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81章 集资贷款齐推进(1/2)

丁义珍刚在办公室坐下,手机就响了。

是柳树镇老李打来的,声音带着点抖,像是攥着话筒手心出汗。

“丁书记,合同送过去了,您看的那名单也带来了。

可……钱的事儿,卡住了。”

“说清楚。”

丁义珍把笔记本翻到“柳树镇”

那页,笔尖点着“设备采购”

四个字。

“咱签了八千个筐的单子,一个月就得赶工,手工编不够,得买两台自动竹编机。

一台两万三,加运费三万出头。

镇里账上趴着不到五万,还得留应急款……这不,我刚开完村委扩大会,大伙儿都盯着我看,问‘镇长,机器谁买?

’”

丁义珍没吭声,等他继续。

“我提了集资,一人出点钱,凑个三五万,机器买了,赚了钱按股分。

可底下人直摇头,说‘筐还没编出来,钱先扔井里?

’还有人问,‘要是赔了,本金退不退?

’”

“你咋答的?”

“我说退不了,这又不是银行存款。

可话音没落,就有老头拍桌子,说‘那我不干,我攒这几千块是养老的!

’”

丁义珍轻笑一声:“群众怕亏钱,正常。

你要是说‘稳赚不赔’,那才是忽悠。”

“可不就是嘛!”

老李语气一松,“我就想问问,县里能不能先垫点?”

“不能。”

丁义珍直接回,“财政不出钱,但可以出办法。

你回去告诉大伙儿,集资可以,但得规矩来——账目公开,专人记,每笔进出贴村委会墙上。

另外,镇里出地,算一股,占两成干股,白纸黑字写进章程。

你带头出五千,再找几个村干部凑个头,先动起来。”

“那……要是有人非要退股呢?”

“允许退,但得提前三个月申请,而且不分红。

这规矩立好了,信的人自然会进。”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老李声音低了下去:“我明白了,回去就开二次会。”

挂了电话,丁义珍转头对王大陆说:“派财政局小刘去柳树镇,帮他们建台账。

别搞复杂,就三张表:出资人名单、资金流向、分红预案。

贴墙上的,必须跟账本对得上。”

王大陆点头记下:“老李这关难过,但过了,后面就好说了。”

“难的不是钱,是信任。”

丁义珍合上本子,“咱们不给钱,但得给公信力。

镇里入股,就是政府背书。

老百姓不怕亏,怕糊里糊涂亏。”

话音刚落,办公室门被推开,李家湾镇长风风火火闯进来,手里捏着一叠纸,脑门带汗。

“丁书记,冲压机报价来了,一台四十七万,人家说最低价,现金结算。

可咱们……一分现钱没有。”

丁义珍示意他坐:“银行谈了没?”

“谈了,县农商行。

人家说要抵押,厂房没建,设备没影,拿啥押?

我说用镇里办公楼,人家笑出声,说‘你们楼能值四十七万?

’”

“那私人借贷呢?”

“有老板愿意借,月息三分,签了对赌协议,说半年不还,厂子归他。”

丁义珍冷笑:“这是放印子钱,厂子还没开,先给人当孙子。”

“可不嘛!”

镇长一拍大腿,“我这不来找您了?

总不能让大伙儿还没开工,就背上高利贷吧?”

丁义珍站起身,拿起外套:“走,政法委会议室,叫上县委办、财政局、政法委,开个紧急碰头会。”

二十分钟后,五个人围在小会议室。

丁义珍开门见山:“李家湾五金厂,首台冲压机四十七万,贷款。

县委、政法委联合担保,责任我扛。”

财政局长皱眉:“这不合规矩,政府不能为私营企业担保。”

“谁说私营?”

丁义珍反问,“镇里出地、出人、出政策,算不算投资?

这厂子是集体所有,不是某个人的买卖。

我们担保的不是企业,是项目合规、监管到位、风险可控。

三条,写进担保函。”

政法委书记沉吟片刻:“万一还不上?”

“那就清算资产,重新招商。

但不能因为怕亏,就不让人吃饭。”

丁义珍盯着他,“咱们当干部的,不替人担风险,谁担?

老百姓拿养老金都不敢集资,你还指望他们拿命去拼?”

会议室静了几秒。

最后,政法委书记点头:“我签。”

“我也签。”

财政局长叹了口气,“但得限定额度,一百万封顶,后续再贷,得重新评估。”

“行。”

丁义珍当场拨通周叔电话。

“周爷爷,李家湾项目,首笔五十万,走华人华商银行绿色通道。

用途明确:冲压设备采购。

利率按最低档,不能上浮。”

电话那头周叔声音沉稳:“担保函发过来,我们连夜审。”

“两小时内到。”

挂了电话,丁义珍对王大陆说:“通知所有乡镇书记,明天上午九点,县委大礼堂开会。

不讲成绩,不念稿,就讲一件事——钱怎么来。”

第二天一早,礼堂坐得满满当当。

丁义珍站在台上,手里没拿稿子。

“昨晚,柳树镇开了第二次集资会,二十户村民凑了三万八,镇里出地占股两成,账目公开,全程公示。

今天早上,第一笔设备款已经打给厂家。”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