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寿之乡(3/3)
从内心深处喊出“拼得一命酬知己,追伍波臣做鬼雄”
的感恩诗句!
水绘园里,两人耳鬓厮磨、喃喃喁喁、极尽昵爱;花间柳下卿卿我我,焚香品茗,低吟浅唱;洗钵池上泛舟邀月,抚琴弄箫、轻曼吟哦。
神仙眷侣之爱,缠绵缱绻之情,流淌在他们的字里行间、短吟长叹里…… 古往今来,对冒辟疆的理解和认知,没有人超过董小宛!
冒辟疆和董小宛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家弦户诵。
早已沉淀为如皋人世代珍藏的文化遗产,并还将鲜活在如皋人口碑相传的记忆之中。
另外,如皋水绘园里遗留着一张董小宛曾经就寝过的床榻,也和贾宝玉在上面梦游太虚的床榻一样,床榻前红木竹屏上雕刻着和实际大小一般的竹枝,彰显着妙到毫厘的精致与婉约。
除了以上这些,《红楼梦》中还呈现出众多的“如皋元素”
。
一是如皋方言。
全书中共出现如皋方言五千多处,仅在如皋小片区域使用。
如“稿子”
,在如皋是什么“东西”
、什么“样子”
的意思。
又如“猴”
,如皋话作动词用,是“窜”
的意思。
再如“顿”
,如皋话是“拉一拉”
的意思。
如皋人说的“不好过”
,是生了病的意思;如皋人说的“说淡话”
,其实就是说闲话,其它地方是不会这样讲的。
《红楼梦》中写到的酒名有十二种之多,其中就有四种酒系如皋特产。
例如“黄酒”
。
其实就是如皋的“白蒲黄酒”
。
二是如皋习俗。
《红楼梦》一百零六回写到:“贾母……又命在自己院内焚起斗香”
。
说到斗香,只有如皋和北边的邻近县市才流行“焚斗香”
这一习俗。
《红楼梦》六十四回写到贾敬去世,贾珍、贾蓉为其守灵,“为礼法所拘,不免在灵旁藉草枕块,恨苦居丧”
。
“藉草枕块”
,指长辈去世,晚辈睡在铺草上,用土块做枕头,为死者守灵。
这是如皋历史上长期流行的治丧习俗,至今许多如皋人家还照样沿习。
《红楼梦》五十八回写到藕官在大观园里烧纸钱,宝玉说:“你告诉我姓名,外头去叫小厮们打了包袱写上名姓去烧。”
“烧包袱”
是如皋丧葬文化的“土特产”
,外人根本听不懂什么意思(烧包袱就是烧纸钱) 三是如皋地理。
《红楼梦》第一回写道:“他岳丈名唤封肃,本贯大如州人氏,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
这“大如州”
,当然也是作者虚拟的,不过如皋在明清隶属扬州府,为扬州门户、东疆要冲,是地处江海平原的一个大县。
到冒辟疆离世为止,全国以“如”
字开头的县市只有如皋。
《红楼梦》中大多数城市都用实名,而开宗明义第一回就捧出一个“大如州”
来,这也是匠心独具的。
总之,《红楼梦》中闪耀着难以数计的“如皋元素”
,这种元素对于冒辟疆来说不费吹灰之力。
如果不是如皋人肯定写不出来的。
现在的如皋,背倚淮扬,坐拥沃野千里;俯瞰长江,尽享舟楫之利。
境内如海浩荡,云蒸霞蔚;龙游蜿蜒,毓秀钟灵。
嘉木迤逦环抱,紫气氤氲东来,迎白蒲之晨曦,送常青之晚照。
山水开画境,朗朗天光云影;文武立根本,皎皎人杰地灵。
龙游河中摇曳的水草,岸边轻拂的柳丝,长空袅娜的炊烟,见证着沧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