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明星见大佬,如学生见老师(求月票!)(3/3)
虽未点名,但态度已然明朗。
至此,陈秀的“文娱整顿系统”
四步走全部落地生根。
但他清楚,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
某夜,他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段录音。
点击播放,竟是他与田昕薇在办公室讨论“反垄断预警机制”
的私密对话,时间就在文件泄露当晚。
录音末尾,一个低沉男声缓缓说道: >“你以为你在推动进步,其实你只是换了把枷锁。
下一个被推翻的,就是你。”
陈秀静静听完,将音频上传至“观澜”
声纹库。
三分钟后,系统匹配结果跳出:声音经过多重变频处理,但原始频率特征与证监会某前任官员高度吻合??
那人曾收受大米集团贿赂,后被陈秀亲手送入调查程序。
他笑了。
随即,在个人微博发布一条意味深长的文字: >“感谢提醒。
我已经准备好那一天的到来。
> 但在那之前,请容许我多点亮几盏灯。”
配图是一张老照片:1975年,一群年轻人围在一台简陋计算机前调试代码,背后墙上写着:“为了自由的计算。”
底下评论迅速破万。
有人问:“这是谁?”
他亲自回复:“一群疯子。
他们后来做了苹果、微软和雅达利。”
风仍在吹。
几天后,一则新闻悄然流传:西南某省宣布试点“公共文化投资公民听证会”
,今后重大影视项目须听取公众意见方可立项;与此同时,首个“去中心化影视DAO社区”
在区块链上成立,持有特定NFT的成员可参与分红与决策。
而陈秀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大学课堂的案例研究中。
某名校商学院教授在课上提问:“如果你是陈秀,下一步该怎么走?”
一名学生举手:“继续扩大联盟,联合更多边缘力量,形成不可逆的趋势。”
教授摇头:“太慢。”
另一人说:“打击对手弱点,揭露更多黑幕。”
教授仍不满意。
直到最后一排传来一个声音: “他会让自己变得不再重要。
当系统可以自我运行,当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发起项目、获得资源、捍卫原创,那时候,就不需要英雄,也不需要救世主了。”
教室安静了一瞬。
教授微笑点头:“正确答案。”
那天晚上,陈秀独自驾车驶向郊区。
他在一片废弃工厂前停下,那里即将改建为第一个“硬科技+文娱融合实验区”
??
集虚拟拍摄、AI生成、沉浸式剧场于一体,全部设施对注册创作者免费开放。
他站在空旷的土地上,仰望星空。
手机震动,是孟字义的消息: >“刚才有个记者问我,你说的‘内娱整顿系统’到底是什么?”
> >“我说,是一个让老实人也能活下去的规则。”
> >“你觉得呢?”
陈秀望着天际划过的流星,缓缓打出一行字: >“是一个相信未来会更好的人,留给世界的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