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老人(3/5)
也许牛啊,只是想再看看它的主人一眼。
牛,是感性的么?
也许它知道,前几年的伙伴们有三个消失不见了,这不重要。
牛生活在山村,肯定知道这几年青草都变了味道,可是,少女喂给它们吃的还是好东西。
所以啊,牛,可能仅仅是想着报答主人吧!
它跪了下去,哞哞地对着主人叫着,然后少女呢,呆了呆,走了回去,下意识地在牛耳旁摸了摸。
说了一句。”
“老伙计,又是新的一天咯。”
王大叔回忆着或是父亲或是其他村民给他说过的话,模仿了当时的少女,说了出来,“这是少女的一句口头禅,她还有很多口头禅。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她喜欢叫牛为老伙计,养了几年熟悉了,就是老伙计了吧。”
张梓想了想昨夜去山上的一幕幕,不置可否。
“牛慢慢站了起来,轻轻拱了拱少女的身子,就像是孩子想要在母亲的怀里玩玩一样。
牛的眼睛是看不出来情感的吧,因为牛毕竟不是人。
可是当时的村民们好多都感觉到了,牛,它有好多的不舍,也许它知道主人的选择,即便是选择了离开,那也要笑着告别。”
“你说神奇不神奇,哪只牛会自动上破三轮车呢?
可是,它做到了。
牛和少女告别之后,转过了身子,牛尾巴往上翘了翘,养过牛的人都懂,牛有好几个习惯,其中牛的一个习惯就是摇尾巴,摇尾巴,表示着再见。
你看满山上放牛的牛郎们,牛去吃草的时候总会把尾巴对着牛郎摇一摇,像是表示我去吃草了,吃完了再回来。
可是这一次再见,就是再也不见。”
“牛,没有卖家的鞭挞,一步步地走上了破三轮车,它回过头,哞哞地叫了一声,像是对主人说了今生的最后一句话。
我不知道是什么,可能少女能懂,可其他的村民只能猜测,谁能真正懂牛的意思呢?
有的人说也许是此生我报答了你两不相欠,可是自从相见怎不亏欠,我更认为是不舍,不舍地离开,从此不相逢。”
“后来怎么样了?
她把牛买回来没有,发生了这样的事她应该会醒悟吧,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就不卖了···”
张梓追问着,可突然想起石碑上的一句话:余生无憾,万物有灵。
余生为什么无憾,那就意味着前生有憾,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很明显。
少年追问的时候戛然而止,低声喃喃,“余生无憾啊!
我知道了。”
大叔看看他,道,“是啊,石碑上的两行字,就是你的问题的答案。
不过我还是给你说吧,她毕竟也做了努力的。”
———— “被欲望包裹的人总是难以第一时间冲破欲望的束缚,世人皆如此。
包括我年轻的时候有很多想要有许多追求,我现在看破了,但是以前欲望来临的时候当时的我只能言败,所以,她也是如此。
对新鲜事物的欲望对文学的欲望不可能因为一次跪下就直接湮灭,但是,少女啊,流泪了。
她在犹豫,她在想值不值得。
她在想是否要把牛赎回来即便多给点钱。
我将心比心,如果换做我,犹豫的时间一定会更久。
但是她,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决定了下来。
她去找了卖家,可是就是这短短的一天,卖家说,牛,已经送去屠宰场了,他只管收购,不管养殖。
我不知道那卖家说话的真假,后续的事情我也了解得不是很清楚,我只知道少女后来是去了屠宰场的,发生了什么没有流传出来,只是从她回来之后,她扔掉了很多东西,扔掉了很多书,她用卖牛的钱建了一个衣冠冢,一个没有尸骨的不为人而建的衣冠冢。”
大叔关于这一点事说的很简单,他在组织语言,可是他也不知道怎么能说得清楚一点,因为那一点事很少流传出来,即便是后来年迈了的少女,也很少给人说过那几天的事。
因为这就像是人生中最大的阴影,每说一次,每回忆一次,都会引起内心中最根本的痛。
大叔想了几分钟,还是放弃了,开始了之后的话题。
“少女变了,她不再去买什么衣服买什么书。
衣服,被她扔了,她说身为农民就要有农民的样子,既然不准备离开村子,那就穿得简单一点。
她放火烧了书,你知道她说了什么吗,她说看书看什么书看书有什么用?
