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安石不是个好人(1/2)
别的皇帝不好说,但是朱元璋当皇帝,在他看来,你忠诚不绝对,那就是绝对不忠诚。
而且…… 按个人私心来想,朱元璋他要的就是那种死忠、愚忠的人,最好是能跟拉磨的驴,又或者是农民家的老牛一样,只...
风雪如刀,割裂长空。
辽东大营的狼烟尚未散尽,金陵的旨意却已飞马而至??
朱元璋亲笔御批:“着李可即日起兼署辽东转运使事,协理粮饷调度,以应边防之需。”
虽未明授总制之职,然权柄已悄然松动。
李可捧旨立于帅帐之前,眉峰微动,嘴角却不露半分喜色。
他将圣旨轻轻置于案上,转身踱步三圈,忽而低笑出声:“转运使?
好一个‘协理’!
陛下这是在试我耐性,也是在测我野心。”
梅娘捧茶入帐,听闻此语,轻声道:“这已是破例了。
从前边将只掌兵权,民政、钱粮皆由朝廷另遣官吏执掌。
如今您一手统之,虽名不正言不顺,实则已握辽东命脉。”
“名分最是紧要。”
李可缓缓坐下,指尖轻叩桌面,“无名,则令不行;无名,则众不服。
我要的不是实权,而是天子亲口承认的‘总制’二字。
唯有如此,才能让三卫将士、百姓商旅、乃至北元诸部,皆知辽东唯我一人说了算。”
林敬掀帘而入,铠甲未卸,神色凝重:“大人,宁远互市昨夜突现异动。
右谷王派来的使者称,其族中长老欲废其位,拥立左贤王残部之后为新可汗。
他们请求我军出兵护送右谷王归帐,并许诺愿割让阴山南麓三十里草场作为酬谢。”
李可闻言不动,只问一句:“那使者现在何处?”
“在偏帐候见。”
“不见。”
李可挥手,“让他等三日。
告诉他,我军缺粮少马,无力远征。
若他真有诚意,便先送来战马五千匹、牛羊两万头,再议出兵之事。”
林敬一怔:“这……岂非逼他反目?”
“不。”
李可冷笑,“他是来求援的,不是来谈判的。
越是危急,越不能显得我们迫不及待。
我要让他明白,他的生死,不在草原,而在我的案前。”
梅娘默然片刻,忽道:“可若他当真被废,互市瓦解,北元重归铁血旧路,辽东又要陷入连年征战。
您苦心经营的局面,岂非毁于一旦?”
“所以,他不能被废。”
李可目光如炬,“但我也不必亲自出手。
只需拖延几日,待他走投无路,自然会放出消息:李可拒援,坐视盟友覆灭。
届时草原上下皆知,辽东守将已不可信。
然后……”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极低,“我会‘意外’泄露一封密信,说是朝廷严令不得干预北元内政,违者以谋逆论处。”
林敬恍然大悟:“这样一来,责任全在朝廷,而您成了被迫沉默的忠臣。
等右谷王侥幸复位,必对您感恩戴德,更加俯首听命。”
“正是。”
李可点头,“人心如棋,一步错,满盘皆乱。
我既要让朝廷觉得我还受制于君命,又要让外邦相信我仍有决断之力。
夹缝之中,方显手段。”
三日后,右谷王使者果然献上牲畜辎重,恳请履约。
李可这才“勉强”
答应派兵两千,护送其主回归牙帐,并附书一封,言辞恳切,自称“虽受朝规所限,然念旧盟之情,不得不冒死相援”
。
大军出发当日,周文渊闻讯赶来阻拦,怒斥道:“未经兵部调令擅自出兵,此乃大罪!
李可,你莫非要造反不成?”
李可迎于辕门,躬身行礼:“下官岂敢?
此非出兵,乃护送使团归返。
右谷王乃朝廷册封之藩属,今遭叛逆篡位,若我袖手旁观,恐损天朝威信。
况且,此次仅遣偏师,不带火炮,不越边境百里,一切皆合《大明律》中‘护藩’条款。”
周文渊气结:“你竟连律法都背得滚瓜烂熟!”
“不敢欺瞒大人。”
李可微笑,“每一项举动,我都留有文书备案,随时可供查验。
若您不信,此刻便可派人随军监督。”
周文渊语塞,只得拂袖而去。
十日后,捷报传来:右谷王成功夺回牙帐,诛杀叛党七人,宣布永世效忠大明,更主动将互市年限延长二十年,每年增贡战马三千匹。
消息传至辽东,全军欢腾。
百姓焚香祭天,商队络绎不绝,宁远城内酒楼爆满,胡汉杂处,共庆太平。
唯有沈青,在夜深人静时独坐灯下,提笔写下另一份密报: “李可借护藩之名,行扩权之实。
其对外宣称奉旨行事,实则从未奏请中枢。
其所作所为,皆以‘不得已’‘为国计’为辞,步步蚕食皇权边界。
其心难测,其势日盛。
臣以为,此人非但不宜再加恩赏,反而应速施制衡之策,否则辽东终将尾大不掉。”
然而,当他欲将密报送交锦衣卫京总部时,却发现驿站已被临时封锁??
李可以“风雪阻道,防谍出入”
为由,下令关闭所有通往关内的信道七日。
沈青站在城墙上,望着北方苍茫大地,第一次感到自己像一只被困在蛛网中的飞蛾。
与此同时,金陵皇宫。
朱元璋手持辽东捷报,面色平静,却久久不语。
刘伯温侍立一旁,终于忍不住开口:“陛下,李可此举,分明是挟夷自重。
他扶持傀儡可汗,掌控草原政局,已然超越边将本分。
若再纵容,恐成第二个安禄山。”
朱元璋缓缓抬头,眼中寒光一闪:“你说他像安禄山?”
“权倾一方,遥控蕃夷,内外勾连,岂非同出一辙?”
“不一样。”
朱元璋摇头,“安禄山是要夺我的天下,李可是想让我亲手把天下的一部分交给他。
他不要反,他要的是‘合法地’拿走一切。”
刘伯温皱眉:“那您还要继续纵容?”
“当然。”
朱元璋冷笑,“他越得意,就越容易犯错。
你现在去拟一道旨意,就说朕感其劳苦,特准其开设‘辽东经略府’,许其自行任命下属文官六品以下,遇紧急军情可先斩后奏。”
刘伯温大惊:“这……等于是承认他开府建牙之权!”
“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