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309章 过渡章节(2/2)

·

张汤是杜陵邑人,他的父亲曾任长安丞,出外,张汤作为儿子守护家舍。

河东郡人李文曾与张汤有隔阂,不久担任御史中丞。

张汤于是上疏谢罪说:“张汤没有尺寸的功劳,从刀笔吏起家,因得到陛下的宠幸而官至三公,没有任何可开脱罪责之处。然而阴谋陷害张汤的,是丞相府的三位长史。”

武帝问起这件事说:“告发李文图谋不轨的事是怎么引起的?”张汤假装吃惊的地说:“这大概是因李文以前的熟人怨恨引起的。”

鲁谒居曾审理赵王的讼案,赵王对他心怀怨恨,上书告发说:“张汤是朝廷大臣,掾史鲁谒居有病,张汤却亲自到他那里为其按摩双足,我怀疑他们可能有什么大阴谋。”

鲁谒居的弟弟不知道他的用意,因此怨恨张汤,指使人上书告发张汤与鲁谒居的阴谋,共同以图谋不轨的罪名告发李文之事。

赵禹为人廉洁孤傲,自从任官以来,舍第中从未有食客。公卿相继邀请赵禹,赵禹却从不回报,其用心在于杜绝知交、亲友及宾客的邀请,以便坚持自己的主张。

此事下到延尉审理,鲁谒居因病而死,事情牵连到他的弟弟,被拘押在导官那里。

他们的地位都曾比张汤高,不久失去官位,任守丞相长史,只好在张汤面前委曲求全、张汤多次代行丞相职权,知道这三位长史一向尊贵,所以常故意凌辱他们。

实际上他心里明白此事是鲁谒居所为。

汉武帝欲释放严助和伍被。

张汤的门客田甲,虽然是个商人,但有很好的品德。

张汤有个心爱的属吏名鲁谒居,知道张汤对李文不满,便指使他人上奏影射李文有图谋不轨的奸邪之事,汉武帝将此事交给张汤处理,张汤将李文处以死罪。

张汤从而禀承武帝的旨意,请求制造白金货币及五铢钱,垄断盐铁的生产和买卖,排挤富商大贾。

不久,赵禹迁升为中尉,调任为少府,而张汤也升为廷尉,两人关系密切,张汤象对兄长一样对待赵禹。

如今从陛下开始发兵攻击匈奴,使得我们国家空虚,边境地区的百姓极度贫穷困乏。由此看来,不如和亲。”

公卿们带了重礼来到赵禹家,谁知赵禹见了公卿,只是闲聊。

因此三个长史合伙谋划说:“当初张汤与丞相相约向汉武帝谢罪,不久却出卖了丞相;如今又欲以宗庙之事弹劾丞相,这是欲留取代丞相的地位。我们知道张汤的不可告人之事。”

张汤对于高官,非常小心谨慎,常送给他们的宾客酒饭食物。对于旧友的子弟,不论为官的,还是贫穷的,照顾的尤其周到;拜见各位公卿大失,更是不避寒暑。

因此,张汤虽然用法严峻深刻不公正,却由于他的这种作法获得了很好的声誉。

又问:“负责一个烽障呢?”狄山知道再说不能,便会被治罪,只好说“能”。

为了泄愤,多次在上奏的文书中寻找对张汤不利的证据,都没有得逞。

在处理陈皇后巫蛊的案件时,他深入追查其党羽。

孝惠帝、高皇后时,天下因此而得以安乐;

及至孝文帝,要对匈奴采取军事行动,北部边境萧然而苦于战事;

孝景帝时,吴、楚七国反叛,孝景帝往返于两宫之间,胆战心寒了几个月;

吴、楚七国之乱被平定后,景帝一朝始终不谈军事,国家富裕充实。

鲁谒居患病住在里巷的一户人家,张汤亲自去探望,并为鲁谒居按摩双足。

汉武帝问张汤,张汤说:“他是个愚蠢的儒生,没有知识。”

他断决的罪犯,若是汉武帝欲图加罪,他便让廷尉监或掾史穷治其罪;若是汉武帝意欲宽免其罪,他便要廷尉或掾史减轻其罪状。

这样一来,人们才真正感到赵禹是个极为廉洁正直的人,有人问赵禹,难道不考虑周围的人因此对他有什么看法吗?

匈奴人前来请求和亲,群臣在皇帝面前讨论此事。

丞相府的三位长史因此准备打击张汤,以罪名陷害他。

他的兄弟之子要厚葬张汤,张汤的母亲说:“张汤作为天子的大臣,被恶言污蔑致死,有什么可厚葬的!”

遂用牛车装载他的尸体下葬,只有棺木而没有外椁。

汉武帝知道后,说:“没有这样的母亲,不能生下这样的儿子。”因此将三位长史处以死罪。

丞相庄青翟被迫自杀。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