒙古新首领俺答汗几乎无年不请求明朝“封贡”
,然而,俺答求贡却屡遭明廷拒绝,俺答便率兵大举犯边,其中最严重的事件是嘉靖二十九年,俺答率10万精骑攻至北京,全国震动,史称“庚戌之变”
。
严嵩对北虏的立场如何?
这里有二点是十分重要的。
一是世宗欲效法成祖率军巡边。
嘉靖二十八年二、三月,世宗两次召见严嵩谈到想亲率大军“巡边”
的想法,均遭严嵩婉言反对:“皇上圣谟弘远,欲上法祖宗甚盛心也。
但今时非前比,只严督将臣守御,自可无事,巡驱之典,似不必尽同于昔也。”
(《世宗实录》卷346)可以设想,如果世宗率军巡边,其结果可能比英宗的“土木之变”
还惨。
作为首辅的严嵩在此重大问题上并未一味顺从邀宠,想必是予料到后果的严重性,故设法阻止之。
二是世宗一直想以军事手段解决北方边患。
例如嘉靖二十六年,首辅夏言、三边总督曾铣力主收复河套失地,得到世宗批准;而严嵩及翁万达、唐顺之等富有学识和军事经验的大臣,对“复套”
是很不赞成的。
二十九年八月上旬,边境形势十分紧张,世宗曾两次召严嵩讨论对策,严嵩曰:“目今虏患,但边臣戮力防御为守之计,令不能深入,即为得策。
若欲驱扫远遁,恐力非昔比也。”
又曰:“笫时势诚有不同于昔者,兵不素练,将未得人,馈饷屡乏,即无可持之资。
当事之臣,自任其责,防守边疆,令不得患,虽犯不得利。
此即御戎之策矣┅┅”
(《奏对录》卷4)严嵩主张重在防御,这完全是从当时的国情出发。
嘉靖二十九年吏部侍郎王邦瑞上疏云:“今武备积弛,见籍止十四万余,而操练者不过五六万,支粮则有,调遣则无。
比敌骑深入,战守俱称无军。”
(《典故纪闻》卷17)庚戌之变时京城的实际军力是“仅四五万,老弱半之。”
(《明史-丁汝夔传》)至于军事装备,因主持军械制造的官员侵吞料价,以致造出的装备不堪使用。
如甲“中不掩心,下不遮脐,叶多不坚,袖长压臂,全不合式”
;“弓力不过一二斗,矢长不过七八把,平昔尚不能射远,披甲后,手不能举,射只过数十步而止。
刀尤短小,亦无锋。”
(马文升:《明臣奏议-修饬武备疏》)这样的军队和装备怎堪俺答10万精骑一击!
曾任过兵部车驾司员外郎的杨继盛未必不了解此时的军情!
他在《疏》中,将俺答犯京时严嵩不让兵部尚书丁汝夔出战,指为十大罪状之一,这也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倭寇并非起于嘉靖朝,但嘉靖朝倭患最烈。
倭患的直接起因是海禁。
严嵩对倭寇的政策是与夏言是不同的。
夏言重作首辅时,主张像对待北虏那样以强硬手段剿灭倭寇,嘉靖二十六年他推荐朱纨总督闽浙倭乱事。
朱纨在闽浙大肆屠戮,矛盾大为激化,而利益受损的官宦交章弹劾,朝中又失去夏言的支持,他担心会受到惩罚和屈辱,而不得不含愤自杀。
严嵩推荐赵文华督察军务,颇有建树。
徐学谟《世庙识余录》称:“……文华一出,以贪狠故,督抚诸臣,皆畏之如虎,不敢不效命恐后,始问立战功。”
在赵文华的整治下,军队已有了一定的战斗力,对平定倭患起了一定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赵文华认为海上贸易关系国计民生,应受到国家保护,使之合法化。
严嵩对倭寇的政策在赵文华那里得到最好体现。
赵文华又启用抗倭名将胡宗宪,先后又网罗了一批将才,如戚继光、俞大猷、刘显、谭纶、唐顺之、王崇古、卢镗等等,他们对平定嘉靖后期的倭患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说明严嵩对北虏南倭的政策于国是有功的,至少并无大错。
(5)关于严嵩之贪鄙
严嵩之“贪鄙”是令他声名狼籍的原因之一。
王宗茂《皇明经世文编-纠劾误国辅臣疏》:“嵩挠吏部之权,则每选额要二十员名,州判三百两、通判五百两,天下名区,听其拣择。┅┅嵩揽兵部之权,则每选亦额要十余员名,管事指挥三百两、都指挥七百两。┅┅自指挥而上以至总兵,┅┅果价或至千金。”
“如己酉(嘉靖二十八)年,因人论劾,自分莫逃,欲潜搬家属回籍,其他财物玩好,不暇殚述,但闻治装之时,有一家人请检点金银器皿以纪入库之数。前列数十桌,嵩坐于后,愈出愈奇,惟见桌之前增,椅之后退,尚无置处,盖不知其数目。”
邹应龙《皇明经世文编-贪横阴臣欺君蠹国疏》:“嵩父子故籍袁州,乃广置良田美宅于南京、扬州,无虑数十所,以豪仆严冬主之。抑勒侵夺,民怨入骨。”
《明史纪事本末-严嵩用事》:“永寿共和王庶子惟燱,与嫡孙怀熷争立,以白金三千赂嵩。”
赵善政《宾退录》:“严世蕃之籍,有金丝帐,累金丝为之……又有金溺器等物,执政者以为不可闻,令销之以金数报。”
严嵩之贪,正史稗乘中的那些似是而非、真真假假的记载比比可征。
严嵩家被籍没时的财产究竟有多少?《世宗实录-四十四年三月》条月:“金三万二千九百六十两有奇,银二百二万七千九十两有奇,玉杯盘等项八百五十七件,玉带二百余条,金厢瑇瑁等带一百二十余条,金厢珠玉带绦环等项三十三条、件,金厢壶盘杯箸等项二千八十余件,龙卵壶五把,珍珠冠等项六十三顶、件,府第房屋六千六百余间,又五十七所,田地山塘二万七千三百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