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五章 态度决定一切(2/2)
王越道:“鞑靼人在往后调兵。”
“啥?”
曹慎显得很惊讶,问道,“所以说,鞑靼人内部真的发生了叛乱?连鞑靼小王子都不得不调兵回去解决内部的隐患?”
王越摇头道:“绝对不会是鞑靼内部的变乱,倒好像是,大同那边出兵,非常见成效,已经开始威胁到了鞑靼人,令其不得不从我们这边抽调人马回援。”
“这…”
曹慎皱眉道,“完全解释不通啊!鞑靼人放着您这样的名将不去防备,要去防备大同的人马?大同一次性能出兵多少?又是谁领兵?连您这里都被逼不得不退兵,大同出兵的意义会是什么?”
“我也想问呐。”
王越脸上带着几分苦笑。
这让曹慎更觉得不可思议。
王越居然对大同的军事安排也不清不楚?
王越道:“张家小国舅,从一开始就预见到新式火铳的威力,大力训练新军,后来更是带兵去南京平息地方匪寇,破除固有势力对地方商业的垄断,又到徽州团结一大批徽商,组成商业联盟,很快就回到北方,然后一头扎进大同…”
曹慎问道:“所以说,这次大同出兵,可能就是张家小国舅主导?却不知是大同哪位大人带兵出征?可是大同巡抚许进?”
“我看未必。”
王越道,“要出兵,张家小国舅自己就能完成,何必要假手于人?且以他的魄力,若草原真有大的动静,一定是他在搅动风云。”
“那您…”
曹慎很想问,若事情真若你推敲的这样,你还甘心走?
不留下来,等着分上一杯羹?
王越道:“我已让人上奏表功,按照以往的规矩,目前积累的功劳,已经足够我把失去的拿回来,不想再画蛇添足。唉,正因为我失去了进取的魄力,却又心有不甘,才会让王伯安继续留在草原上,看看是否有机可趁。”
曹慎点点头道:“是啊,如王公这般,已跻身高位,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自然不可能跟平常人那般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眼睛还盯着别人的地盘,想多扒拉些利益到自己的碗里来…顾虑自然多。”
“嗯。”
王越道,“身为政客,如今总揽三边军政要务,顾虑自然不少。因为我得思忖朝中人对我的成见,还有如何跟他们交差…想来若是有机会拿回爵位,或还会再被派出镇守边陲,得继续与朝中人打交道。”
曹慎试探地问道:“陛下不是希望您一举…平定草原么?”
王越黑着脸不说话。
你怎么说话的?知不知道什么叫养寇自重?
如果皇帝真一口气把草原给平定了,那还要我王越做什么?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王家注定风光不了多久,很快就将面临削爵的惨淡下场!
曹慎道:“就是不知,我们该如何向朝廷解释?留一路人马,竟还是让一个没有官身的少年领兵?就怕朝中人知晓,会对此有看法…”
言外之意,你留谁不好?
留个跟张延龄般同为少年郎,且意气风发的王守仁?你欣赏他没错,但你单独留他带兵留滞草原,跟朝廷如何交差?
王越叹息道:“我已呈奏圣上,临时委命他军中要职,且派人从旁协助他…莫非曹公公有意留下,建功立业?”
说话间,王越用威胁的目光望过去。
让你多嘴多舌,质疑我的立场!
再废话,把你留在草原上,让你感受一下什么叫叫停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曹慎道:“那是否应该提前恭贺王公您?以这次的功劳,斩杀和俘虏贼寇三四千人,光这功劳,便足以铭记史册。”
王越摇头道:“陛下的追求,跟先皇时大相径庭,陛下要的是平定草原的大功,可惜我没有那本事。如果非得为自己彰显功劳,结果很可能…颗粒无收。不过…该得到的,总会得到。”
“是啊,是您的,总归是您的,谁都抢不走。”
曹慎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在想:
那外戚张家,尤其是那张小国舅绝对是个例外,他若真想抢你功劳,你就算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楚,因为皇帝只相信张家父子。
你这次收兵看似果决,但若真是张小国舅毅然出兵草原,此举分明是陷对方于危险境地,看张国丈会如何针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