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366章:突破阵线(2/2)

由于这只外星族群没有无人机系统。

所以他们作战都是依靠自己的母舰来作战。

要想在分兵进行增援,前面三道防线。

看起来外星人要将自己10万艘母舰当中剥离出来一小部分,作为增援部队。

所以林东估算加上逃回去的1万艘母舰,对手可能会调动大约3~4万艘母舰作为增援部队。

时刻防止自己的小行星阵地的陷落。

但是到目前为止,外星族群还不知道远征军打击地面的强大手段。

虽然林东已经进入了光波作战的门槛。

大量使用光波作战手段。

基本上淘汰了老式的导弹,佳光子炮,无人机的作战方式。

不过对于打击地面目标来说,林东的舰队还保留了自己原来能源战争当中的传统作战方法。

另外也有自己先进的光波作战方法。

成本相对比较低的还是新型的光波作战打击方式。

用自己强大的红外光波直接吞没所有的小行星。

然后在一步步的向对方的阵线进行深入,让对方的阵线土崩瓦解。

而相对消 耗比较大的就是传统作战方式,采用远程攻击导弹模式。

利用远程大型对地攻击导弹来打击他的小行星基地。

这种模式消耗比较大。

一次性就要消耗几百万,上千万枚导弹。

才可能打开一个防空缺口,再让其他的导弹纷纷进入,炸开所有的防空体系。

这是以前林东率领远征军攻打星球表面最常使用的办法。

一般这种远程攻击导弹的生存概率都在30%以下。

只有随着导弹波次不断的攻击,才能慢慢的提升生存概率。

最终达到彻底摧毁星球表面的全部防御体系。

而打击小行星基地,要是使用导弹的话,是可以保留下来这些基地。

在战后如果进行重新修建基地。

不过就是作战的时候消耗比较庞大。

如果使用简易快捷手段的光波作战,红外光波可以瞬间吞没,这些小行星基地把它化成一片灰烬。

但是作战完毕以后,没有可能再留下任何一个小行星基地。

就只能把发射节点当做小行星基地放置在星球外围。

根据星球大小的不同,一般要放置100~200个亿的发射节点单位。

这等同于就消耗掉无人机的两次发射波次。

所以后期成本要远远大于导弹攻击的成本。

但林东这次觉得如果要想收留这只外星族群,舰队,还应该让他保留这些小行星基地。

所以林都采用了折中混合打击手段。

他这次还是利用两百个亿的发射节点单位,向对手的正面小行星基地发动攻击。

兵分三路。

另外两路从左右侧打击他的小行星基地的侧面。

让他三年遭到同时攻击,使得上面的防护舰队无法选择重点支援。

三面攻击小行星基地不采用红外光波的摧毁方式。

使用自己蓝色光波的冷冻光波进行打击,将他的小行星基地全部冻结。

让小行星基地上面的防御系统彻底失效。

这就是林东想象的。

和保留是打击方式。

随后,林东的发射节点。

开始围着第一圈儿的这些小行星基地三面攻击。

他们向小行星基地上面发射出来一道道的蓝色光芒。

而且都是开动了加速模式,使得冷冻光波速度得到了两倍提高。

快速接近到小行星基地上面。

由于他的小行星基地都是采用渡镇似的穿街方式,中间有很大的间距,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密集攻击。

因此上林东采用分组分段式打击。

每一个分组段上约有1万个发射节点。

可以打击一到两个小行星基地。

他一共有100万个这样的小行星基地。

虽然林东不可能。

一次性全部消灭这些小行星基地。

但是至少可以打开几个突破口,让自己的超级卫士进入到小行星基地战线。

那样的话,一切都将是顺理成章的,水到渠成。

因为超级卫士是打击地面部标最佳的手段。

只不过超级卫士的突防能力比较差。

而且超级卫士的攻击手段。

主要是在地面和中低空的范围进行打击。

无法突破小行星上面密集的防空火力。

所以就要利用导弹或者光波手段,将小行星形成的密集防空系统撕开几道口子。

才能叫后面的工程母舰将大批的超级卫士发射到小行星基地上面。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