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十九章 老人(4/5)

“对了,大叔,你这个村子的东南西北与正常的东南西北是一样的吧。”

大叔被这问话听得愣了愣,感觉少年只是随便问问便点了点头,继而又听见张梓的问话。

“你说老人那一次之后把书给烧了,可是书是无罪的。

学点知识多好啊!

看书是能增加知识的,莫要因为错误而否定了应该坚持的事情。

我想,老人在之后的岁月里还是看了些书的吧!”

“那肯定,烧书的行为不过是因为懊恼自己看书越看越回去而做出来的,不过是因为困于欲望的疑惑···听我父亲说,那件事后老人大概还是有几年没有再碰过书的,可是慢慢地还是在看了,活到老学到老,方不负此生。

而随着时代变迁思想观念的转换,词典和山海经等珍品也不算太贵了,就算是当时的普通村民,也会想要买,一年买个几本,也不会让人感到奇怪。”

“那老人一年买了几本呢?”

张梓喋喋不休地问道。

“这种细微的事我怎么可能知道,小伙子我说你咋就关心这些问题。

一点营养都没有,你这只能算是吐槽好不。”

大叔像是年轻时候一样撇了撇嘴,无奈地道。

“那是当然,我这不就是撇嘴么?

我还在想她们世家的配方会不会是添加一点生长激素,要知道蕴含生长激素的农作物虽然少但也不是没有。

还有那个牛贩子说的是真话么,一天之内处理一头牛是巧合还是谎言?

是谎言吧,也许是牛贩子用低价收购了牛所以不愿意还回去,也可能是真的送到了屠宰场给宰了,人死不能复生,牛自然也不能。

不确定的事有太多的说法,对此,我保留···”

张梓顺着大叔地话继续说了下去,喋喋不休,就想是吃了炫迈一般。

可说着说着大叔阻止了他,其人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无奈地耸了耸肩膀便说道,“停下吧你,老人的故事还有一点点,你等我讲完吧。”

“好嘞!”

张梓不再吐槽,静静聆听起来。

———— “老人做的好事有很多,除了我给你说的新井以外,她在世的时候还提议说建立一个信号基站。

大灵通小灵通在我们村开始流行起来我们就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信号不好,村子的人看电视靠的都是锅盖,可是手机信号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你想想,现在谁家没有一个在外面的孩子啊,儿女不回家,打个电话给父母报个平安聊聊天也是好的啊!

一打电话,嘿,遇着信号不好通话断断续续了就贼难受。

可是村子的村民就知道信号不好,怎么解决你让他们想办法,能想出什么?

就算是当时年轻的我知道有几种方法可我也没钱啊,所以我也没办法说什么。

不过我没办法不代表老人没有,她啊,知道了这件事后就去看了看书想了几个法子。

有些法子试了,效果不明显,那就干脆做得完美些——老人儿女成才,有些小钱,所以她没问村民便直接去了市镇里面,花了点钱找什么人啊说是要修一个简易信号塔什么的,后 来我们知道来就开始集体出钱,这是大家都想的事,也都该出。

结果事情闹大了些,市镇的人知道了,就免费给我们安了一个信号基站。

还说给我们通电,通有两种方法,建立小电站,供一个村子的电肯定是够的,或者是好好地修电线电缆啥的,不过要费点时间。

我们商量了下说小村子简单点吧,就让修了一个小型电站,也就在我们村外面一点。

电站把电送到每个屋子,这么短的距离在地下铺电线也安全简单,就这么弄了。

上面的人还是没要我们的钱,就是说了一句,要是人多了,三四个村子那么多人,可能电就带不起来咯。

小电站为了安全发电量不多,可我们村人会多么?

又不是啥旅游景点,怎么可能,所以这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

“手机信号和电站的事情弄好了。

老人也是做了好事,很开心啊···晚年的她经常与村里面的其他老人闲聊,还喜欢和小孩子说道说道。

有些事就是我小时候听老人说才知道的,包括我的一些思想的变化···年迈的人是真的智慧,经历了沧桑世事,看透了,对什么事都能直指本质。

我们年轻时候在乎的事情在他们看来一点都不重要,人活着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啊,我一直没有找到答案,老人也不给我说。

我想想啊,反正我觉得我活着,最重要的就是亲人平安我过得快乐。

除此,别无他求。”

“人活着最重要的事情啊,就是活着,真正的活着。”

少年低语了一句,大叔有些疑惑,他却也不多加解释,只是说每个人理解的不一样,大叔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家人平平安安快快乐乐,这是理所应当的,但家人平安快乐是很重要,可是在有的人眼中,这一点满足之后,还要去追去自己想要的。

追求人生的幻光,追寻这一生中我所要追求的人生意义。

“老人的儿女都很孝顺,在我们村也成了一个典范,你说孔孟是圣人?

