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436章 什么叫天赋?这就是了!(1/2)

“「魏老三」竞选州长?”

朱妍玲愣住了。

她虽然对美国政治制度的细节不甚了了,但绝不至于一无所知。

她疑惑地问道:“「魏老三」不是黑在美国打工的吗?

他怎么具备候选人资格?”

梁丹丹耸耸肩,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朱妍玲问道:“你觉得这篇小说里的‘美国’,纯粹是张潮的臆想,还是有一定的根据的?”

梁丹丹闻言,没有立即回答朱妍玲,而是凝神想了一会儿才道:“我觉得是有一定的根据的。”

朱妍玲连忙道:“那你说说看。”

梁丹丹顿了一顿,仿佛陷入了回忆,直到朱妍玲再次提醒她,她才道:“去年我在哈佛的时候,就遇到过这么一件事—— 本地的市政工人因为薪酬问题闹罢工,但是被他们推到最前线和马萨诸塞州政府谈判的,却是一个越南裔的清洁工,叫做阮文福。

这个阮文福甚至连英语都不太会说,却在媒体的包装下成为了‘亚裔维权先驱’。

每次政府不肯让步、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工人就会让阮文福在起来用口音极重的英语喊两句磕磕巴巴的口号。

这就是他的作用,在镜头前和会议桌上喊口号,挥拳头。”

朱妍玲一脸茫然,问道:“这……这能做成什么呢?”

梁丹丹笑道:“什么都做成了啊。

这些市政工人的诉求得到了满足,甚至还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那一场闹得厉害啊,我们公寓外面的垃圾一个月没人收,臭得不行了。”

朱妍玲追问道:“后来呢?

那个阮文福怎么样了?”

梁丹丹道:“后来?

后来就没有再见过他了。

谈判完成的当天,电视新闻报道里就没有了他的影子。

后面也没有任何媒体跟进他的后续。

他本来就连正式的市政工人都不是……”

朱妍玲有些震惊,问道:“那他是……?”

梁丹丹翻了个白眼道:“美国能吃上财政饭的市政工人那都是他们工会的成员,世袭了几十一百年的那种。

当时我们住的社区旁边有条公共道路有个坑需要维修,报告打了、勘探做了,围起来半年多,每天都来三个人—— 一个在那儿量量画画,一个在那儿翻翻找找,另一个拿着一个警示牌杵在路边,提醒往来的车辆要慢行。

直到我回国,那个坑还没有修好,倒是来的人换了十几波。

听我美国的同事说,他们是在不断消耗预算,然后打报告追加预算。

等到市政厅实在受不了一分钱都不肯追加的时候,他们就会叫几个像阮文福,或者「魏老三」这样的非法移民劳工,用两三天时间把那个坑填上。”

朱妍玲瞪大了眼睛,听得难以置信,有些结结巴巴地道:“这……这事会发生在美国?”

梁丹丹肯定地点点头道:“你以为呢?

但人这么做都合理合法,你要真三下五除二把活儿干了,那麻烦才大呢。”

朱妍玲一转念就想明白了,说道:“有不少人指着这个工程吃饭吧?”

梁丹丹道:“是啊——说回来小说,90年代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美国还不是今天这样。

那时候虽然种族歧视更严重点,白人同学时不时会流露出优越感,但是总体来说社会氛围是求实、向上的。

学校里的教授讲的东西也实实在在,不会像小说里这位……这位太夸张了。”

朱妍玲道:“那现在呢?”

梁丹丹道:“现在?

大学里各种颜色的皮肤越来越多了,各种族裔的团体活动越来越活跃…… 教授比过去谨慎了许多,尤其是要想批评有色人种学生的时候格外小心,生怕会被扣上一顶种族歧视的帽子。

甚至有人因为相关的投诉,丢掉了自己的终身教职。”

朱妍玲有些不敢确定地问道:“那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梁丹丹想了想才道:“也有好的一面吧。

毕竟美国社会有色人种的比例越来越高,总不能真把他们挡在高等教育外面。

放进来学习,还只是教育问题;都挡在外面,那就成了社会问题了。

当然这部分被放进来的有点良莠不齐。

所以我的总体感受就是,美国社会在推动族裔平权上的政治力量越来越大。

政客们都希望从越来越多的有色人种选民那里拿到票,那就必然会导致他们一个比一个激进,媒体当然也会跟进这种趋势。

等再过10年、20年,谁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所以我说张潮的小说有一定的根据,不纯粹是臆想。

但是会不会演变成他说的这么严重……我还是不太相信。”

朱妍玲认真听着梁丹丹的话,不时拿笔做着记录。

经过梁丹丹这么一说,她终于能把握到张潮这篇《竞选州长》的一些真实意图。

她有些迫不及待想看后面的故事发展了,连忙又打印了一份,和梁丹丹一起看了起来。

果然,在接下来的情节当中,「魏老三」在媒体和民众的双重催发下,已经不再是被政治人物用来秀政策主张的吉祥物,而是直接被推到了“州长候选人”

的位置上。

而那位第一个采访了「魏老三」的凯瑟琳,就是始作俑者之一,她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上更新了文章—— 【民意沸腾!

“沉默圣徒”

能否拯救光谱州?

距离州长候选人登记截止仅剩72小时。

一项由本社与斯坦福大学联合进行的紧急民调显示,在“最希望看到的州长候选人”

一栏中,一个名字以压倒性的67%支持率高居榜首——Wei Laosan。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高达42%的受访者甚至不知道他的具体政策主张,理由惊人地一致:“他代表良心”

,“我们需要改变”

,“WEI IS THE WAY”



洛杉矶市中心广场已被自发聚集的民众占领。

他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政治集会者:有举着“咯咯=觉醒”

标语的大学生;有抱着婴儿、坚信魏老三是“守护神”

的母亲;更有大量少数族裔和多元性别认同群体成员,将魏老三视为打破天花板的希望象征。

他们唯一的共同诉求:“让魏老三的名字出现在选票上!”

“程序正义?

身份审查?

当民意如海啸般奔涌,陈旧的法律条文不过是纸糊的堤坝!”

著名宪法学者乔纳森·莱特教授在报纸上撰文疾呼,“魏老三现象暴露了我们选举制度的深层危机——它已无法代表真实民意的脉动!

现在是时候打破桎梏,让‘人民的良心’获得合法角逐权力的资格!”

莱特教授已宣布将组建“魏老三法律后援团”

,挑战任何可能阻碍其参选的“过时规定”



压力如实质般压在选举委员会大楼厚重的橡木门上。

委员会主席、资深官僚哈罗德·詹金斯面临其职业生涯最严峻的考验:一边是白纸黑字的州选举法,明确规定候选人必须是“登记选民及本州合法居民至少7年”

;一边是窗外震耳欲聋的民意呼声和媒体24小时不间断的聚光灯。

消息人士透露,委员会内部已陷入空前分裂与混乱。】

大卫·米勒不得不承认,张潮的这个想法很有侵略性,完全颠覆了他以往对这篇小说的预期。

张潮不是想让「Wei Laosan」做一个选举的吉祥物,而是想让这个非法移民劳工成为加州的州长!

这对于任何美国人来说都是极其荒谬的一幕。

但是在张潮抽丝剥茧般细腻又深刻的描述中,即使是大卫·米勒也不得不承认这种设想有其合理性。

因为小说的其他部分已经充分营造了2020年美国的社会氛围: 狂热、激进、人人都在叫喊自己的主张,没有谁在乎真相。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