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黄老名士啊~(2/2)
身后传来的话语声,并没能将刘胜的目光从车窗外移回;
“嘿!”
“若单论‘是否合乎律法’,那这两位赵国相的死,便同赵王兄扯不上半点关联,完全是那两位赵国相咎由自取。”
“——一来,赵王犯下的过错说大不大,加之因罪而死的前后两位赵国相,也确实是人证物证确凿,坐罪当死。”
···
“按照赵禹的性子,此番大概率会大公无私,甚至会因为曾经和周亚夫熟识,而变本加厉的穷究不舍。”
“陶青这个丞相,虽然算不上多么杰出,但父皇这几年,用着还是比较舒服的······”
“这······”
“在过去,周亚夫做丞相,陶青以御史大夫的官职领‘亚相’,双方彼此制衡、较劲,自也就难免有些交恶。”
“但正如卿方才所言:死在邯郸城的前后两任赵国相,都是人证物证俱在,证据确凿,坐罪当死。”
刘胜直白的问,那青年倒也真敢直白的答;
“所以,父皇才被逼无奈,只能将此事交给廷尉专断,又派我这个太子储君前去,好盯着点赵禹。”
见青年这般作态,刘胜也就不再多拐弯抹角,和善的微一笑,便又将话头引到了周亚夫身上。
···
“在孤面前,卿如此直爽,倒也还则罢了;”
“因为这些缘故,父皇才将中尉郅都,排除在了查办条侯周亚夫的名单之外。”
“至于太后教训赵王,遵循的,也是我黄老学执政一方的理念:法无禁止则无咎;”
“按理来说,郅都将周亚夫接去中尉府,并不会有陶青那样的问题。”
不知是被这位汲姓青年的愣脾气感染,还是难得有机会说出心里话,刘胜说到最后,已然是有些不顾忌讳了;
“孤左右闲来无事,去‘探望探望’条侯,也没什么不好的······”
“有了此间种种,赵王兄才在函谷关被奉常接走,一路马不停蹄,便径直送到了长乐宫、送到了皇祖母的面前。”
“反之,便是法有禁止则必究、严究,乃至是穷究。”
“恕臣愚钝:臣实在不是很能明白。”
直到那汲姓情面讳莫如深的绷起脸,又惊惧交加的看了看左右,再猛使一阵眼色,刘胜才意犹未尽的止住话头。
“——啊?”
回过身,看着青年满是儒雅随和的气质,以及眉宇间,那抹略显突兀的些许刚毅,刘胜面上,也不由悄然涌上一抹无奈的微笑。
“于情于理,赵王兄这件事,都应该让宗正去负责。”
“毕竟皇祖母调教子侄的本事,是从已故薄太皇太后那里学来的,走的也是黄老治家那一套。”
以故作轻松的语调,隐晦道出这句惊醒之语,待那青年面色微微一变,刘胜才又笑着摇摇头。
过了许久,始终没听到身后传来响动,刘胜只得再摇头一笑,轻声提醒道:“廷尉府大牢,就快到了······”
只悠悠然笑叹口气,便头也不回的轻声反问道:“依卿之见,条侯和赵王,应该被送往哪里呢?”
“家上的意思,臣当然明白。”
“这样的关头,父皇自然要顺着皇祖母的心意来,以求将来有个万一,皇祖母也能镇着场子,让储君太子安安稳稳接过大位······”
“一个是功臣,一个是宗亲诸侯,又是同时被召回长安,总不能都被送去中尉府吧?”
由刘胜提醒着着急忙慌起身,又不顾车驾正行驶在道路上,便矫健的从后侧走出车厢、沿车厢外的边框挪到前室,那汲姓青年才稍松了口气;
“——无为,而又无所不为······”
“但当着外人的面,卿可一定要再三斟酌用词。”
“至于条侯周亚夫,则在吴楚之乱后,曾短暂的担任过丞相一职。”
“——人们会说:周亚夫被重惩,并不是其本身犯了多大的罪,而仅仅只是因为主办此案的丞相开封侯陶青,曾在御史大夫任上,和时任丞相周亚夫结过仇怨。”
···
“臣左思右想,实在是不得其解。”
“可陛下召条侯入朝,明明是有意重惩,却又并没有这么做,反而只让廷尉独专此事······”
“而条侯周亚夫为相之时,御史大夫——也就是制衡丞相的亚相,正是如今的丞相陶青。”
“如此重罪,陛下便是让丞相、廷尉、中尉杂治之,臣都不会感到丝毫奇怪。”
“莫说是在外人面前了,就连我在身边,皇祖母都经常会毫无顾忌的说:郅都这个人,曾险些害了我刘氏子侄的性命,很不可靠!”
自然,能出现在刘胜车驾中、与刘胜同乘前往某处的,也就不会是寻常人。
“——毕竟过去,郅都和周亚夫之间,私下也并不曾有过什么不愉快的事。”
“难道陛下召条侯入朝,并没有重惩的打算,而仅仅只是想吓一吓条侯,让条侯以后注意?”
“啧啧,就是年纪小了些,还是个愣子?”
“嘿嘿嘿嘿嘿嘿嘿······”
据说又重了·····
已经修改过后重新发布,并在起点读书检查了一遍,我这边显示正常。
如果有读者老爷看着是重复或乱码,那就刷新一下,没恢复正常的话可以留言,我再在后台重新修改上传一遍。
点娘这抽风抽的呀······
真是要把我整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