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受命于天
另一边。
孙坚率领两千江东子弟兵,与张显,曹操分道后,直扑洛阳。
越接近这座昔日帝都,空气中的焦糊味就越发浓重。
沿途所见,尽是断壁残垣与无人收殓的尸首,几只野狗正在啃食一具膨胀发黑...
我自加入刘皇叔帐下,便全心投入,为他出谋划策。起初,我并未受到太多重视,毕竟皇叔帐下已有诸葛亮、庞统等智谋之士,我不过是一个初来乍到的新人。
然皇叔待我极好,常与我促膝长谈,询问我对天下大势的看法。我亦知无不言,将自己多年所思所想,尽数道出。
我曾向皇叔进言:“荆州虽富庶,然地处四战之地,若无强援,难以久守。皇叔若欲图大业,当早作打算。”
皇叔听后,沉思良久,道:“子安所言极是。然我刘玄德素以仁义为本,若贸然攻伐,恐失民心。”
我道:“皇叔仁义,天下皆知。然乱世之中,若无实力,仁义亦难以为继。不如先结盟江东,再图益州,稳固根基,方可与曹操、袁绍等争锋。”
皇叔点头称善,遂命我与诸葛亮一同商议结盟江东之事。
我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不敢怠慢。于是,我与孔明多次商议,拟定了一份详尽的结盟计划。
我建议皇叔派遣孔明亲赴江东,与孙权商议结盟事宜。而我则留在荆州,协助皇叔处理政务,同时密切关注曹操的动向。
孔明走后,我每日奔波于州府与军营之间,协助皇叔整军备战,训练士卒,修缮城池,以备不时之需。
一日,我正在书房整理军务,忽听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我抬头一看,只见一名斥候满头大汗地冲进来,跪地道:“报!曹操大军已出许昌,兵锋直指荆州!”
我心中一震,连忙问道:“敌军兵力如何?先锋是谁?”
斥候喘息道:“敌军约有十万,先锋为夏侯?,已过樊城,正向江陵进发!”
我立刻意识到事态严重,连忙赶往州府,向皇叔禀报。
皇叔闻讯,脸色大变,道:“曹操果然来了!子安,你有何良策?”
我沉思片刻,道:“皇叔,敌强我弱,若正面交锋,恐难取胜。不如暂避锋芒,退守江夏,等待江东援军。”
皇叔皱眉道:“若退守江夏,岂非将荆州拱手让人?”
我道:“皇叔,荆州虽好,然若失荆州而保全实力,尚可东山再起。若死守荆州,恐有全军覆没之危。”
皇叔沉吟良久,终是点头道:“子安所言有理。那就依你之计,退守江夏。”
于是,我立即下令,命各军整队,准备撤退。同时,我亲自前往江陵,命人将粮草、军械先行运往江夏,以防敌军截断我军退路。
在江陵期间,我见城中百姓惊慌失措,纷纷逃难。我心生怜悯,命人安抚百姓,告知他们皇叔仁义,不会弃百姓于不顾。
果然,皇叔听闻此事后,亲自下令,命军中拨出一部分船只,供百姓撤离。
我见皇叔如此仁义,心中更加敬佩。
数日后,曹操大军果然兵临城下,我军已撤往江夏。曹操占领江陵后,并未继续追击,而是驻扎城中,整顿军马。
我分析敌情后,认为曹操此举实为试探,若江东与我结盟,曹操必不敢轻举妄动。
果然,不久之后,孔明从江东归来,带回好消息??孙权已同意与我军结盟,共抗曹操。
皇叔大喜,立刻召集众将,商议联合江东之事。
我建议皇叔派遣鲁肃前往江东,与孙权进一步商议结盟细节,同时命周瑜率军驻守柴桑,以防曹操偷袭。
皇叔一一采纳,遂命鲁肃即刻启程,前往江东。
与此同时,我亦开始筹划下一步战略。我建议皇叔在江夏设立军营,训练水军,以备将来水陆并进。
我亲自前往各地招募水军士卒,并从荆州旧部中挑选精锐,组建一支水军。
这支水军虽初建,但士气高昂,训练有素。我亦亲自下场,与士卒同吃同住,激励士气。
一月后,鲁肃从江东归来,带回孙权亲笔书信,正式与我军结盟。
皇叔大喜,设宴庆贺,并命我与孔明、庞统等人商议联军作战之策。
我提出:“曹操虽兵多将广,然其水军不习南方水战,且北方士卒多不适应南方湿热气候,若能利用此优势,或可一战而胜。”
孔明亦道:“子安所言极是。我观曹操军中,多为北方步兵,若能在水上设伏,或可打乱其阵脚。”
皇叔听后,连连点头,遂命周瑜为联军统帅,统领水军,我则负责后勤与战略部署。
大战将至,我日夜操劳,亲自前往各军营巡视,确保士卒士气高昂,粮草充足。
终于,赤壁之战爆发。
我军与江东联军联手,设伏于赤壁,以火攻之计大破曹军。曹操仓皇北逃,损失惨重。
此战之后,曹操元气大伤,一时无力南侵,我军亦得以喘息,稳固江夏与荆州残部。
战后,皇叔亲自设宴庆功,并命我与孔明、庞统共同拟定下一步战略。
我建议:“皇叔,如今曹操虽败,然其根基未动,若欲图大业,当趁此良机,先取益州,再图中原。”
皇叔点头道:“子安所言极是。然益州刘璋,乃我同宗,若贸然进攻,恐失人心。”
我道:“皇叔仁义,天下皆知。然益州之地,若落入曹操之手,后果不堪设想。不如先遣使前往益州,劝其归附,若其不从,再行兵伐,亦不失仁义。”
皇叔沉思片刻,终是点头道:“那就依子安之计。”
于是,我亲自起草书信,送往益州,劝刘璋归附。然刘璋却回信拒绝,并遣兵守险,防我军入境。
我见劝降无果,便建议皇叔出兵伐蜀。
皇叔命我与孔明、庞统一同筹划出兵事宜,我则负责后勤与粮草调度。
我亲自前往各地征调粮草,组织民夫,确保大军出征无后顾之忧。
大军出征后,我随军同行,协助皇叔处理军务。
一路之上,我军势如破竹,连克数城,刘璋节节败退,最终被困成都。
我见时机已到,便建议皇叔遣使劝降,以保全益州百姓。
皇叔采纳建议,遣使劝降,刘璋终在众臣劝说下开城投降。
我军顺利进入成都,皇叔安抚百姓,恢复秩序,益州遂定。
自此,皇叔据有荆州、益州,势力大增,成为天下一强。
我亦因功勋卓著,被皇叔任命为益州别驾,协助治理益州。
我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懈怠,每日早出晚归,处理政务,安抚百姓,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数年后,益州大治,百姓安居乐业,军粮充足,士卒训练有素。
我见时机已到,便再次向皇叔进言:“皇叔,如今益州已稳,军力强盛,可图中原矣。”
皇叔沉思良久,道:“子安,我亦有此意。然曹操虽败于赤壁,然其根基未动,若欲图中原,当如何行事?”
我道:“皇叔,可先遣使联络马超,使其从西凉出兵,牵制曹操西线,我军则从荆州、益州两路出兵,直取许昌。”
皇叔点头道:“此计甚妙。那就依子安之计。”
于是,我亲自前往西凉,与马超商议联军事宜。
马超欣然同意,并承诺出兵五万,牵制曹操西线。
我返回益州后,将此事禀报皇叔,皇叔大喜,遂命我与孔明、庞统共同制定出兵计划。
大战将起,我军整装待发,士气高昂。
而我,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抱负??辅佐真正的明主,共图天下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