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美国的致命危机(1/3)
大卫·米勒此刻已经睡意全无,他又去冲了一杯咖啡,坐在电脑前发了一会儿呆。
短短几分钟时间里,他的思绪已经从自己年轻时席卷全美的「嬉皮士运动」,到中年时的「嘻哈文化」,想到自己住的街区里越来越多不同肤色的邻居…… 他不得不承认,从历史来看,《竞选州长》设定的时间——2020年——恰好处于新一轮社会文化运动周期中。
这似乎就是一个规律。
他只是疑惑张潮并不是个美国人,为什么也会如此敏锐地察觉到周期将至?
同时还想到自己作为国际文学编辑看到的越来越多来自亚非拉的文学表达,不同于欧洲、南美,那里的作家似乎更懂得生命的可贵与灵魂的痛苦。
就像张潮,明明就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却在崛起以后像要尽快把自己燃烧完一样地输出,似乎毫不在意要不要留着点灵感放在以后写。
他知道不少作家在成名以后哪怕写一个短篇也要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
从没有一个成名作家,尤其在严肃文学领域,会如此高产。
哪怕是通俗文学领域,作家成名以后也会变得更加爱惜羽毛,几年磨一剑都是平常事。
他们有钱、有声望、有人脉,可以去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买一处大庄园隐居起来;去大学做文学教授;挤入上流社会成日参加聚会;从政,去选个议员;当然还有做生意的…… 还有一些人干脆过上了醉生梦死、荒淫无度的生活,彻底躺在以往著作那源源不断地版税上吃老本。
像张潮这种创作热情,他只在斯蒂芬·金身上依稀见过——但金在自己年轻时,也没有这么拼命的。
身为资深的出版业者,大卫·米勒当然喜欢看到这样牛马意识强烈的畅销书作家,这样才能给出版社带来足够的利润; 但身为一个文学编辑,作家最亲密的朋友,他又十分担心张潮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把自己创作热情给燃烧殆尽,这对于世界文坛来说,都是一种损失。
但是张潮的小说确实有过人的魅力,即使是他,也看得无法自拔。
尤其是看到竞选的狂热与「Wei Laosan」的窘迫形成的鲜明,更是触摸到了他文学审美里最柔软的点—— 【……老王像做贼一样溜进魏老三的工棚,塞给他一个冰冷的、油腻的饭盒,里面是些没什么油水的煮豆子和硬面包。
魏老三狼吞虎咽。
“吃慢点!
饿死鬼投胎啊!”
老王低声骂了一句,从怀里神秘兮兮地掏出平板电脑,点开了今天凯瑟琳提交参选文件的视频,在文件袋特写上按了暂停键。
“喏,就是这玩意儿……也不知道是谁帮你填的!”
老王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后怕,“现在有大麻烦了!
那边乱成一锅粥,根本没人真去查这袋子里的东西是真是假!
都他妈在装傻!”
魏老三嘴里塞满豆子,茫然地看着文件袋,又看看老王。
老王指着文件袋上打印的“候选人:Wei Laosan”
字样,又指了指那个扭曲“Wei Laosan”
的签名:“看!
就凭这个破纸片,还有那帮疯子替你编的‘勇气诞生地’当住址……你!
魏老三!
现在他妈的是正儿八经的州长候选人了!
跟那些天天在电视上喷唾沫星子的大官平起平坐!”
老王的表情像哭又像笑,充满了怪诞与不解。
魏老三费力地咽下嘴里的食物,视线艰难地扫过那些密密麻麻、如同天书的英文表格。
他只认出了自己的名字,以奇怪的拼写方式印在上面。
他沙哑地问:“这……啥意思?”
老王嗤笑一声,手指狠狠戳在屏幕上:“啥意思?
意思就是,这上面说,你魏老三拍着胸脯保证,你是美国人!
在这加州住了七年!
有资格当州长!
放他娘的狗屁!
这是别人替你吹的牛!
吹上了天!”
魏老三的手一抖,饭盒差点掉在地上。
美国人?
住七年?
当州长?
这些词像烧红的烙铁烫进他的脑子。
恐惧再次攫紧了他,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具体、更庞大。
这不再是街头混混的拳头,也不是移民局的拘留所,而是一个他完全无法理解的、名为“法律”
和“竞选”
的恐怖巨兽。
他仿佛看到自己站在一个万丈深渊的边缘,脚下踩着那张薄薄的、谎言构成的纸片,随时可能粉身碎骨。
“那……那咋办?”
他的声音带着绝望的哭腔。
“咋办?”
老王粗暴地把平板电脑塞回怀里,眼神凶狠又无奈,“凉拌!
现在全州都把你当菩萨供着!
谁他妈敢说你是假的?
谁说谁死!
连那些想查你的,自己都先惹一身骚!
你就继续当你的哑巴神仙!
躲着!
熬着!
等这阵妖风过去!
记住,千万!
千万!
别让人找到你!
你现在比大熊猫还金贵,也比通缉犯还危险!”
老王匆匆离去,像一滴水融入废车场的黑暗。
工棚里只剩下魏老三粗重的呼吸和老鼠啃噬废铁皮的悉索声。
他低头看着自己粗糙、沾满油污的双手,这双手只会搬砖、抹水泥。
它们怎么可能去碰触那个叫“州长”
的东西?
窗外,遥远的城市方向,隐约传来人群聚集的喧嚣,间或能听到被夜风撕碎的、狂热的呼喊碎片: “……WAY……”
“……GOOD……”
他猛地抓起饭盒里剩下的几颗冰冷的豆子,塞进嘴里,用尽全力咀嚼着,仿佛要将这荒诞绝伦、令人窒息的现实咬碎、吞咽、消化掉。
胃里沉甸甸的,装满了豆子、恐惧,以及一个他至死也无法明白的、名为“候选人”
的身份,正随着他的脚步,无声地摩擦着,像一个随时会引爆的炸弹。】
大卫·米勒察觉到一个问题:即使「Wei Laosan」成功递交了参选文件,其他那些竞选对手怎么可能放过他?
接下来的资格审核他又怎么可能通得过?
毕竟2020年的美国,不可能比今天落后,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在数据库一核查就知道是真是伪了。
那些竞选对手肯定会竭尽全力取消他的竞选资格。
就像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里描写的那样,当小说主人公「马克·吐温」宣布参选纽约州州长以后,第二天在报纸上他就有如下罪名: 「一八六三年在交趾支那瓦卡瓦克被三十四个证人证明犯了伪证罪。
那次做伪证的意图是要从一个贫苦的土著寡妇及其无依无靠的儿女手里夺取一块贫瘠的香蕉园,那是他们失去亲人之后的凄凉生活中唯一的依靠和唯一的生活来源。
」 「在蒙大拿的时候,和他同住在一间小房子里的伙伴们时常遗失一些小小的贵重物品,后来这些东西通通在吐温先生身上或是他的“皮箱”
(他用来包皮裹身边物品的报纸)里找到了。
」 「马克·吐温先生诬蔑我们德高望重的领袖约翰霍夫曼已故的祖父,说他是因犯盗劫罪被处绞刑的。
」 到最后: 「你的忠实的朋友——从前是个正派人,可是现在成了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舞弊分子和讹诈专家的马克·吐温。
」 美国的选举风气100多年前就如此,如今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