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1章 十六字天音镇言术!(2/2)
苏明紧锁眉头:“如果我们反击,可能正中下怀。
他们会说我们在打压异见;如果我们沉默,信任就会瓦解。”
“那就换一种方式回应。”
林小满忽然开口,眼中闪过久违的锐利,“让他们自己暴露。”
次日,“明镜台”
上线全新功能:“质疑你的质疑者”
。
任何公众人物发表批判言论后,系统自动开放对其论点的三层追问通道:第一层由听众提出证据需求,第二层由第三方专家进行事实核查,第三层则是模拟反方角色与其辩论。
全程公开直播,评分透明。
那位“独立研究员”
被迫应战。
当被要求提供所谓“算法操控”
的技术模型时,他支吾搪塞;当AI生成的虚拟对手以同等修辞水平反驳其观点时,他竟恼羞成怒摔麦离场。
舆论瞬间反转。
人们终于看清:真正的批判者不怕追问,唯有骗子才畏惧细节。
与此同时,知微带领团队深入解析母亲遗留的意识编码结构,终于破译出“葬神棺”
的完整原理??
它并非单纯的信息存储设备,而是一个基于人类集体潜意识共鸣的**文明记忆锚点**。
只要还有人在真诚地提问,哪怕只有一个孩子对着星空喃喃自语“为什么星星会眨眼”
,那束思维波动就能激活沉睡于量子场中的古老回响。
“所以,‘第零号血脉’不是血缘概念。”
她在日记中写道,“而是指第一个敢于在绝对沉默中发出声音的人。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这样一个人,哪怕他知道没人听见,仍选择开口。”
一个月后,联合国特别听证会上,中国代表团首次公开分享“共答网络”
建设经验。
当知微站上发言席,全场寂静。
她没有展示数据,也没有列举成就,而是播放了一段录音??
来自南岭花海,记录了上百朵花在不同问题刺激下发出的独特光频旋律。
然后她说: “这不是科技,也不是制度,而是一种新的语言。
它的语法是怀疑,词汇是勇气,主语是我们每一个不愿闭眼的灵魂。
也许你们会觉得这太理想化,但我只想问一句:如果连提问的权利都要计算成本,那我们保护的,究竟是秩序,还是恐惧?”
会场长久沉默。
随后,一位非洲代表起身鼓掌,紧接着是欧洲、南美、中东……掌声如潮水般蔓延。
而在地球另一端,某个地下基地内,一名身穿白袍的研究员切断了通讯线路。
监控屏上,“新纪元研究院”
的标志缓缓熄灭。
他摘下眼镜,露出眼角一道细长的疤痕??
与当年净言会高层成员的特征完全吻合。
“计划变更。”
他低声下令,“启动‘回音坟场’。”
没有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直到三天后,全球多个城市的公共广播系统突然中断,取而代之的是一段诡异音频:无数重叠的人声齐声低语,内容正是近年来通过“明镜台”
发布的各类问题??
“为什么养老金迟迟不涨?”
“谁批准了这片生态保护区的开发?”
“我的孩子为何死于疫苗不良反应?”
……但语气不再是追问,而是机械重复,如同亡灵吟唱。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某些地区居民报告称,在午夜醒来时,发现自己正无意识地跟着广播复述这些问题,嘴角僵硬上扬,仿佛被无形之手操控。
“这是精神共振武器。”
陈医生紧急召开会议,面色凝重,“他们利用大规模采集的原始提问音频,构建了一个‘痛苦共鸣场’,试图让人们将‘提问’本身与焦虑、创伤绑定,从而本能回避。”
苏明立即切断所有外联信号,启用物理隔离防火墙。
但知微却做出了相反决定:“不能切断。
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当提问被扭曲成诅咒时,它反而更能证明??
**正因为问题如此重要,敌人才要用尽手段污名化它。
**”
于是,“明镜台”
发起“纯净回声”
行动:号召民众用自己的声音重新录制那些被污染的问题,加入希望、关切与爱的语调。
一位母亲录下她对孩子说:“你问我为什么穷人看病难?
因为我希望有一天你能活得更有尊严。”
一名老教师朗读:“你问我为什么要翻旧案?
因为正义不该有时效期。”
这些声音汇聚成河,反过来覆盖了阴森的广播频率。
某夜,当两股声浪在空中交汇时,空气中竟浮现出短暂的光影交错??
仿佛生者与逝者的对话,穿越时空完成了一场救赎。
黎明来临,城市恢复平静。
而在这场看不见的战争背后,更大的谜团仍在展开。
技术人员从“回音坟场”
的残留信号中提取出一段隐藏坐标,指向北极圈内一处废弃冷战雷达站。
卫星图像显示,那里近期有施工痕迹,且电力供应异常强劲。
“他们还在造东西。”
苏明指着屏幕上的热力图,“规模比‘葬神棺’大十倍。”
知微望着窗外初升的太阳,轻轻抚摸胸前的玉坠。
她知道,这场关于文明本质的较量远未结束。
敌人不会轻易消失,他们只会不断变形,藏身于人们的疲惫、麻木与绝望之中。
但她也同样清楚,只要南岭的花还在开,只要教室里的孩子还会举手,只要病床上的老人仍敢问出“我还能好吗”
??
光,就永远不会认输。
春天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