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老人(1/5)
“嗯?
什么东西在压着我?
不会是鬼压床吧?”
“我瞅瞅。”
“哦,原来是思雅啊,瞧这模样睡得可真香,看久了点,又觉得比睡美人更美了几分。”
少年迷糊地睁开双眼,心中生了几句胡乱言语,他看着枕边人,渐渐清醒。
床上的被子依然盖着,却是与昨夜有了分别。
“昨夜,应是好梦一场。”
“有了阳光,还有赶鸡鸭的声音···想必大叔是早早就起床了。
对了,昨夜我问了鬼火的事,大叔好像对我有什么说的···”
清晨,少年从梦中醒来,醒来的时候发现身上像是有半个挂件,靠的近却也是放的轻。
他转过头,看了看身旁的少女:少女还睡着呢——她的呼吸均匀有致,闭上的眼眸里似乎有着另一幅场景:梦中,她正在游山玩水,同样的,她的身旁也有一个少年陪着她。
轻悄悄地,少年把身上的‘挂件’拿开了,他并不像以往习惯性地后空翻跳在地上,而是蹑手蹑脚地,慢慢爬下了床。
他找到了鞋子穿上,一步一步地,寻找地面中最平坦的点,走到了房门处,开了门,出去了。
关门的时候,他慢慢合上,只有一声刺啦的声音,如针落在地上,微不可闻。
院落中,大叔早早就坐在了中央,拿着长竹篾赶着鸡鸭,见张梓出来了,打了声招呼。
“哟,醒了啊,有什么话要说对吧。”
少年直直地点点头,便转身朝着卫生间去了,简单洗漱结束,拿了个木凳,坐在了大叔身旁。
少年不去问,因为他知道,大叔会主动说出来。
说出那一个墓碑,说出一头老水牛,与一只老猴子的故事。
山很高,水很长,人与动物,结下了不灭的缘。
生生世世。
万物,有灵。
———— “其实,我早就去过传言鬼火的地方,也早就知道了那是水牛和猴子。”
大叔说道,一边还观察着张梓,后者的神色上没有丝毫的意外,仿佛大叔如果不知道才是不应该似的。
他不着痕迹地笑了便继续说道,“村子中有的人还是迷信,这也没办法,所以鬼火流传出来肯定会让很多人好奇。
就像我的儿子们会想着去看看,发生了奇怪的事谁不想搞清楚啊。
看他们如此,作为父亲的我在鬼火出现没多久就去了,以我的身手,绝对不会发生意外。
我去了,其实当我看见鬼火停的时间最久的位置就有了猜测,我过去了,看了,事实和我的猜测有些不一样,但也和我想的有异曲同工之处。
我看见水牛和猴子在老人的墓碑前静静地坐着或是趴着,宛若诚挚的孩童亦或是侍奉的信徒。
我知道它们是在守护着老人的最后一片土地,即便老人早已故去。”
“这一世结下了缘,这缘分,便是生生世世。”
“猴子和水牛应该有些年龄了吧?”
张梓顺便问了一句。
“是啊,它们都是村子里面的老人了,”
大叔点了点头,抬起头看了看远方的天空,几秒后转过身子呼了地下的鸡鸭,等鸡鸭成群了又将身子转了回来,“十几二十年了吧,总之比我的儿子们都大。
我给你说啊,它们还是村子的吉祥物,与我们这群村民熟悉着呢!
早些年我还骑过老水牛摸过老猴子,哦不对,那个时候还是成年水牛和齐天小圣,这小圣经常四处蹦跳,俨然是把我们村子当成凌霄宝殿来大闹天宫!
有美猴王就有二郎神和玉帝吧,自然也有能治它的如来佛祖,这佛祖,自然就是老人了···老人过世后,可能是两年或者三年吧,它们就很少回村子了。
很少有人看见他们,换做平常人几年不怎么见,估计能忘了个七七八八。”
大叔的话匣子一打开便止不住了,说得尽兴时,还带着了炫耀和自豪。
炫耀?
自豪?
张梓有些不解,但见大叔没有停顿,便也不去打断。
大叔的话,继续响了起来。
“有人说:记忆这东西吧总是能被时光的流逝轻易地淡化甚至是磨灭,可对于我们并不尽然——过往的美好与痛苦不会因为成长便失去韵味,过去的一切都不会变成空虚的泡沫。
从那回忆的光影里,流淌着永不磨灭的番号,流淌出永生永世的缘分。”
“这个有人说就是你自己说的?”
张梓耸了耸眉毛。
“当然不是,”
大叔摇摇头,“是我从一本书上看的,具体的语句我忘了,但大概意思是这样。”
“大叔你还博览群书啊,敢问,”
张梓悠闲地拱手做了个样子,“阁下就是大文豪?”
“谬赞了,谬赞了!”
大叔点点头,一副理所当然。
··· 沉默,现场沉默了一会儿,张梓随意挑了一句话说了下去,打破了宁静。
某时。
“简单说了老水牛和猴子,现在,就说说老人的故事吧!
故事有点长,你慢慢听。”
大叔说着,思索了一会儿,组织着语言。
“嗯。”
张梓不去打扰,静静等待。
———— “从前,村子里有一个少女,她的家境不错性格也很好。
但是,她有一个缺点也可以说是优点吧——她向往外面的世界。
可是呢,她又不想出去,只是想拥有外面的好看的衣服,只是想尝尝村子里没有的美食,只是想买一辆自行车。
而当时吧村子里家境再好的人说白了也比不过城里的大户,再说简单点就是没几个钱。
看看外面的市镇里呢,倒是有好看的衣服也有自行车,一看价格,哟,妥妥的奢侈品!
怎么买?
说到这就要说说她们家为什么家境会好点了:她出生于养殖世家,历代祖先都是靠着养猪牛羊维持生活。
发达的时候是大户,不发达的时候靠着卖猪牛羊也能在县城里衣食无忧。
两三百年前吧她们家族发生了什么大事,总之就是从城里搬到了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与世隔绝。
猪牛羊啊继续养,蔬菜水果山上种植的有,偶尔去市集交换点大米盐巴,一只猪交换的大米盐巴布匹省点用用两年都没问题。
所以我说啊,她们家境好,好了几百年,直到如今。
所以,也才有了一些事的可能。”
“几百年前的事你也知道?”
大叔停下的时候,张梓问了一句。
大叔点点头,“她们一家是祖上搬到这里来的,与她们不同,我们一家则是世代定居于此。
可以考证的年代再怎么也是在她的祖先的祖先之前。
除了记载在书上的事还有口耳相传的事,我爷爷给我父亲说,我父亲给我说,年轻时候的老人和亲戚偶尔也会在闲聊的时候说说,所以我知道,并不奇怪。”
张梓懂了,点点头,示意大叔继续讲下去。
“一开始的时候啊,她卖了些猪牛羊,养殖的,专门用来卖的,所以不会有一点点的可惜。
最初的几年她过得也是顺风顺水:穿的是在当时好看的衣服,吃的调料有些你在餐馆里面还可以看得见,也买了一辆自行车。
在当时那个年代,想买自行车?
那是土豪才能做的事!
村民们都很羡慕她啊,可也都知道养殖方法是个人家的秘密。
每个农民都会有自己的养殖方法不过效果差不多,但她事养殖世家有配方啊,总是能多养一点,养活的成功率也高。
寻常的一家三口在当时每年新养个三四只这样每年卖或者是以物换物也便够了,供一年吃穿住行所有开销。
她们家呢,可好,一年好的时候能够‘新’养八只,这样每年能卖的就是八只,钱多啊,买点当时的奢侈品,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