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集思广益定方向(2/2)
钱哪来?”
下面写了三行新字: 一镇一策,不搞一窝蜂。
销路为先,不搞空架子。
试点先行,不搞大呼隆。
“就这三条。”
他放下笔,“下周这个时候,我要看到柳树镇的供货协议、李家湾的五金产品清单、大河乡的淀粉检测报告。
其他的,两周内交调研方案。
谁交不上,专班上门帮,但脸面就别要了。”
散会时,走廊里响起嗡嗡的议论声。
“定这么死,万一走不通呢?”
“就是,现在就把路划死了,以后想调都难。”
丁义珍听见了,没回头,只对王大陆说:“听见没?”
“听见了。”
王大陆苦笑,“怕担责,又怕没方向。”
“正常。”
丁义珍边走边说,“人就怕两头空——上面不给路,自己又不敢走。
现在路给了,责任也明了,再抱怨,就是不想干事。”
王大陆点头:“那接下来,专班得盯紧。”
“盯是其次。”
丁义珍停下脚步,“关键是让他们尝到甜头。
柳树镇要是真把菜市场三千个筐的单子拿下来,一个月流水几万,工人发工资,镇里收管理费,谁还说这是折腾?”
“可要是拿不下来呢?”
“那就换路。”
丁义珍语气没半点犹豫,“但不能空着手等命令。
想改,先拿出新方案来。
不然,就继续啃竹子。”
两人走到楼梯口,王大陆忽然想起什么:“对了,简报第二期我让办公室赶着出了,加了甫光叔给的物流建议,还有浙南、苏北的几个案例。”
“发下去。”
丁义珍迈步下楼,“别光发干部,也送一份到柳树镇、李家湾、大河乡的村委会,贴公告栏里。
让老百姓也知道,咱们不是关起门画饼。”
“要不要加个标题?”
“加。”
丁义珍头也不回,“就写——‘三条路,先走稳’。”
下午,丁义珍没回办公室,直接去了县委大院的公告栏。
新贴的《信息简报》第二期已经上墙,纸面平整,字迹清晰。
他站在那儿看了两分钟,没说话,转身走了。
他知道,有些人已经在路上了。
晚上七点,柳树镇老李的电话打了过来。
“丁书记,菜市场那边我谈了,他们愿意签半年试供合同,每月八千个筐,单价比现在低一毛五。”
“他们图啥?”
丁义珍问。
“图稳。”
老李声音兴奋,“以前供货商说断就断,他们菜都堆着出不去。
我说我们自己产、自己送,不靠中间商,他们立马拍板。”
“合同拟好了吗?”
“拟了,明天一早我亲自送县委。”
“来的时候,把村里那二十多个会编筐的老人名单带上。”
丁义珍说,“咱们得先算算,八千个筐,得多少人干,每天干多少,工资怎么算。”
“明白!”
电话挂了。
丁义珍把手机放在桌上,打开笔记本,在“柳树镇”
那一行后面,划掉“销路待接”
,写下“合同在途”
。
然后翻到新的一页,写: 试点已动,方向初定。
下一步,不是催,是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