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师兄再次北上(1/2)
第四十三章 师兄再次北上 无为到底不是倭寇的主战场。
偶尔有一两支流窜到这里,还是有的。
但是有成群结队的数以千计的倭寇进入无为,将南京置于何处?
而区区百余步卒,如果在船上的话,大同骑兵自然拿他们没有办法,但是如果上岸。
在这个数量级,十余精骑,足够让百人崩溃了。
北方边军从来是鄙夷内地卫所的战斗力。
也同样鄙夷倭寇的战斗力,这种鄙夷也是没有来由的。
大概仅仅是自信。
不过,也不能说不对。
壬辰之役中碧蹄馆之战。
辽东精骑数千与日军五万主力相遇,打了不上不下。
而而今的大同精骑,一点不弱于李成梁的家丁,甚至还有胜之。
吴廷翰虽然有些担心,但是既然儿子这么说了。
也就由吴国赏去办了。
吴国赏立即带着周梦臣的名刺。
去拜见无为知州。
周梦臣而今的名声,响彻天下。
无为知州不敢不给面子。
甚至他如果提前知道吴廷翰与周梦臣的关系。
估计这一次征收钱粮,就没有吴家的事情。
至于吴国赏留下的骑兵,更是被无为知州大包大揽,以年薪二十两,杀倭。
每一个首级五十两。
想这这十余骑拉到州城。
好在这些精骑,虽然爱财。
但也知道自己的使命。
最后折中一二。
留十骑在吴家。
留十骑在州城之中。
并承担起训练民壮的责任。
如此一来,才算是将这一件事情安顿好了。
吴廷翰早就按捺不住了。
立即要北上。
只是这一次北上,却并没有顺流之下,乘船到扬州换船沿运河北上。
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长江下游水面上治安状况堪忧。
正闹倭寇的。
而且周梦臣派出的护卫人马,都是骑兵,在陆地上,自然是纵横无敌,即便是千百人也留不住。
但是在船上,却是没有办法了。
自然要走陆路了。
第二个原因,却是黄河发洪水了,冲决运河。
以至于有数百艘漕船滞留。
不能北上。
运河不通了。
只能北上一路到开封,然后渡过黄河北上。
然后再看看能不能从卫河到运河使用运河北断。
毕竟吴廷翰年纪大了。
而陆路上的颠簸太重了,还是水路舒服一些。
只是吴廷翰一路所见,实在是让他伤神。
他在黄河堤坝上眺望,只见滚滚黄河就好像是黄沙滚动。
充斥两岸。
虽然下游已经决堤了。
但依旧没有让上游的水量有减少的迹象。
无数百姓在官员的指挥之下,在加固河堤。
吴廷翰并没有看见。
周围的一个人忽然停下了脚步看着他们一行人。
他见过吴廷翰。
也记得吴廷翰。
吴廷翰却没有记住他。
他并不是别人。
正是刘修水。
当日刘修水离开北京之后,说是要回家成亲。
但是一路到了南下,在黄河边上待了数日。
却下定决心,给家中留书一封,退了婚事。
从黄河入海口开始丈量黄河,调查黄河的第一手数据。
很快刘修水觉得自己一个人做太慢了。
于是他就与修河的河工混在一起了,通过这些河工的渠道。
来了解黄河详细情况。
而刘修水本身就是读书人。
自然被人尊重。
大家都知道,他精于水利。
于是地方官员修河的时候,都请他来看看。
而刘修水从黄河出海口开始,一路上在每一段黄河边都待数月,调查清楚之后,才继续往西走。
而今已经到了开封府段。
只是,他正犹豫要不要去打一个招呼。
毕竟这位是师伯,只是一想到自己断绝了所有关系。
与家里也断了联系。
而今他也没有办法面对家里,如何说他的这个选择。
他又担心家里会不会有什么事情,老师会不会怪自己。
只是他稍微犹豫了一下。
就有人来向他汇报河堤的事情,刘修水立即打起精神。
毕竟河堤一个不小心,就是两岸数百万百姓的生死存亡。
丝毫怠慢不得。
只是等他忙完之后,吴廷翰早就渡河北上了。
刘修水只能怅然看着黄河水。
心中也不知道后悔还是不后悔。
吴廷翰见了黄河水灾。
但是到了河北山东一带,再次看见的就大旱,赤地千里。
去岁冬天少雨雪,今春更是滴雨未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