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18章 整个燕大无出其右【万更求订阅】(1/5)

对燕大北斗导航项目全体成员来说,哪怕负责电离层延迟修正建模的第一小组,也知道开发多路径误差抑制算法的困难程度,否则绝不会这么久都没有突破进展。

以至于整个项目被海外媒体唱衰,不相信国内能研发出堪比GPS的定位系统。

但现在他们却听到,徐铭表示已编写出算法程序。

且还是独立完成。

任谁突然面对这样一个消息,都会说不出话来,难以判断真实情况。

脑海中纷纷浮现出问号。

按理说徐铭作为总工程设计师孙稼栋院士,点名要求参与燕大北斗项目的人,纵使在信院才只有硕士研究生的学历缺乏经验,但在这种周例会上应该不会无的放矢。

毕竟科研是非常严谨的事情,绝不允许任何马虎。

更不要说信口开河。

不过徐铭如今刚成数学界新星,又在国际数论会议上作为焦点被顶尖学者关注。

明显是对理论数学更加擅长,和应用算法关系不大。

会议室约摸沉默了快五秒钟的时间,最终姚伟泽率先按耐不住,主动开口接起徐铭的话表达出自己的疑问。

“徐师弟。”

“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先是沉声询问句,紧随其后语气缓和苦口婆心。

“师兄明白你想帮忙,想尽快解决北斗卫星导航的城市峡谷定位漂移问题。”

“可这不是算法课后的习题作业,需要长时间细致的研究打磨才行,师弟既然在数论领域取得成绩,那更应该专注理论数学继续深耕。”

他这这番话倒不是有意排挤,完全以自己的视角给师弟合理的建议。

每个人学习的时间有限,同时去研究不同学科,必然会导致精力分散。

眼下明知道理论数学是条金光大道,那怎么看都应该去专心研究才对。

徐铭将姚师兄的话悉数听完,对此却并未在意。

只能说天才之间亦有差距。

普通人永远不知道,真正的天才会有多么妖孽,自然也就想象不到。

然还没等他开口应声,旁边的郭昊强,却像是想到什么突然提出不同看法。

“姚师兄。”

“之前我们参加奥运场馆定位项目,徐师弟仅用一晚便编写出曲率补偿模型,成功解决掉鸟巢全钢结构的信号反射问题。”

“他在编程算法的天赋,不比理论数学差。”

那天晚上徐铭独自撰写曲率补偿模型,毫无疑问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信院博士生,他首次被本科生打击到,心中只剩下挫败和无力感。

“小徐的编程算法天赋确实不比数学差,当初也正是因为这点我才跑去数院挖的人。”

许崇兴这时淡然出声对自己学生的话给予肯定。

“许教授。”

姚伟泽扭过头讲道: “关于那篇无线通信汇刊的论文,我也研究过,徐师弟确实很有算法天赋。”

“但城市峡谷的卫星定位信号漂移,难度可要比鸟巢的钢结构反射高出太多了。”

坐在主座位置的黄运良教授,把几人的话听完,最终目光落在徐铭身上。

“编程算法与数学本就是相辅相成,天赋和能力没有什么差别高低。”

表态这么一句,然后抛出新的话题。

“既然小徐已开发出多路径误差抑制算法,那就先和大家讲下整个解决思路。”

“好的黄教授。”

徐铭闻言点点头。

话落。

当即认真讲述起来。

“城市峡谷中卫星信号经建筑物多次折射,从而导致接收机定位漂移。”

“根据前期的测试数据,最大误差可达到五十米。”

“在详细研究后,我想到了源自计算机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概念,尝试通过对这种不同路径信号产生的相位误差进行学习估计和补偿。”

“依靠物理模型和深度学习,建立端到端学习框架。”

“最终借助这种多径相位误差学习,能够对多径引起的测距误差进行补偿,从而达到提高定位精度的目的。”

“对于这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利用载波相位残差构建多路径地图库后,我想应能大幅度减少漂移,让北斗在城市峡谷中依旧保持定位精准。”

徐铭虽然讲的很快,但内容却是十足干货,很快吸引在场所有人注意力。

且神情都无比认真。

如果说刚才大家都表示怀疑,不认为徐铭在参加完国际数论会议后,能够编写出多路径误差抑制算法。

可现在却是哑口无言,根本找不到反驳理由。

能够加入到燕大北斗导航项目,主要负责算法这块内容的开发编写。

谁也不是半桶水晃荡。

怎么可能听不出,徐铭这番话的含金量,在编程算法上确实有着很高水准。

因此心里面不由萌生出一个大胆念头。

难道徐铭真完成了误差抑制算法?

姚伟泽更是心中大惊,整个人陷入思索状。

消化徐铭所讲内容的同时,口中暗自重复低喃,仿佛有什么迷障被冲开。

眼睛显得越来越亮。

“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学习……”

大概十多秒的时间过去,他突然抬起视线,望向徐铭惊呼询问句。

“徐师弟。”

“你对深度学习概念也有研究?”

深度学习概念最早源于三十多年前,在教育心理学领域被首次提出。

直到前年才正式命名和突破。

由海外团队提出深度信念网络及逐层训练方法,其论文发表在《科学》学术期刊杂志上。

徐铭正是研究了这篇论文,才想到把深度学习概念应用到多路径误差抑制问题上面。

编写出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并借助参数直觉能力训练调试参数。

面对姚伟泽的问题,他未作迟疑点头给出肯定回答。

“先前研究过相关文献资料。”

与此同时第二小组成员,脸上神情肉眼可见的变得激动兴奋起来。

毕竟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关于多路径误差抑制,很有可能真的会出现突破。

这对整个北斗卫星导航项目都是好事。

许崇兴也满是意外之喜,本想着徐铭受邀去参加国际数论会议,眼看在国际数学界闯出名堂,只怕以后重心也会更加偏向理论数学。

说不定两个学院联合培养方案,都要名存实亡。

结果谁能想到,连七月份都没过完,徐铭就给了他这么大的一个惊喜。

念头停留在这里,忙忍不住追问起来。

“小徐。”

“你什么时候开始研究这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的?”

“从上半年吧,过程中废除了几个方向,参加完国际数论会议回来才把参数调试好。”

徐铭想了想如实回答。

姚伟泽闻言失声道:“徐师弟不用考虑报告内容吗?”

“多尺度解析筛法的动态优化,我早就有了想法直接进行报告就行。”

伴随着徐铭的话音落下,大家再次张大嘴巴,表情完全怔住不知该说什么好。

被全球数论领域顶尖专家认可,重新引起数论界各类猜想难题关注度的报告,在徐铭口中竟如此轻描淡写。

不知道能让多少数论学者哭晕过去。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也太大了吧。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