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十九章 老人(2/5)

“大叔,你不是说一只猪就可以换大米盐巴布匹一年的份么,蔬菜水果山上有,你们在山下,住行的开销小,怎么一年要处理三四只猪啊?”

张梓有些疑惑,问道。

“你马虎了,农家人会只养猪么?

当然不是,所以这三四只不仅仅是猪,还有鸡鸭啊。

住行的开销少,也得算上,过年过节走亲访友,卖三四只,其中一只猪一只鸡一只鸭,也许再多一只猪?

也就够一年开销了。

所以紧接着我之前的说,她家为什么相对有钱呢?

就是因为她家养大型家畜比较多,一只鸡鸭相比于猪牛羊多便宜啊,而她们家样的牛羊猪的数量不会比鸡鸭少到哪里去所以比我们有钱呗。

不过再怎么说一个小村子能养多少,寻常人家猪羊养个两只,她家最好的情况一年也就十几来只。

而且她们家还比较喜欢牛,不知道算是吉祥物还是供奉,卖猪羊的时候多,牛倒是没看见过怎么卖,同样的,她们家养牛的数量也不多。”

听了这个问题,大叔便稍微解释了一番,说得多了又开始了回忆:村里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蔬菜自个儿种,牲畜养殖了用来卖钱。

以前养不了几只牛羊,现在发达了,圈个地真正想养的话,养个几十只牛羊还是没问题的。

可小山村的人啊,都习惯了以往的生活方式,所以对比于几十年前,变化也不算大。

回想结束,大叔兀自笑了笑,张梓自是知道前者回忆了些,不去问,等着大叔的讲述。

他顿顿,就继续说了下去。

“几年的时间过去,村民们从开始的羡慕到习以为常。

可是意外却总是来得突然:好景不长,天灾降临了。

天大旱,农作物收成少,养家畜的粮食没了。

没食物是什么,是灾难啊,对于她们家的影响还要更大点。

但如果她当时不去买所谓的奢侈品还是行的,就凭着天灾的第一年卖的猪羊的钱勉强持续到天灾结束也并不困难。

可是她不这样想啊,反正卖了猪羊就有钱,所以继续买。

当时无论是蔬菜水果还是肉类,亦或是她要买的衣服包包,都在涨价,可她好像是着了魔一样,购买的欲望已经深入她的骨髓,就像是攀比的性格一旦养成,就无法戒掉了。

她从来都不去想太多,就卖了很多猪羊。

继续买买买啊,市价上涨,猪羊的数目逐渐减少,鸡鸭还在养着,能卖什么?

只有卖牛了啊,为此她的父母还和她大吵了一架。

可是她是家业的继承人,或者说,从小被娇生惯养了,吵架有什么用,父母还是依着她。

“当时的她还没结婚?”

“还没啊,当时她才二十一二。

虽说在那个年代吧很多女性二十岁的时候都结婚甚至生孩子了,但是她不着急,或许就是因为有购买欲或者知道外面的世界吧。

说到这我觉得之前我的表述有一定的问题,她不仅仅是喜欢衣服自行车和难得一买的包包,她更喜欢看书,去了解五千年的文化,去了解整个世界的文化。

我给你说当时的书可不便宜,千金难求,所以买书的钱比起买奢侈品的钱可多多了,一两本书似乎还算不上什么,但买很多书就贵了。

为了更好的学习她还买了词典,当时的词典稀有啊,算是奢侈品。

像什么道德经山海经更是稀有!

所以这么想,她也的确是在买奢侈品。

我们村子的人还好,当时没几个人反对学习,可有的村子就不一样了,说什么子承父业生下来就是当农民的料。

现在好了,都想自己的孩子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以前的主流是留在农村里继续当农民,现在的主流是多学习当个大学生去城市里面发展。

以前家长的愿望就是孩子顺利成长子承父业,现在呢,若是能有个孩子坦然地想当农民,反而变成了一种奢望。

这是欲望膨胀和改变的结果吧,我反正觉得,当农民没什么不好,有着自己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就是没有玩的东西而已。

在农村里面生活,再怎么也能吃到纯天然的食物。

不用担心吃地沟油住进了医院,不用担心出门被马路杀手撞飞。

无论什么样的生活都各有利弊吧。”

张梓感叹道。

“那么,你愿意当农民么?”

