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江南近况(2/2)
总之嘉靖三十二年,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之前并不是没有倭寇。
但是下面官员都千方百计的往下压,盖盖子。
以这个时代的消息传递速度,有些事情是能瞒过去的。
唯有报捷倒是很多。
其实内阁已经觉得江南局面不好了。
无他,胜仗太多了。
打了这么多胜仗。
结果没有抓住一个有分量的匪首,而且看样子战事远远没有到结束的地步。
上面早就在怀疑江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么多胜仗倒不是乱报,毕竟汤克宽,卢镗,俞大猷还是能战的。
只是下面官员将所有败仗都一笔勾销了。
才显示出这样的情况,胜战一直打,但是越打战事越大。
作为吴家一员,并且是家族之中地位最高的一位,他要为吴家着想。
但是作为大明官员,吴廷翰内心之中也要想着朝廷,想着大明。
吴廷翰知道,即便他吴家交了银子,无为州知州,也不可能将钱财花在吴家身上,更多是维护州城,维护水道。
对于朝廷来说,这是唯一能做的。
但是对于吴家着想。
这却不是好选择。
毕竟无为州水道纵横。
很有可能倭寇从那一条小道窜出来。
吴家这些人恐怕抵挡不住。
“老爷,五少爷回来了。”
吴廷翰正思索的时候。
忽然听外面有人来报。
吴廷翰心中一动,暗道:“可是北边出了什么事情?”
立即将吴国赏叫了进来。
吴国赏进来行礼过后,屏退左右,将关于燃烧实验证明万物皆气的种种,一五一十的给吴廷翰说了。
吴廷翰听了之后,起身徘徊一阵子。
又问了吴国赏一些问题。
有些吴国赏是可以回答的,有些问题是吴国赏无法回答的。
吴廷翰长叹一声。
说道:“看来我要去一趟大同了。”
吴国赏说道:“今日,孩儿就是来接父亲的。”
吴廷翰说道:“只是。
而今有一件为难的事情。”
吴廷翰将县令要征收钱粮的事情说了出来。
吴国赏心中一动,说道:“父亲,这有何难?
我手中有师叔的名刺。
我不信县令不给师叔面子。”
吴廷翰有些犹豫,说道:“总是给朝廷出力,这样做不大好吧。”
吴国赏说道:“那这样吧,这一次师叔派来了百骑护送师傅去大同。
这百骑都是大同精骑,身经百战。
我留十人在家里,让他们作为教头,训练吴家子弟,缓急之间,也可以为县里办事。
毕竟即便交了钱,县令又有多少钱落到实处。
听说这些倭寇,大多不过百余人上下。
留下这么多人已经足够了。”
吴国赏在大同时间长了。
虽然没有上过战场。
却有强烈的自信。
那就是大同精骑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