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96章:航天飞机研发出来了?震惊航天科研院!(1/3)

泉市,龙国航天科研基地。

此时的霍天正在看着眼前正在调集的人员,表情凝重。

“霍院长,明天就可以开始正式建造航天飞机了,大概9个月能够建设完成。”

“上面的拨款资金已经到账了。”

...

夜色如墨,渝州厂区的灯火却比星子更亮。

王星辰没有回宿舍,而是坐在测试舱外的观景台上,手里捧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

风从山谷深处吹来,带着初春特有的湿润与寒意,拂过他额前散落的发丝。

他的目光落在远处那片起伏的山脊线上,仿佛还能看见那一盏盏升空的孔明灯,在夜幕中划出温柔而坚定的轨迹。

林小满走过来,在他身旁坐下,肩并肩地望着同一片天。

“你看了吴志远的新视频吗?”

她轻声问。

王星辰点头。

就在两小时前,那个来自贵州深山的小男孩上传了一段用手机拍摄的延时影像:在陡峭山坡上,一台由废旧自行车轮、微型风力发电机和几块太阳能板拼接而成的“混合动力供电站”

正缓缓转动。

镜头拉近,电线从装置延伸进村口最后一户人家??

那是村里唯一还没通电的孤寡老人李阿婆家。

画面最后定格在屋内一盏白炽灯突然亮起的瞬间,老人颤巍巍地伸手摸了摸灯泡,然后笑了。

评论区已经炸开锅: > “这孩子是爱迪生转世吧?”

> “我们镇供电所愿意资助他建第二个电站。”

> “能不能把图纸开源?

我想在云南老家也装一个。”

“他已经把所有设计图传到了‘共创空间’。”

林小满说,“还附带一份《山区微电网搭建指南》,连螺丝型号都标得清清楚楚。”

王星辰沉默片刻,忽然笑了:“你知道吗?

我小时候最怕黑。

每到停电的夜晚,我就缩在被窝里不敢动。

可现在……这些孩子,他们不是害怕黑暗,而是主动走进黑暗,亲手点亮光。”

林小满侧头看他:“所以你觉得,我们当初的选择没错?”

“不是觉得。”

他摇头,“是确定。

哪怕全世界都说我们在玩火,我也知道,这火种本就该烧起来。”

话音未落,腕上的智能手环震动了一下。

是数据中心推送的实时数据流:全球已有超过四万名青少年正在使用“星辰模块”

进行本地化改造;过去二十四小时内,“星语计划”

接收到来自三十七个国家的儿童语音留言共计12,836条;肯尼亚基贝拉社区的空气监测网因数据持续异常,触发国际环保组织二级预警机制…… 而最令人震惊的是??

青海湖帐篷小学的孩子们,真的用“高原通信增强包”

重建了信号塔。

他们将天线绑在一匹牦牛背上,让它每天沿着固定路线巡游,形成移动中继节点。

昨天晚上,他们第一次通过“星空课堂”

连线重庆某重点中学,两个班级的学生共同完成了一节天文课,并交换了各自绘制的星座图。

王星辰看完数据,久久无言。

他知道,那不仅仅是一次远程教学,而是一种新的教育形态正在悄然诞生:没有围墙的学校,没有边界的课堂,没有权威的知识传递。

“下周教育部要来人。”

林小满打破沉默,“说是‘青少年科创特区试点’正式启动,第一批政策红利会下放。

包括研发资金补贴、专利快速通道、还有……允许我们在五个偏远县设立卫星工坊。”

“条件呢?”

王星辰问。

“公开账目,定期汇报,学生作品需签署知识产权共享协议。”

她顿了顿,“最重要的一条??

不得涉及军用技术转化或敏感领域研究。”

王星辰冷笑一声:“他们还是怕。”

“怕什么?

怕孩子们造出导弹?”

林小满嗤笑,“可笑的是,真正接触军工体系的人根本不会把这些当武器。

海南渔民拿我们的潮汐机器人去测渔场洋流,新疆孩子用太阳能控制器给羊圈自动供暖??

这才是技术该有的归宿。”

王星辰望向天空。

云层稀薄处,一颗星星正缓缓划过天际。

他知道那是“星童二号”

又一次掠过地球轨道。

“你说,李文博要是看到今天这一切,会不会哭?”

他低声问。

林小满怔住。

李文博,那位曾主导“星童一号”

飞控系统的天才少年,三年前因一场意外脑损伤陷入长期昏迷。

他曾写下核心协议“风语者永不沉默”

,也曾坚持认为:“只要有一个孩子相信科技能改变命运,我们就不能停下脚步。”

如今,那个信念已被千万颗心接力传递。

“他会笑的。”

林小满终于开口,“因为他一直相信,未来不属于实验室里的专家,而属于阳台上拿着电池和铁丝的孩子。”

凌晨三点,王星辰再次踏入地下测试舱。

这一次,他打开了尘封已久的“Project Nebula”

文件夹??

那是他们最早为“星辰模块”

设定的终极构想: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青少年创新协作网络,每个节点都能自主运行、自由连接、自我进化。

屏幕上跳出一行提示: > 【是否启动“星云协议”?】

> ??

启用后,系统将脱离主控服务器,进入分布式自治模式。

> 警告:此操作不可逆。

他的手指悬停在确认键上方,迟迟未落。

如果启动,意味着龙腾将彻底放弃对“共创空间”

的直接控制。

所有的技术、资源、数据都将交由全球用户共同维护。

一旦发生恶意篡改或系统崩溃,修复难度极高。

但如果不启动,随着参与人数激增,集中式管理终将成为瓶颈。

审查压力、舆论攻击、官僚流程……迟早有一天,他们会变成自己曾经反对的那种机构。

他想起青海湖边那个叫才让太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说:“我们不想离开草原去城里读书。”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