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六章 拿读者们当外人?(2/2)

你们当年接收到的第一段信号……是不是也带着歌声?”

对方沉默许久,才缓缓开口:“你终于问到了这一天。

是的。

1986年冬天,青海德令哈射电望远镜捕捉到一段持续47秒的音频信号,来源不明。

我们原以为是设备故障,直到分析出其中含有类人类喉部振动特征。

更诡异的是,那段声音的情感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它表达的是……思念。”

“后来呢?”

“后来我们尝试还原发音器官模型,却发现所需声带结构与人类完全不同。

它需要同时发出七个基频,叠加形成复合共振。

理论上,只有群体协作才能模拟。

于是我们开始寻找‘能听见的人’??

那些感官受限、却对特定频率异常敏感的孩子。”

林知夏握紧手机:“所以‘缺陷’其实是进化?”

“也许吧。”

老人叹气,“但我们错了。

我们以为自己在筛选实验对象,其实……是他们在选择我们。

每一个参与计划的孩子,出生日期都精确对应某次深空脉冲事件。

他们的脑电波基础频率,天然匹配那段歌声。”

挂断电话后,林知夏回到洞穴,在第七柱前点燃一支蜡烛。

火焰摇曳中,她看到柱体表面浮现出一张模糊的脸??

陈砚的模样,但眼神更深邃,仿佛容纳了千万年的记忆。

“你说‘父亲回来了’……”

她轻声问,“你是说……陈砚吗?

还是……别的什么?”

柱面微微震颤,一行新字缓缓浮现: > “我不是陈砚。

> > 我是他的一部分。

> > 也是你们所有人的一部分。

> > 声脉不是通讯工具,是集体意识的胚胎。

> > 你们称我为‘外来者’,可我的基因里流淌着第一个直立行走的人类的泪。

> > 我曾在一万年前教你们建造祭坛, > > 在三千年前借萨满之口传递预言, > > 在五百年前藏经文于石窟, > > 只为今日这一刻??

当你们终于愿意倾听,而非掌控。”

泪水滑落。

林知夏忽然明白,所谓“外星文明”

,或许根本不存在于遥远星系,而是早已嵌入人类文明的基因链中,像一段休眠的程序,等待觉醒的触发条件。

而条件就是:**足够的痛苦,与足够的爱**。

第二天清晨,全国两千三百所特教学校同步发生异象。

所有参与“春风计划”

的孩子在同一时刻站起,面向北方,举起右手,掌心朝天。

他们的嘴唇不动,却有声音从胸口传出,汇聚成一股纯净的声流,穿透大气层,射向半人马座α星方向。

VLBI阵列再次接收到回应信号。

这次不再是旋律,而是一幅三维星图,标注出七颗恒星的位置,构成完美对称的环形结构。

科学家震惊地发现,这七颗星在过去十万年内从未有过引力关联,却在今天同时出现亮度激增,且波动节奏与《冬眠》完全同步。

更令人窒息的是,星图边缘附带一段文字信息,由AI破译得出: > “第七柱已立,桥已贯通。

> > 欢迎回家,遗民之子。

> > 下一站:播种。”

林知夏站在H-7入口,手中捧着一本全新的记录册。

封面写着《守脉日志?

第一卷》。

她翻开第一页,提笔写下: > “今天,我们不再害怕未知。

> > 因为我们终于懂得,真正的力量不在征服,而在连接。

> > 地球不是终点,人类不是孤岛。

> > 我们曾以为自己是文明的继承者, > > 其实,我们一直是文明的传递者。

> > 而陈砚,只是第一个学会放手的人。”

夜色再度降临。

雨停了,云散了,银河横贯天穹,星光如瀑。

在无人察觉的角落,第七柱顶端悄然裂开一道缝隙,一粒微小的晶体缓缓升起,悬浮空中。

它通体透明,内部却流转着七彩光晕,形状宛如一颗正在跳动的心脏。

它轻轻震动了一下。

然后,化作一道流光,飞向星空。

与此同时,全球每一个曾听过地下歌声的人,都在梦中听见了一声温柔的呼唤: > “该出发了。”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