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326章 :骠骑将军

临淄城头,代表汉室的赤色旌旗在初夏的风中有气无力地卷动着。

这座青州州治,自天子车驾入驻以来,便陷入一种奇特的喧嚣与压抑并存的气氛中。

城郭经过了仓促的加固,戍守的兵卒明显增多。

街...

七短一长的哨音在风中回荡,像一把无形的梳子,将稻田间的空气梳理得整齐而肃穆。孩子们屏息凝神,铜哨抵唇,只待鼓楼第二声令下。柳穗坐在梨树根旁,目光落在那扎辫子的小女孩身上??她正悄悄把铜哨擦了又擦,仿佛那是祖传的玉佩。

第二声未至,天边却先起了异象。

云层低垂,呈铁灰色,自东南方滚滚而来,速度极快,竟不似自然风势推动,倒像是被某种力量牵引着奔袭。更怪的是,那些云边缘泛着微弱的蓝光,如同电路板上的电流在缓缓爬行。耕心印突然在她怀中震颤,不是警报式的急促,而是一种沉闷的、近乎哀鸣的低频共振。

柳穗眉头一紧。

这不是《醒田谣》引发的共鸣,也不是地脉波动。这是……反向信号。

她猛然起身,脚步踉跄了一下,旧伤在阴雨前总爱作祟。但她顾不得疼,快步走向净火炉遗址旁那座新立的监测台??由犁光特遣队从西域带回的技术残片组装而成,能捕捉空气中残留的声波编码与电磁痕迹。

监测屏上,数据瀑布般刷过。她一眼锁定异常值:一段隐藏在风噪中的脉冲序列,频率恰好嵌入人类听觉盲区,但其调制方式与三年前“梦饴粉”爆发初期完全一致。不同的是,这次的信号携带了一种新的指令结构??不是催眠,不是洗脑,而是**召唤**。

“他们在叫什么东西回来。”她喃喃道。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声闷响,像是大地深处有门被推开。紧接着,归仁堡以南十里处的荒丘地带,尘土冲天而起,一道裂缝自地下蔓延而出,笔直如刀切,长达三里,宽可容马。裂缝中冒出灰白色雾气,带着淡淡的甜腥味??正是“忘语膏”的标志性气息。

柳穗脸色骤变。这不只是精神操控的卷土重来,是敌人启动了埋藏已久的**种子坟场**。

她立刻吹响随身铜哨,三长两短??紧急集结令。片刻后,十二名耕安幼卫队成员骑着改良型竹轮车疾驰而至,每人背后背着密封陶罐,罐内装着最新一代“泥瞳孢子”,能在污染土壤中快速繁殖,形成生物屏障。

“封锁裂缝两端!”她下令,“任何人不得靠近!通知所有村庄关闭通风口,点燃艾草熏烟,防止空气传播!”

话音未落,一名队员忽然跪倒在地,双手抱头,喉咙里发出断续的童声:“……娘,我回来了……你看我种的花开了……” 他的眼睛翻白,嘴角却挂着笑,手中铜哨无意识地吹出半段扭曲的《醒田谣》,音调错乱,像是被人掐住了脖子唱歌。

“中招了!”另一人惊呼。

柳穗迅速取出腰间小瓶,倒出一粒墨绿色药丸塞入其口中??“忆守丹”,以百岁老农唾液结晶为主料炼制,专克记忆侵蚀类毒素。片刻后,那队员浑身抽搐,吐出一口黑血,终于清醒。

“我……我梦见自己在一片花海里……”他喘息着说,“那些花都是人脸,它们对我笑……说我该回家了……”

柳穗闭了闭眼。

他们不再是单纯用声音洗脑,而是构建了一个**虚拟故乡**,用集体记忆中最温暖的画面作为诱饵,引诱人主动放弃现实认知。这种攻击,比暴力控制更可怕,因为它披着温情的外衣。

当晚,太学院召开紧急联席会议,通过量子加密线路连线全国三十六个耕心碑站点。数据显示,过去六小时内,已有四十七个村庄报告居民出现“归乡幻觉”,症状统一:声称收到亲人呼唤,执意离家前往某片荒地或枯井,口中反复念叨“他们等我回去播种”。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地点竟连成一条古老地图上的“龙脊线”??传说中大禹治水时镇压九黎邪魂的地脉锁链。苏菱曾在手札中警告:“龙脊若断,万毒重生。”

“敌人找到了封印点。”一位盲眼古音传承人用手抚摸青铜柱表面的裂纹,声音沙哑,“他们在用‘识蚀菌’腐蚀守碑人的记忆,让守护者自己打开牢门。”

会议陷入沉默。

最终,柳穗开口:“我们必须抢在他们唤醒‘母孢’之前,重启‘心火仪式’。”

众人哗然。

上次仪式已让她失去关于父亲的记忆,再启一次,谁也不知道她还能剩下什么。

“你已经献出了太多。”太学院院长低声劝阻,“我们可以尝试其他方式??比如释放‘逆谣波’干扰信号源。”

“没时间了。”柳穗平静地说,“你们看这个。”

她调出卫星热成像图:那条地裂正在缓慢移动,方向直指长安城南的千亩良田??那里埋藏着第一代“和平种”的母株,也是全国抗灾作物基因库所在地。一旦被污染,未来十年的粮食安全将彻底崩溃。

