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九章 谁不知道你是李可的狗腿子(3/3)

越来越多的人围拢过来,有人献花,有人流泪,有人默默鞠躬。

李可没有说话,只是走进祠堂深处,点燃三炷香,插在父母灵位之前。

那一刻,他忽然觉得肩上的重担,终于落地了。

当晚宿于祠侧小院,夜半忽闻墙外有人低声吟唱: “黄金台,白骨铺,谁人记得李家骨?

天子悔,书生哭,一纸罪己洗千古。

不见刀兵动,但闻笔墨怒, 万里山河皆见证,忠魂归处是乡土。”

歌声悠远,似童谣,似挽歌,又似希望。

梅娘推开窗,只见月下庭院中,十几个少年正手执灯笼,缓缓绕行,口中反复吟诵。

她回头看向李可,却发现他已伏案而睡,眼角尚带湿痕。

她轻轻为他盖上外袍,吹熄烛火。

翌日清晨,李可独自登上钟山之巅,俯瞰整座金陵城。

朝阳初升,紫气东来,宫阙巍峨,市井喧嚣。

他从怀中取出一本小册子,正是《明鉴录》最初的手稿。

翻开扉页,上面写着一段话,是他十年前在草庐中写下的誓言: > “吾若苟活,必使天下知此冤; > 吾若著文,必令后世不敢欺心; > 吾若不死,定叫龙椅之下,亦有公道存焉。”

他凝视良久,随后将其点燃,任火焰吞噬文字,灰烬随风飘散,落入千家万户的屋顶之间。

“该结束了。”

他低声说。

回到西南后,他开始撰写回忆录,题为《风雨十年录》。

书中不谈武功韬略,不论权谋机变,只记一人如何在绝境中选择不说谎、不屈服、不放弃思考。

书成之日,他召集所有留在身边的人,包括骆指挥、梅娘、几位学生,以及那位曾送信入京的僧人。

“这本书,我不署名。”

他说,“也不准刻印流传。

它将封存于这间学堂的地窖之中,设三重锁,唯有满足三个条件方可开启??

第一,皇帝拒绝听取谏言; 第二,史官被迫篡改实录; 第三,百姓再次不敢言冤。

届时,自有后来者掘出此书,看看一百年前,曾有一个叫李可的人,是怎样用十年沉默换来一句真话的。”

众人肃然受命。

三年后,冬雪纷飞。

李可在病榻上握着梅娘的手,气息微弱。

“怕吗?”

她问。

他笑了笑:“怕什么?

我早已赢了。

我不是战胜了谁,而是证明了一件事??

纵使帝王掌握生死,也无法永远封锁人心。

只要还有人愿意记住,真相就不会死。”

他的眼睛慢慢闭上,呼吸渐弱,最终归于寂静。

屋外,雪花静静落下,覆盖了山林、学堂、墓碑,以及那块刻着“忠毅李氏”

的石碑。

多年以后,有旅人路过此地,问起那位传说中的“笔墨复仇者”

,当地人指了指学堂墙上一幅褪色画像,笑着说: “那是我们的李先生。

他没打过仗,也没做过官。

但他教会我们一件事??

有时候,最锋利的剑,不在鞘中,而在纸上。”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