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这是男人的战场(1/3)

所有人都在说一个女将军,根本就是徒有虚名而已,之前做的那么多事情不过是为了抢功。

如今叶将军不见了,剩下的那些又能本事的将军也会被一一害死,直到叶知瑾一家独大。

“简直是一派胡言,若是将军当真这么想,那之前带着我们打的胜仗算什么?”

“为边境百姓的劳心劳力算什么?

这些人都没有脑子吗?”

王副将和钱副将愤愤不平的怒骂着。

倒是叶知瑾好像不生气的样子。

“他们若是有脑子的话,你们大武就不会一败再败,将城池......

夜雨初歇,檐角滴水声断续如更漏。

苏沉音立于昭华书院藏书阁顶层,手中捧着一卷泛黄手札,纸页边缘已微微焦灼,似曾历火劫。

这是裴照临行前托付她的最后一物??

《梅烬残篇》,据说是他七年潜伏期间所记的“影鸦”

秘辛与朝局推演。

她一页页翻过,字迹潦草却锋利,如同刀刻入骨。

忽然,指尖停在某一行:“癸未年冬,沈崇安密会西狄使节于京郊寒松岭,以‘北疆铁矿图’换得三万骑兵借道之约。

若事成,周氏复辟之日,即为大周割土之时。”

苏沉音瞳孔骤缩。

北疆铁矿!

那是父亲苏远山用性命守住的战略命脉,也是承泽登基后严禁外泄的军国机密。

她记得三年前,边关奏报曾提及西狄小股部队突袭矿道,被守军击退,当时只道是寻常骚扰,如今看来……竟是试探?

她猛地合上书卷,转身下楼。

书院外,晨雾未散,几名少年正列队习武,其中一道身影格外挺拔??

苏砚手持长枪,一招“破云穿月”

,枪尖挑落树梢积雪,动作干净利落,引来同窗喝彩。

他额前微汗,眉宇间尽显英锐之气,已不见昔日怯懦。

苏沉音驻足片刻,终未上前。

她不能让他知道,这世间仍有暗流涌动;她更不愿他明白,所谓太平,不过是无数人以血肉筑起的堤坝,挡住了滔天浊浪。

“娘娘。”

林骁悄然现身,黑袍裹身,如影随形,“您要的查证结果出来了。

那张铁矿图……最后经手人是兵部侍郎程明远。”

“程明远?”

她低声重复。

此人乃沈崇安门生,表面清廉自守,实则阴柔深沉,曾在御前力主削减边军粮饷,理由是“天下既定,不宜穷兵黩武”



当时她以为只是政见分歧,未曾深究。

“属下查了他府中账册,”

林骁压低声音,“每月十五,必有一笔三百两白银流入城南‘静心庵’,而那庵中尼姑,正是当年慈云庵分院的逃奴。”

苏沉音冷笑:“又是一座庙,又一场梦。”

她早该想到,沈崇安虽死,但他的根须早已扎进朝廷肌理。

斩其首,未必灭其脉。

“传令下去,封锁程明远所有往来信件,盯死静心庵一举一动。

另外??”

她顿了顿,目光幽深,“派人去北疆,调取近三年所有矿道巡查记录,尤其是冬季封山时期的出入名单。”

林骁领命欲退,却被她叫住。

“等等。

还有一件事。”

她从袖中取出那枚玄螭令玉佩,“你亲自走一趟西域,找当年与裴照联络的商队首领阿卜杜勒,问他这令牌是否还有副本?

若有,流向何处?”

林骁皱眉:“可您刚说过,不能再轻举妄动……”

“正因为不能动,才要有人替我去动。”

她望向远方宫墙,“我在明处,敌人便不敢轻出。

但你在暗处,反而能引蛇离洞。”

林骁沉默良久,终是点头:“属下明白。”

三日后,宫中忽传喜讯:皇后病愈,将在上巳节亲自主持春祭大典,并宣布一项关乎国运的重大决策。

消息一出,百官震动。

礼部紧急筹备仪程,翰林院连夜起草祝文,就连一向闭门不出的老太妃也遣人送来祈福香囊。

唯有程明远,在接到诏令当夜,派心腹仆役匆匆出城,直奔静心庵。

三更天,庵内佛堂灯火未熄。

程明远掀开斗篷,冷声道:“事情有变,必须提前动手。”

老尼姑双手合十,眼中无悲无喜:“施主莫急。

沈大人虽亡,但他留下的‘九子连环局’尚未启动。

只要找到最后一个孩子,我们仍可再造真龙。”

“最后一个孩子?”

程明远冷笑,“七年前那场大火烧死了六个,两个被你们藏匿,一个被苏沉音抢走抚养至今……你说的那个‘命格最贵’的,真存在吗?”

老尼姑缓缓起身,从佛龛深处取出一只红漆木匣,打开后,里面是一块婴儿襁褓上的金锁片,刻着“景”

字。

“此子生于紫微入垣之夜,落地时双拳紧握,掌纹现‘帝’字。

接生嬷嬷亲眼所见,后被沈大人秘密送往漠北,交予突勒部落抚养。

如今已十二岁,通晓骑射,熟读兵法,只待一声号令,便可挥师南下。”

程明远盯着那块金锁,呼吸渐重:“若真如此,倒是一枚好棋。”

“不仅如此。”

老尼姑低语,“他还带着周景行真正的遗诏??

‘凡我血脉归来之日,即是江山重归之时’。”

程明远霍然抬头:“遗诏?

可周景行明明没有子嗣!”

“所以他才是真正的‘天选之人’。”

老尼姑嘴角浮现诡异笑意,“他是周景行与高丽贡女所生的私生子,出生即被调包送出宫外,连谢婉清都不知情。

唯有沈大人知晓真相。”

程明远久久不语,终于咬牙道:“好!

那就启动‘九子局’。

我已在兵部安插亲信,只需伪造一道调令,将北疆守军调往西境‘剿匪’,便可让漠北铁骑长驱直入!

届时趁春祭混乱,放出‘真龙降世’之说,百姓必群起响应!”

老尼姑合掌:“阿弥陀佛,乾坤将转。”

却不料,窗外一道黑影掠过,无声无息。

五日后,苏沉音召见苏砚。

母子二人独坐暖阁,炉火微红。

“砚儿,娘问你一句真心话。”

她凝视着他,“若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的皇位本不属于你,你会如何?”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