我不以为然,我觉得世上的圣人其实多了去了,而真正的圣人其实是不出世的。

他们只会静立于此,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世人改变世人。

我觉得老人就是一个圣人,她用她的人生用她的行为来影响我们改变我们。

你想想啊,我们村子的人本来就不慕名利,在她的熏陶下又有不少人去寻找自己真正的目标。

有的人其实不想一直受困于山村,想要出去闯闯,那就出去闯闯,年少的时候不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年老了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了。

等闯荡完,想要留在外面精彩的世界就留在那里,想要回来,村子一直都是你的港湾。

我也是如此,年轻的时候去外面大肆闯荡了一番,可是我发现灯红酒绿确实不是我的归属,我不会唱歌不会用电脑,也不喜欢玩游戏,我喜欢干什么,种种田啊爬爬山,这就是我最大的爱好。

哦,还有看书。

所以我回来了,回到了这里,并且准备就这么一辈子住下去。”

大叔指了指主房里他的妻子,后者在主房监督着顽童做作业,他看了看,继续说道,“说起看书,这也得益于老人,但其实不管有没有她我都是会喜欢看书的。

但村子里面其他的人喜欢看书或多或少受了老人的影响吧,老人懂得多,有人问她为什么知道这么多的时候,她就会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万里路我还没走完就结束了,所以我读了更多的万卷书,弥补了不足,知道了很多。

村里面谁不怎么看书啊,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其中一 就是我老婆。

所以她说我什么显摆文化完全是子虚乌有,我看过的书比她吃的饭还多,随随便便就能出口成章文体两开花。

可是她看书少呗,我吃多了才一天没事显摆我的文化。”

大叔说到此处的时候声音压低了点,也下意识地往主房看了看,见里面没异样,便又转过身子和张梓说道。

张梓看看主房,里面一个大妈正督促大儿子和小儿子做作业,似乎是想指导指导,小儿子的作业还好,都会,可大儿子的看了看,摸摸头,就没说什么了。

大叔和少年相视一笑,继续之前的话题。

慢慢地,大叔把老人的故事说得差不多了:后半生做了很多好事,培育了很多人,几年前,去世了。

———— “对了,那头老水牛和老猴子是怎么回事啊,牛我好理解,可是猴子我是有点想不到。

猴子在我们这算是稀有动物吧,我估计你们村可不会有猴子养殖专业户。”

某时,少年忽然问道。

“你不说这个我还忘了,老水牛和猴子也是有故事的。

从几十年前老年人的儿女成家,她就很少养猪羊牛了,鸡鸭也养的很少,毕竟人老了没那么多的功夫。

你看见的那头呢,我听说是老年人去世前几年养的,可能有个十二十三年吧。

要说养的原因,还有点命中注定的缘分——这头老水牛啊,很像天灾第七年卖去的牛。”

大叔说着,停顿了一会儿,等张梓思索完才继续说了下去。

“说实话,我觉得水牛其实都是很像的,但是这一头牛不仅是形似也是神似吧。

兴许,老人以为是老水牛回来看她了,所以一直把它当成是宝贝养。

而水牛的习惯和以前也一样,时不时拱拱老人,走在前面的时候会偶尔回过头,那条牛尾巴也如以往那般翘起来摇着。

所以老年人很喜欢它,也终于说了几十年都封闭了的话。”

大叔长舒一口气,道,“好几十年啊,因为二十岁时候的遗憾,老人再也没有说过老伙计的话了。

可养了这头水牛之后,她像是回到了年轻的时候,老水牛陪她八年的时候,她会说老伙计你跟着我有八年了吧。

老水牛陪她十年的时候,她会说老伙计你跟着我,也有十年了吧。

就像是最好的朋友,不分彼此。

老人的遗憾可以说因为它的出现真正地消失了,这头水牛呢,也成了我们村子的吉祥物。”

“猴子的来历就是一个谜了,我只知道老人在发现它的时候它的腹部有一个豁大的伤口,像是被长刀割开的,出了很多血。

当时老人找村子里的赵叔开着车去了镇里面,可是镇里面没有好的医馆更没有动物医院了。

然后就转车去了达州市的动物医院,辗转了几次终于把猴子救了下来。

猴子和人的祖先都是一样的,所以它们比起一般的动物更有智慧。

猴子知道是老人救了它就跟在了老人的身边,它是想报答吧,可是老人与人无害,村子里又不会来小偷。

说起小偷来了几次,十几年前还到了我们家来,被当时年轻的我打自闭了,我出生以后这么多年我知道的不超过十次吧,十次有九次小偷自闭了,要么被打得自闭,要么就是偷不到东西自闭。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