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18章 整个燕大无出其右【万更求订阅】(2/5)

已然不单是鸿沟。

会议进行到这里,大家哪还按耐的住,只想赶紧看到这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

对此徐铭倒没有卖关子,当即便直接在会议室内演示起算法程序代码。

以往为了避免影响大家的工作,周例会召开的时间基本不会超过一个小时,可今天不知不觉就来到上午十点。

好在包括黄运良个许崇兴两位教授在内,大家脸上都洋溢着欣喜之色。

俨然对徐铭的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非常看好。

最终黄运良不再耽误时间,率先拍板决定立刻启动燕大的四级验证机制,确保此算法的可靠性并进一步优化。

“孙总设计师,已经问询过几次算法情况。”

“眼下国际舆论对我们不利,确实不能再耽误,从今天开始便着手验证。”

“争取尽快能向上面汇报好消息。”

“让海外媒体知道,咱们北斗导航系统是靠谱的。”

国内选择搭建自家的卫星定位系统,毫无疑问要和全球知名的GPS分庭抗礼。

除满足自身需求外,还关系到海外其他国家的订单。

自然要展现出北斗导航的优势,让海外媒体找不到借口抹黑诋毁。

大家把黄教授的话全部听完,心里不由涌现出斗志昂扬的情绪,没任何停顿便斩钉截铁给出保证。

“我们一定用最短时间完成任务。”

就这样。

接下来的时间,黄运良和许崇兴两位教授,亲自带领第二小组进入仿真暗室展开验证。

…… 根据燕大的四级验证机制,首先便是在理科楼搭建出北斗信号模拟暗室,能够生成城市峡谷和电离层爆场景。

徐铭作为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开发者,同样担任起测试验证任务。

尽管他对自己的算法充满信心,但实际验证究竟能达到一个怎么样的数据,却暂时还属于未知数,要说没有半点好奇心那绝对是假的。

“开始构建数字孪生场景……”

“环球金融中心等建筑的3D激光点云,成功转化为电磁模型。”

“注入动态干扰,模拟黄浦江波浪,反射信号时延抖动±50ns。”

…… 北斗算法实验室仿真暗室,黄运良有条不紊,下达着各项指令。

作为主要执行者的姚伟泽等人,则集中注意力操作。

至于站在决策控制层屏幕前的徐铭,目光却暂时投在周围的环境中。

眼中流露出感兴趣之色。

他还是头一回来这里,经过许崇兴的介绍,才算有相对了解的认知。

整个仿真平台,包括全链路数字孪生+硬件在环。

通过四层递进测试,逼近真实太空和城市环境,由空间星座模拟器和城市环境模拟器,以及电离层干扰模拟器与终端运动模拟器。

随着数字孪生城市场景生成完毕,进入到信号物理仿真阶段。

依靠直射信号与反射信号在暗室中迭加,通过公式生成干扰。

其中时延由机械臂控制反射板位置动态调整。

待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黄运良才扭头把目光看向旁边的徐铭下达指令。

“开始吧小徐,接入你的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进行算法实时对抗。”

“好的黄教授。”

徐铭点头回答。

下秒立刻着手操作,将算法接入进行动态纠偏。

值得一提的是,燕大卫星导航算法仿真实验室,不仅是技术验证。

更是导航算法的极限训练场。

通过十二万组苛刻场景测试,最大程度确定算法的表现效果。

甚至总装部前来评估后,认为此仿真实验室,能够将北斗测试周期缩短数倍。

大幅度节省经费。

为此学界曾流传一句话,燕京大学的卫星算法暗室不是实验室,而是国产导航武器的淬火炉。

“整个流程为12个小时的压力测试,具体数据如何要等晚上才能知晓。”

“怎么样?”

“对你的算法有没有信心?”

黄运良见到算法测试步入正轨,暂时松了口气,脸上堆出笑容和徐铭搭话。

徐铭把这句话听进耳中,暂时停下手上动作,抬头沉声回应句。

“应该没问题。”

“如果你的算法能征服仿真实验,等真到了城市实测那便是它的阅兵场。”

许崇兴这时也没沉默跟在两人后面特意补充上一句。

徐铭知道燕大的四级验证机制,除仿真实验室的十二个小时压力测试外,还包括野外实地测试,以及在轨卫星数据对此和通过国内卫星导航定位检测中心认证。

不过以仿真实验室的测试强度和复杂,只要得出的定位精度数据达标。

基本便足以确定算法可行。

另外三级验证也就和走个过场差不多。

之后的时间,大家依旧不敢有丝毫松懈,全程紧盯着实验室内各项设备数据。

确保测试结果准确。

转眼来到晚上。

在经历了十二个小时的压力测试后,众人此刻都难掩激动和兴奋。

迫切想知道最终的数据。

“各项数值如何?”

黄运良目光牢牢盯着姚伟泽,待其拿起打印出的测试结果报告后,立刻就脱口放声追问起来。

闻言姚伟泽自是不敢有任何迟疑,忙垂下目光认真查看上面的数值。

并直接大声朗诵出来。

“静态定位精度,水平0.

21米,高程0.

85米。”

“动态定位精度,水平0.

65米,高程1.

26米。”

“首次定位时候38秒。”

“多路径抑制比20.

3dB。”

“信号遮挡率达到百分之九十时,定位精度仍保持在0.

8米左右。”

姚伟泽依次念着这些数值,到后面声音都忍不住开始有些颤抖。

情绪完全被激动和振奋所包裹。

作为第二小组名义上组长,他们可不是首次进行卫星定位仿真模拟验证。

但之前所得到的数据,全部都只能用四个字形容。

惨不忍睹。

静态水平定位精度直接五米开外。

现在面对这样的数据,心情怎么可能不会好。

甚至不单单是他,黄运良和许崇兴两人,都不免被这个数据吓了跳。

“我勒个乖乖,这个数据可是已经超过,GPS对外公布的定位精度。”

“好啊。”

“小徐的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堪称完美。”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