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他真的研发出来了!启动紧急程序!(2/2)
当地电视台来采访那天,他腼腆地说:“我希望爸爸以后不用一直守在炉边,可以多陪我和妹妹看星星。”
这些画面,通过各地上传的日志视频,汇聚到龙腾总部的数据中心。
AI系统自动提取关键词,生成每日“民间智慧简报”
。
当第897条记录显示海南渔村少年改进的“潮汐鱼饵投放机器人”
已在三个岛屿推广使用时,后台弹出提示: > 【累计社会价值转化评估突破10亿元】
> 注:含节能效益、教育投入节省、偏远地区生产力提升等综合指标 然而,并非所有反馈都是掌声。
一周后,教育部某督导组突访渝州厂区,以“课程内容超出义务教育范畴”
“存在诱导未成年人参与高风险科研活动嫌疑”
为由,要求暂停“星际方舟”
学生协作项目三个月,进行全面合规审查。
消息传出,舆论瞬间沸腾。
支持者发声:“这是在扼杀下一代的想象力!”
反对者则称:“小孩子懂什么量子通信?
别让他们成了资本炒作的工具!”
社交媒体上,话题#谁偷走了孩子的科学梦#冲上热搜榜首。
全国各地数百所学校自发组织“星空之夜”
主题活动,学生们举起自制的火箭模型、手绘的星球图谱,在操场上齐声朗读《致未来的科学家》: > “我们知道你们担心我们太小, > 可宇宙从不限制年龄; > 我们或许算不清轨道参数, > 但我们知道,星星应该属于每个人。”
更有甚者,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集体罢课一天,全班戴着宇航头盔走进教室,黑板上写着:“今天我们不上语文数学,我们要讨论如何移民火星。”
压力如潮水般涌向龙腾高层。
董事会紧急会议上,几位投资人直言:“现在风向不对,再搞下去,恐怕会影响IPO进程。
不如先把项目包装成公益品牌,实际运作收缩到可控范围。”
陈锐静静听完,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两个词: **播种** **收割** “各位,我们今天面临的不是危机,而是一次选择。”
他的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如果此刻退缩,我们就成了只会在春天撒种、却不敢等到秋天的人。
可如果我们坚持下去??”
他转身面对众人,“十年后,当这批孩子成为工程师、教师、科学家,他们会记得是谁给了他们第一块电路板,是谁相信他们能改变世界。”
他停顿片刻,补充道:“而且,请别忘了,我们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有百万双眼睛在看着。
不只是家长、媒体,更是整个世界的未来。”
会议最终决定:项目不停摆,但对外姿态调整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接受政府指导监督,同时开放第三方审计机制,确保透明运营。
一个月后,“星童二号”
如期发射。
酒泉发射场外,五十名少年并肩站立,手中握着各自设计的功能模块认证牌。
倒计时归零那一刻,火焰撕裂戈壁的寂静,火箭如巨龙腾空而起,直刺苍穹。
王星辰仰着头,泪水滑落脸颊。
他知道,那艘承载着智能生态循环系统、开放式教育载荷平台和全球青少年语音留言芯片的飞船,不仅仅是一次技术验证。
它是宣言,是火种,是对“科技只为少数人服务”
这一旧秩序的宣战书。
七十二小时后,“星童二号”
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首次传回地球的照片令所有人动容:镜头对准太平洋某片无人海域,下方海水波光粼粼,而飞船阴影恰好覆盖了一群迁徙中的海豚。
它们跃出水面,仿佛在与天外来客打招呼。
NASA休斯顿指挥中心主动发来祝贺电文:“Congratulations to the young dreamers of Longteng.
You remind us why we look up.”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随即宣布,将联合龙腾推出“星语计划”
国际版,向一百个发展中国家捐赠十万套“地月通信信使套装”
,并设立专项基金,资助贫困地区的儿童参与太空科普项目。
而在渝州厂区的新展厅里,一面巨大的“愿望墙”
悄然建成。
上面贴满了来自世界各地孩子的手写信、绘画和折纸飞船。
其中最醒目的一张,是内蒙古一位盲童用盲文刻写的句子: > “虽然我看不见星星, > 但我知道,它们正听着我说话。”
王星辰站在墙前,久久未语。
几天后,他在学校科技社带领同学们复刻“星辰模块”
缩小版。
当第一个模拟舱成功运行封闭式植物培育实验时,班主任李老师走进教室,默默放下一本崭新的《青少年航天工程导论》,扉页上印着一行小字: > “献给所有不愿低头的孩子。”
放学路上,林晓雨问他:“后悔当初报名吗?”
他笑了:“要是没报名,我现在可能还在纠结纸飞机该用A4还是B5纸。”
她也笑起来:“那你接下来想做什么?”
他望向天空,晚霞染红了半边天际。
“我想做个更大的东西。”
他说,“不只是飞船,是一个能让所有孩子都能动手创造的世界。
不管他住在城市还是山村,有没有钱买高级套件,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这场通往星辰的旅程里。”
林晓雨点点头:“听起来像个童话。”
“可童话里的魔法,”
他轻声说,“本来就是人类还没学会的技术。”
当晚,龙腾官网更新公告: > 【“共创空间”
全球开放】
> 即日起,任何个人或团体均可提交创新方案, > 经评审通过后,将获得材料包、导师支持及原型制作机会。
> 不设门槛,不论成败,只问初心。
页面底部,滚动播放着一段用户留言: > “我八岁,我想造一辆会飞的校车。”
> “我四十岁,我是乡村教师,我想带学生建一座天文台。”
> “我六十二岁,退休工人,我会焊电路,愿意帮忙。”
无数名字汇成河流,奔向未知的海洋。
深夜,王星辰再次来到档案室。
他借阅了一份名为《未来十年技术民主化路径预测》的内部报告。
翻到最后一页,一行批注引起他的注意: > “真正的变革,从来不始于实验室,而始于某个孩子在家里的阳台上,拿着电池和铁丝,试图点亮一颗星星。”
他合上文件,走出大楼。
山谷中,又一场“梦想放飞夜”
正在进行。
万千灯火升腾,如同银河倒灌人间。
其中一盏孔明灯飘得格外高,上面写着: > 【我不要征服宇宙,我要邀请它来做客。??
云南傈僳族 杨丽娜,10岁】
王星辰仰望着,直到视线模糊。
他知道,这场旅途才刚刚开始。
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星河中的一粒微光,终将在时间的长河里,聚成不可忽视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