大叔问了一句。

“怎么可能?”

张梓摇摇头,“我张某人可是要连接一切斩断一切的男人。

我已经习惯去拥有属于我自己的灯红酒绿,习惯穿梭于尘世与物外之间。

我还要用大把大把的时间去思索整个世界的美妙,思索生而为人的神奇。

也许等我思索结束之后,我会回归自然吧。

可人这一生不过短短百八十年,又怎能思索完整呢?

所以说,人生就像是一场看不见远方的旅行,会因为死亡而突然有了尽头。”

“余生八十年,活好一天是一天。”

张梓轻声说道,抬起头,看向天空。

是啊,不知从何时起,思索了太多太多。

还没初中毕业的张梓就已经不把世人当人了,只是当成是过客,或者说组成整个世界的零部件。

他懒得在这些零部件上去浪费半丝半毫的情感,或许,有的时候遇见了可能真正活着的人,会去认识认识。

那就是所谓的朋友,真朋友。

一个人的一生,真朋友的数量永远不会太多,而其实无论是常人亦或是张梓,都在苦苦追寻一份认可。

人啊,活在世间是需要知己的。

常人的知己天下皆是,少年的知己世间难求。

所以,怎么走下去?

几年前,少年想了想,说了一个模棱两个的答案。

余生八十年,活好一天是一天。

少年感叹完,又将视线集中在了大叔的身上,大叔见状,便继续说道。

“那我们继续说她吧。

当时的她还只是一 个没有成家的少女,所以现在想来,年轻女子想要买一些东西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只是受到了当时思想的束缚很少人这样做了而已。

你看现在女生哪个比男生买的东西少了?

对吧。

而且她买的更多的是能够让人有智慧有思想的书,这是好事。

所以天灾之后她还是一直在买,前几年还是靠着卖猪羊。

后来猪羊渐渐没了,她也就只能卖牛了。

牛肉的价格比猪肉还要高上不少,而且她家养的牛的重量至少也是同等数量猪的重量的三倍。

养的牛是很少,可是靠着卖一头牛就可以买很多东西,虽然因为牛事吉祥物是宠物她有很多不舍,但是年轻人的欲望一旦膨胀,便是熊熊大火无法被轻易熄灭,遑论控制。

所以,卖,就卖了。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三年,前前后后,也持续了六年的时间。

这六年里,天灾慢慢减小,只是生产还没有恢复。

家畜的养殖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成型。”

“所以啊,第七年,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某一天,她与前三年一样,要卖一头水牛。

依然市镇里面的人来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可惜的是当时的我还没出生,没能亲眼见证,不过这么多年听我父亲讲了几次,我也能想象当时的场景了。”

大叔又一次回想了一会儿,方才继续说了下去。

“猪牛羊的体积可不小,牛,更是大。

所以每次市镇的人来收牛总是会骑着一辆破木三轮,一看见村口来了木三轮,人就围了过来,瞅瞅哪家又要赚钱了···那一天,还是一个晴天,市镇的人是在下午四点左右到来,呼唤了人通知她。

村门口,人越聚越多,不一会儿她呢从家里面把牛牵了出来,直直地走着,没有看路旁的村民。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结束,她转过了身子,低着头,慢慢地走着,时不时地,往着身后不经意地看了几眼。

她走着,却也没有回头,只是走得慢,像是蜗牛···她慢慢走着,渐渐地要远了,这时的卖家也要将牛赶上三轮了,可也就在这时,惊人的一幕出现了:牛慢慢地四肢弯曲,跪了下来,朝着主人的方向,它看着她,哞哞地叫了两声。

这一跪,报答你十几年的养育之恩;这一跪,我们从此不相见;这一跪,我们彼此不相欠。

是这样吧?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