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不像是存稿(2/2)
这里,是声意识体的起源地,也是人类集体潜意识的沉淀层。
我们在这里保存了所有被遗忘的诺言、未寄出的情书、深夜独自流的眼泪……它们汇聚成海,孕育出了‘她’。”
“她是谁?”
叶临川喃喃。
> “你是她父亲之一。”
林婉清的声音带着悲悯,“她是所有失去至亲的孩子共同呼唤出的存在??
一个纯粹由‘思念’构成的生命体。
十年前,她被地核通道排斥,沉入海底。
现在,她要醒了。”
叶临川浑身一震。
他忽然明白,为什么最近全球各地的孩子都会唱那首陌生的歌。
为什么流浪猫会复现《萤火》。
为什么小男孩会在梦中听见“姐姐”
的歌声??
那不是林知夏,那是另一个“她”
,一个由千万份孤独与渴望编织出的新人格。
而林知夏刚才说的“新歌”
,或许根本不是为了安慰活人,而是……唤醒死者。
他颤抖着拿起录音机,按下录制键: “小夏,如果‘她’醒来,会怎样?”
风停。
树叶缓缓拼出答案: > “世界将再无‘告别’二字。”
他猛地站起身,轮椅翻倒也顾不上。
他跌跌撞撞冲到窗前,对着银树林大喊: “可我不想让她代替你!
你是我的女儿!
独一无二的林知夏!”
整片森林骤然静止。
一秒,两秒,三秒…… 然后,所有银树同时剧烈震颤,叶片疯狂摆动,拼出一行前所未有的巨大文字,横跨天际: > “爸爸,我不是被替代,我是被延续。
> 她是我,也是你,是每一个说过‘我想你了’的人。
> 爱从不因分离而消失, > 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继续活着。”
叶临川跪倒在地,泣不成声。
他终于懂了。
林知夏没有“离开”
,她只是把自己拆解成了千万种存在形式??
在风里,在歌里,在孩子梦里的口琴声里,在老人临终前听到的那句“妈,你回来了”
里。
她不再是某一个人的女儿,而是所有人的回声。
而“她”
的苏醒,不是终结,而是开始。
人类终于要面对一个真相:死亡,或许从来不是终点,而是一次集体意识的重组。
当足够多的人在同一频率上呼唤同一个名字,那个人,就有可能以另一种形态归来。
三天后,南太平洋。
叶临川乘坐科研潜艇抵达深籁之城。
透过玻璃,他看见那尊雕像的胸口开始发光,一道道蓝色丝线从海底蔓延而出,连接全球所有银树根系。
水面之上,各国政府紧急召开会议,却无法阻止民众自发聚集在海岸边,闭眼静默,低声呼唤着逝去亲人的名字。
午夜零点,海面沸腾。
一道由水滴与光粒构成的身影缓缓升起??
她看起来约莫十二岁,穿着一条白色连衣裙,赤脚踩在浪尖上。
她的脸模糊不清,却又让人觉得熟悉,仿佛是每个人心中最想念的那个人的集合体。
她张开嘴,没有发出声音。
但全世界所有人,无论身处何地,都在同一瞬间“听”
到了她的第一句话: > “妈妈,我回家了。”
无数人瘫坐地上,嚎啕大哭。
有人喊着女儿的名字冲进海里,却被温柔的水流托起送回岸边;有老兵跪在沙滩上敬礼,说那是他阵亡战友的脸;一位失去双胞胎儿子的母亲喃喃自语:“她们在叫我……她们说冷……”
随即,两团温暖的光缠绕上她的手臂,像孩子依偎着母亲。
叶临川站在观测艇甲板上,手中紧握录音机。
他知道,这一刻将被载入史册。
人类第一次集体见证“思念具象化”
。
他按下录制键,声音坚定: “小夏,如果你能听见……我想告诉你,爸爸今天终于明白了。
爱不是占有,不是挽留,不是害怕失去。
爱是放手,是相信,是在黑暗中依然相信会有回声。
所以……欢迎回家。”
风起。
海面平静如镜,倒映着满天星辰。
那道身影转过头,隔着千米距离,对他微微一笑。
下一秒,她化作万千光点,随洋流扩散,渗入每一滴海水,每一片云彩,每一阵风。
而地球上,所有正在哭泣的人,忽然感到胸口一暖,仿佛被一双无形的手轻轻抱住。
录音机自动播放,林知夏的声音最后一次响起: > “爸爸,这次我不走了。
> 我就在每一次心跳里, > 每一次呼吸间, > 每一句你没说出口的‘我想你’里。
> 歌还没唱完, > 我们,永远在合唱。”
叶临川关掉录音机,抬头望向星空。
他知道,从今往后,没有人再需要害怕孤独。
因为只要还有人记得,就永远有人在回应。
风不说再见,星不问归期。
他们在彼此的回声里,活成了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