“他们要毁掉我们的根。”她说,“而我,是唯一能听见土地哭声的人。”

三日后,冬至晨光初现,新一轮“万人共唱日”如期举行。但这一次,柳穗没有站在人群中央,而是独自登上归仁堡最高的烽火台。她换上了苏菱遗留的素麻祭袍,发间插着一支骨簪,是用百年前一位守田老农的指骨制成。

十万民众再度围成圆阵,齐声咏唱《醒田谣》。声浪如潮,推向天际。但在歌声之下,柳穗悄然启动了耕心印的**双频共振模式**??一面接收《醒田谣》的生命频率,另一面则接入地脉深处的亡灵回响。

她准备用自己的记忆为桥,连接生者与逝者的意识之海。

当最后一句唱毕,她再次划破掌心,鲜血滴落印上。红光冲天,大地震颤,比上次更为剧烈。整片平原仿佛活了过来,泥土翻涌,稻茬断裂,无数光影从地下升起??但这一次,不只是百年劳作者的身影,还有那些早已湮灭的古老族群:穿兽皮的狩猎者、持石斧的开荒人、跪拜五谷的巫祝……

他们的声音汇成洪流:

“我们记得!”

“我们从未离去!”

“田不亡,魂不散!”

这股精神浪潮席卷四方,所到之处,地裂愈合,雾气消散,连空中漂浮的孢子囊都化作灰烬坠落。远在西域的犁光特遣队发来急报:那座废弃气象站的核心服务器突然自燃,屏幕上最后闪现一行字:“此土有主,不容窃种。”

然而,就在浪潮达到巅峰之际,耕心印猛地爆裂开来,碎片刺入柳穗额头。她惨叫一声,身体僵直,双眼翻白,整个人如断线木偶般从烽火台上跌落。

幸被早有准备的农兵以软网接住。

她昏迷了整整七日。

醒来时,已是春分前夕。窗外梨花盛开,风送来淡淡清香。她发现自己躺在一张竹床上,墙上挂着一幅新绘的地图??正是“跨洲生态走廊”的全貌图,标注着各国儿童共同播种的日期。

哑伯坐在床边,见她睁眼,立刻用手语传达:“你活下来了。但……你忘了昨天的事。”

柳穗怔住。

她努力回想,却发现记忆出现了大片空白。她记得父亲的脸模糊了,也记不清最后一次见到苏菱是在哪一年。甚至,她一度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存在过。

直到她伸手摸向胸口??那里仍贴着一枚小小的、温热的陶片。是耕心印的残骸。它还在跳动,像一颗不肯停歇的心脏。

她忽然笑了。

“我不需要记住所有事。”她说,“只要我还记得怎么种地,就够了。”

数日后,朝廷宣布:全国“耕安防线”完成升级,三千六百座耕心碑正式联网,形成“九州同心阵”。任何试图篡改土地记忆的行为,都将触发全域反击机制。同时,犁光特遣队在罗马境内发现一座地下档案馆,内藏数百份文件,详细记录了“播种使团”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基因替换与文化清洗的计划,代号:“新伊甸工程”。

证据公之于众,国际舆论哗然。数十国联合发起“净土行动”,清查境内可疑农业项目。三十七座外国实验室被查封,上百名涉事科学家遭通缉。

而大汉,则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团结。

村庄之间自发组织“记忆接力”:年轻人每日拜访老人,记录他们的故事,并将其编成新谣传唱。学校开设“泥土课”,学生必须亲手耕种一季水稻,才能毕业。甚至连皇宫御膳房也宣布:皇帝每餐必食一碗普通农户所产糙米,以示不忘本。

柳穗没有参与这些盛事。

她依旧住在梨树下的小屋,每日清晨听耕心印里的脚步声。有时她会教村里的孩子辨认不同土壤的颜色,告诉他们:“黑土是爷爷,黄土是父亲,红土是孩子。它们都会说话,只要你肯蹲下来听。”

某个黄昏,一个小男孩跑来找她,手里捧着一株蔫头耷脑的秧苗。

“柳奶奶,它为什么不长啊?”

她接过秧苗,轻轻嗅了嗅根部,又用指尖捻了捻泥土。

“因为它怕了。”她说。

“怕什么?”

“怕没人记得它曾经是一粒好种子。”她把秧苗种回田里,浇上清水,低声哼起《醒田谣》。

第二天,那株秧苗竟奇迹般挺直了腰杆,抽出新叶。

消息传开,人们都说柳穗成了“活土地”。

但她知道,真正的奇迹不在她身上,而在那些每天清晨准时吹响铜哨的孩子们心中。他们或许不懂战争,也不知过去有多少人用生命守护这片田野,但他们知道??

只要田还在,歌还在,他们就永远不会迷路。

又一个黎明来临。

鼓楼钟声响起,七短一长,悠远绵延。

孩子们列队站定,铜哨抵唇。

风吹稻浪,金黄起伏,宛如军旗猎猎。

一声令下,千哨齐鸣,《醒田谣》响彻天地。声波穿透云层,顺着洋流扩散,越过山川湖海,传向远方。

在遥远的罗马废墟之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站在实验室残垣前,忽然停下脚步,嘴唇微微颤动,竟跟着哼出了那段旋律。

他流泪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