她说她是废材,看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开阔视野,就是为了去追寻自己真正想要的。
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养殖啊,作为养殖世家的继承人,已经和猪牛羊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
猪羊罢了,至少牛,作为她们世家开启的钥匙,不是家畜,而是宠物,而是朋友,是老伙计。
可是,她却偏偏被欲望遮住了眼睛,做了遗憾终生的事来。
那头水牛跟随了她十几年了,跟着她一起上山,一起种田,骑在水牛的背上看大地,都会觉得自己多么地高大。
再冷血无情的人都会把这么多年的牛当做是朋友吧,卖友求荣是什么,是叛徒!”
“少女变了,她不再去大卖猪牛羊。
与村民一样,偶尔卖点鸡鸭猪,补贴补贴家用就行了。
她继续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变得有规律了,也不去市镇里面了。
因为市镇从此之后没有她想要的东西,她厌倦了,只想活在村子里面,永远地当一个村民,就好。”
“说来也挺神奇的啊,就是这一年,天灾彻底结束了。
养殖业的恢复还没彻底开始,不过两三年恢复正常也是做得到的。
旱情消失,田地里面的的农作物也开始了发芽,村民们都有了自己的依靠,渐渐地,村子回归了常态。
这么说也不对,村子回归了原样,一个人,变了。”
“她第二年就谈了恋爱结了婚,继续养殖了,找的男人是村里面的一个,对她一直有好感。
卖牛事件发生之后他一直直男样地嘘寒问暖,是个大老实人。
聪明的她和脑袋不太灵光的他产生了爱情的火花,再过了一年多便生了孩子,自此,养殖的世家继续下去了。
而那个男人呢,是真的老实勤恳,不慕虚荣,所以这是少女选择他的原因吧。
而且我还听说他们有一个约定:不去买不需要的东西,不去买太贵的东西。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所有的家畜都要在暮年再卖,死在屠户的手里还能成为粮食,总比暴尸荒野被蛆虫啃食要好的多。
至于水牛呢,寿命比较长,也许是卖了,也许是埋葬了。
这两种说法都有,我也就认为是两种情况都存在。”
张梓点了点头,消化了一二,其实到这里老人的故事就要快结束了,后续不过是少女慢慢老去变成了老人,卖牛的天灾第七年是她整个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
老人还有其他经历吧,可至少自己疑惑的已经得到了解释。
少年看大叔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便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大叔稍作了休息,清了清嗓子,继续讲了。
———— “老人的后半生其实很简单,少女慢慢变老,成了大妈,成了老人。
陪伴她的它们也渐渐地老去,送走一批又一批,便不想再送了。
而她还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把养殖的方法公布了出来,同时,她也让她的子女自己选择要走的道路。
老人一共四个子女,老人在世的时候经常回来,现在很少回来了。
我记得没错的话四人都在城里安家了,小女儿过得简简单单,大儿子二儿子开了一家工厂,三儿子满世界旅游,但无论是谁,每逢清明节和父母祭日的时候是铁定要回来的。”
“公布秘方之后,有些村民照着做了,大多数村民看了改善了养殖方法,不过我们这个村子的人都安贫乐道,养的多了,又不想去买什么东西。
所以质量提升了数量倒是没怎么增多。
村民们谢谢她啊,有的想要送礼,都被她拒绝了。
与此同时老人还开始做好事了,年迈的她就像是看破人生一样,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的事。
十几年前村子里还只有两口大井,很多人是从山上挑水回来,不方便。
老人找到了开工厂的儿子问了,出了钱,给村子里修了简单的渠道,把水通了下来,在通下来的地方挖了一口新井,就在村子的村东头。
老人去世前一年还在村子的北面挖了一口井,这两口新井和村子里的两口古井,被我们当成是村子的象征,老人的象征。”
“东面和北面的地,也是灰色的水泥地。
南面和西面一面是山,一面是路,便保持了原样。”
“离城市远信号不好,除此之外还有磁场的干扰,若不看看指南针看看太阳,谁能分得清东南西北。”
张梓适时吐槽还看了看天上的太阳,确定了方向,朝着东面和北面看了看,可是村子不小,想要看见被房子遮蔽的古井新井,怕是得让光路绕个弯弯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