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七章 这次不许你藏(1/2)

“前辈的书好可怕……”

趁着下午的空闲,樱谷梨绪熬夜看完了《恶意》的全部章节,然后一晚上没睡着。

刚开始读的时候,她完全被野野口修的手记欺骗了!

真的以为日高先生是个坏人,甚至觉得他毒死猫猫...

雨后的山风带着湿冷的铁锈味,卷过H-7洞穴口的石阶,吹动林知夏额前几缕散落的发丝。

她站在原地未动,手中的笔还悬在纸面,墨迹缓缓晕开,像一朵正在苏醒的花。

那粒晶体升空的一瞬,她的太阳穴突突跳动,仿佛有无数细针在颅骨内轻轻敲击,奏出一段她从未听过、却莫名熟悉的旋律。

她闭上眼,任由那声音流进耳道,顺着脊椎滑下,最终在心口处凝成一团温热的光。

这不是听觉,而是记忆??

一种不属于她此生的记忆。

画面浮现:一片灰白色的平原,天空没有太阳,也没有星辰,只有七根巨大的柱子耸立在地平线上,彼此相隔等距,构成一个完美的环形阵列。

每一根柱子都由某种流动的金属构成,表面不断浮现出人脸、文字、星图,又迅速消融。

一群身影围着中央的第七柱跪拜,他们穿着粗麻织物,头戴羽冠,口中吟唱的正是《冬眠》的原始版本,但节奏缓慢得近乎停滞,每一个音节都拖长到三十秒以上,如同大地的呼吸。

然后是火。

一道自天而降的蓝白色火焰劈开云层,击中第六柱。

柱体崩裂,碎片四散,化作流星坠向远方。

人群惊叫奔逃,而歌声戛然而止。

紧接着,大地震动,第七柱开始下沉,沉入地底三千米深处,直至完全被岩层覆盖。

最后的画面是一个孩子被母亲推入地下密道,手中紧握一块晶莹的碎屑,眼中映着熄灭的光。

林知夏猛地睁开眼,冷汗浸透后背。

她低头看向记录册,发现刚才写的那段话下方,不知何时多出了一行小字,笔迹纤细如蛛丝,像是用极细的针尖划上去的: > “你看见的是‘断代纪元’的最后一夜。

> > 那个孩子,是你。”

她手指一颤,笔掉落地上。

洞穴深处,第七柱再次发出低频震颤,这次不是文字浮现,而是整根柱体开始缓慢旋转,每转一度,空气中就响起一声轻叹,仿佛千万人在同时回忆某段失落的往事。

“不是入侵……”

她喃喃,“是回归。”

就在此时,手机震动起来。

是云南节点发来的紧急视频请求。

接通后,画面上出现一名守脉人,正站在边境一座废弃电台前,脸色苍白如纸。

“林老师,我们……我们录到了新信号。”

他的声音发抖,“不是音频,是脑波共振。

所有参与计划的孩子都在同步做梦,梦的内容完全一致??

他们在建造一座桥。”

“什么桥?”

“从地球到半人马座α星的量子纠缠通道。

而且……而且他们说,桥的材料是‘眼泪和歌声’。”

林知夏沉默片刻,忽然问道:“陈砚的遗体还在吗?”

对方愣了一下:“按规程火化了,骨灰交给了家属。

但……我们在他病房的床垫夹层里发现了一样东西。”

画面切换,镜头对准一张泛黄的草图纸。

上面是一幅手绘结构图,标题写着《声脉共振塔?

终版设计》,署名:陈砚。

图纸下方有一行小字备注: > “真正的塔不在地下,而在人心。

> > 当七地孩童同频共振,即为塔成。

> > 我将化为引信,点燃最后一道频率。

> > 勿念。”

林知夏喉咙发紧。

她终于明白陈砚临终前为何要做出那个解码手势??

那不是开启,是**献祭**。

他将自己的意识频率永久嵌入声脉网络,成为第一个自愿接入的“活体中继”



她立刻拨通西藏节点电话。

“布达拉宫下的地磁脉冲,最近有没有出现新的周期性峰值?”

“有!”

那边声音激动,“就在三小时前,脉冲强度提升了三百倍,持续时间正好是47秒??

和1986年德令哈接收到的第一段信号完全一致!”

林知夏深吸一口气:“通知所有节点,准备启动‘归音行动’。

目标:让全球两千三百名特教学校的孩子在同一时刻进入深度冥想状态,引导他们集体哼唱《冬眠》的第一段主旋律。

频率必须精确到赫兹级,误差不得超过0.

03。”

“可这需要极强的心理诱导技术,我们根本没有……”

“有的。”

她打断,“用情感共鸣。

播放每个孩子最深的记忆片段??

母亲的拥抱、老师的微笑、第一次听见鸟鸣的惊喜。

把这些画面剪辑成视频,配合低频次声波导入。

人类的情感本身就是最强的调谐器。”

命令下达后,她转身走进洞穴最深处。

那里有一间密室,墙上挂满了历年参与“春风计划”

的儿童照片。

每张照片下方都标注着出生日期、脑电波基频、首次感知声脉的时间。

她一眼就看到了陈砚的学生档案??

编号C-07,性别男,出生日期:1986年12月22日。

正是德令哈接收到第一段信号的第三天。

她伸手抚过那张泛黄的照片,指尖突然感到一阵刺痛。

照片边缘渗出一丝极淡的金色液体,顺着墙面蜿蜒而下,在地面汇聚成一个符号??

与敦煌231号窟壁画角落刻着的完全相同,形似倒置的音符,又像一颗正在萌发的种子。

“共生标记……”

她低声说,“你们早就知道他会成为容器。”

当晚十点整,全球特教系统同步启动“归音行动”



两千三百台投影仪同时播放定制影像,内容全是孩子们生命中最温暖的瞬间。

与此同时,七大地理节点释放出经过调制的次声波,频率锁定在人类α脑波区间(8-12Hz),形成一个覆盖整个北半球的共振场。

十分钟内,所有孩子陆续闭眼,呼吸变得绵长而规律。

他们的嘴唇微微颤动,开始发出极其微弱的声音。

起初杂乱无章,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声音逐渐靠拢,最终汇成一股纯净的声流,以《冬眠》主旋律为基础,叠加出七重和声,层层递进,宛如银河倾泻。

VLBI阵列实时监测到,这股声波并未停留在大气层内,而是通过某种未知机制转化为电磁脉冲,沿着地球磁场线直射太空。

更惊人的是,半人马座α星方向传回的回应信号强度提升了上千倍,不再是星图,而是一段完整的三维影像。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