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594章 被封为嫔?皇帝比她爹大五岁!(1/3)

入宫?

她怎么能入宫呢!

赵曦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浑身的血液都凉透了。

“皇上……”

她声音发颤,“臣女资质愚钝,又曾在北梁为俘,实在不配侍奉圣驾。”

皇帝的手指依然停留在她脸颊上,闻言轻轻摩挲着她的皮肤:“怎么,觉得朕老了?”

“臣女不敢!”

赵曦慌忙叩首,想不动声色避开皇帝那令人恶心的手掌,“只是,只是臣女性子粗野,怕冲撞了皇上。”

“无妨。”

皇帝收回手,语气平淡,“朕病了已久,身边缺你这样一个活泼天......

雪落无声,覆盖了北境哨所的残垣断壁。

那名士兵仍伫立风中,指尖冻得发紫,却始终没有松开怀中的《问心录》。

他名叫陈九,原是江南农夫之子,因在县试中答出“圣旨亦可议”

五字被逐出学籍,后投军北疆,一待便是八年。

此刻,他望着东方渐亮的天色,忽然想起昨夜读到的一段话:“真正的忠诚,不是盲从命令,而是守护命令背后的意义。”

他低声念着,呼出的白气在眉睫上凝成霜花。

远处传来马蹄声,踏破寂静。

来者是阿七。

她已卸去监察御史之职,转任“问心巡使”

,专巡边地学堂与军营,确保思辨教育不因偏远而废弛。

她披着黑貂斗篷,右眼银蝶纹布巾在寒风中微微飘动,身后跟着一辆封闭马车,车轮压过积雪,发出沉闷的咯吱声。

“陈九。”

她唤道,声音不高,却穿透风雪,“你还记得三年前你在奏报里写的话吗???

‘若将军令我杀一个不肯低头的百姓,我宁可斩剑自弃。

’”

陈九一怔,随即抱拳:“属下……只是心中所想。”

“沈大司正看了你的奏报,批了八个字:‘心未蒙尘,堪为国盾。

’”

阿七说着,指向马车,“这是新编《问心录?

军士篇》,只印了三千册,优先发往最北三十六哨。

你负责分送,并监督各营讲习。”

陈九接过书册,触手温厚,封皮以粗麻织就,内页用的是岭南再生纸,墨迹清晰。

翻开第一页,赫然写着: > **“士兵的职责不仅是服从,更是判断??

> 当命令违背良知时,沉默即是共谋。”

** 他心头震动,抬头欲言,阿七却已跃上马背。

“明日午时,我要在归心岭旧址召开军中学辩会。

你若愿意,可带十人前来。

议题只有一个:**‘当朝廷下令清剿持异见者,我们是否该执行?

’**”

马蹄声远去,陈九久久伫立。

他知道,归心岭曾是当年“静语寺”

僧众集体自焚之地,如今荒草萋萋,唯有一块石碑孤耸,刻着林晚舟临终遗言:“**不要让恐惧成为秩序的基石。

**”

次日正午,风雪稍歇。

归心岭上搭起一座简易木台,四周插着火把,火焰在冷风中猎猎跳动。

来自十七个哨所的百余名将士列席而坐,多数人身披旧甲,脸上刻满风霜。

台上,阿七端坐中央,左侧是一位盲眼老兵,曾亲历十年前“归心钟”

事件;右侧则是一名年轻女医官,曾在西南疫区揭露“安魂药”

真相。

辩题宣读后,全场肃然。

一名满脸胡须的校尉率先起身:“我主张执行。

军令如山,异议者煽动民乱,动摇国本,不清除何以安天下?”

话音未落,角落有人冷笑。

众人循声望去,正是陈九。

他缓缓站起,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诸位可还记得,十年前谁被称为‘乱党’?

是那些质疑赋税过重的村老,是反对强征劳役的妇人,是写下‘皇帝也会错’的塾师。

今日若再以‘安定’之名杀人,我们与当年毁书院、焚书卷的徐景和余党,又有何异?”

台下嗡然。

盲眼老兵轻抚铜铃,忽然开口:“我听见过那种钟声。

它不杀人,却让人忘记为什么活着。

后来我才明白,最可怕的不是刀兵,是让人自愿放弃思考的温柔。”

女医官接道:“我在疫区见过‘安魂药’的受害者。

他们眼神空洞,口中念着‘一切皆好’,哪怕孩子饿死在怀也不落泪。

那不是安宁,那是灵魂被抽走后的躯壳。”

台下一名千户怒喝:“你们这是动摇军心!

若人人自诩良知,还要律法何用?”

“律法若不能容疑,便成了枷锁。”

陈九直视其目,“《禁控法》明文规定:思想不得定罪。

可若我们奉命围剿读书人、教师、农夫,仅仅因为他们说了‘我不信’,那我们手中的刀,就成了新的‘归心钟’。”

人群骚动。

有人握紧拳头,有人低头沉思,更有几位年轻士兵悄然摘下腰间象征绝对服从的“铁心牌”



阿七始终静听,直至争论渐歇,方起身道:“今日无胜负,唯有提问留存。

但我要告诉你们??

昨夜,京城传来密报,有大臣提议重启‘静心营’,名为收容‘情绪失衡者’,实则欲将异见者尽数隔离。

太子尚未批复,但已有三州暗中筹建。”

她环视众人,声音低沉而坚定:“林晚舟曾说:‘压迫从来不会消失,它只会换衣服。

’今天你们在这里争辩,不是违抗朝廷,而是守护朝廷不该丢失的东西??

清醒。”

散会后,陈九独自登上岭顶。

他从怀中取出那本《问心录?

军士篇》,翻至夹页,发现一张泛黄纸条,笔迹陌生却有力: > “若你读到此处,说明你仍未麻木。

> 若你还愿追问,说明火种未熄。

> 我们曾在黑暗中行走多年,只为给后来者留下一丝光隙。

> 不求你改变世界,只求你不被世界改变。”

> ??

佚名,静语寺幸存者 他将纸条贴在胸口,仰望苍穹。

星河浩瀚,一如十年前那个雪夜。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