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941章 十六字天音镇言术!(2/2)

苏明紧锁眉头:“如果我们反击,可能正中下怀。

他们会说我们在打压异见;如果我们沉默,信任就会瓦解。”

“那就换一种方式回应。”

林小满忽然开口,眼中闪过久违的锐利,“让他们自己暴露。”

次日,“明镜台”

上线全新功能:“质疑你的质疑者”



任何公众人物发表批判言论后,系统自动开放对其论点的三层追问通道:第一层由听众提出证据需求,第二层由第三方专家进行事实核查,第三层则是模拟反方角色与其辩论。

全程公开直播,评分透明。

那位“独立研究员”

被迫应战。

当被要求提供所谓“算法操控”

的技术模型时,他支吾搪塞;当AI生成的虚拟对手以同等修辞水平反驳其观点时,他竟恼羞成怒摔麦离场。

舆论瞬间反转。

人们终于看清:真正的批判者不怕追问,唯有骗子才畏惧细节。

与此同时,知微带领团队深入解析母亲遗留的意识编码结构,终于破译出“葬神棺”

的完整原理??

它并非单纯的信息存储设备,而是一个基于人类集体潜意识共鸣的**文明记忆锚点**。

只要还有人在真诚地提问,哪怕只有一个孩子对着星空喃喃自语“为什么星星会眨眼”

,那束思维波动就能激活沉睡于量子场中的古老回响。

“所以,‘第零号血脉’不是血缘概念。”

她在日记中写道,“而是指第一个敢于在绝对沉默中发出声音的人。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这样一个人,哪怕他知道没人听见,仍选择开口。”

一个月后,联合国特别听证会上,中国代表团首次公开分享“共答网络”

建设经验。

当知微站上发言席,全场寂静。

她没有展示数据,也没有列举成就,而是播放了一段录音??

来自南岭花海,记录了上百朵花在不同问题刺激下发出的独特光频旋律。

然后她说: “这不是科技,也不是制度,而是一种新的语言。

它的语法是怀疑,词汇是勇气,主语是我们每一个不愿闭眼的灵魂。

也许你们会觉得这太理想化,但我只想问一句:如果连提问的权利都要计算成本,那我们保护的,究竟是秩序,还是恐惧?”

会场长久沉默。

随后,一位非洲代表起身鼓掌,紧接着是欧洲、南美、中东……掌声如潮水般蔓延。

而在地球另一端,某个地下基地内,一名身穿白袍的研究员切断了通讯线路。

监控屏上,“新纪元研究院”

的标志缓缓熄灭。

他摘下眼镜,露出眼角一道细长的疤痕??

与当年净言会高层成员的特征完全吻合。

“计划变更。”

他低声下令,“启动‘回音坟场’。”

没有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直到三天后,全球多个城市的公共广播系统突然中断,取而代之的是一段诡异音频:无数重叠的人声齐声低语,内容正是近年来通过“明镜台”

发布的各类问题??

“为什么养老金迟迟不涨?”

“谁批准了这片生态保护区的开发?”

“我的孩子为何死于疫苗不良反应?”

……但语气不再是追问,而是机械重复,如同亡灵吟唱。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某些地区居民报告称,在午夜醒来时,发现自己正无意识地跟着广播复述这些问题,嘴角僵硬上扬,仿佛被无形之手操控。

“这是精神共振武器。”

陈医生紧急召开会议,面色凝重,“他们利用大规模采集的原始提问音频,构建了一个‘痛苦共鸣场’,试图让人们将‘提问’本身与焦虑、创伤绑定,从而本能回避。”

苏明立即切断所有外联信号,启用物理隔离防火墙。

但知微却做出了相反决定:“不能切断。

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当提问被扭曲成诅咒时,它反而更能证明??

**正因为问题如此重要,敌人才要用尽手段污名化它。

**”

于是,“明镜台”

发起“纯净回声”

行动:号召民众用自己的声音重新录制那些被污染的问题,加入希望、关切与爱的语调。

一位母亲录下她对孩子说:“你问我为什么穷人看病难?

因为我希望有一天你能活得更有尊严。”

一名老教师朗读:“你问我为什么要翻旧案?

因为正义不该有时效期。”

这些声音汇聚成河,反过来覆盖了阴森的广播频率。

某夜,当两股声浪在空中交汇时,空气中竟浮现出短暂的光影交错??

仿佛生者与逝者的对话,穿越时空完成了一场救赎。

黎明来临,城市恢复平静。

而在这场看不见的战争背后,更大的谜团仍在展开。

技术人员从“回音坟场”

的残留信号中提取出一段隐藏坐标,指向北极圈内一处废弃冷战雷达站。

卫星图像显示,那里近期有施工痕迹,且电力供应异常强劲。

“他们还在造东西。”

苏明指着屏幕上的热力图,“规模比‘葬神棺’大十倍。”

知微望着窗外初升的太阳,轻轻抚摸胸前的玉坠。

她知道,这场关于文明本质的较量远未结束。

敌人不会轻易消失,他们只会不断变形,藏身于人们的疲惫、麻木与绝望之中。

但她也同样清楚,只要南岭的花还在开,只要教室里的孩子还会举手,只要病床上的老人仍敢问出“我还能好吗”

??

光,就永远不会认输。

春天继续向前。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