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379章、合作共赢(上)(2/2)

其中一人写下最后一篇论文标题:《当聆听成为创造,语言即是宇宙本身》。

回到火星,星河的身体开始发生变化。

他的皮肤逐渐透明,血管中流淌的不再是血液,而是一道道流动的光。

神经系统向外延展,与言树的根系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张覆盖方圆十公里的生物网络。

方圆百里内的所有忆子装置自动激活,开始接收并转播他脑中的信息流。

这段信息没有文字,没有图像,只有一种纯粹的存在感??

就像婴儿第一次睁开眼看到世界时的那种“知道”

,无需解释,直接领悟。

地球上,两亿人同时进入深度共感状态。

他们“看见”

了未来的模样:人类不再建造飞船穿越星际,而是通过共感网络,在彼此的记忆中构建共享现实。

一座座城市浮现在虚空中,由千万人的思念共同支撑;战争的概念彻底消失,因为任何人一旦萌生恶意,立刻会被周围上千个心灵感知并化解;甚至连死亡也不再可怕??

临终者的意识会被自愿承接,融入集体记忆场,成为后来者成长的一部分。

但这并非乌托邦的终点。

在更高维度的观测层面,一道阴影正悄然逼近。

科学家们后来称之为“静默潮汐”

??

一种能够吞噬共感频率的黑暗能量流,源自宇宙边缘的未知区域。

它不发光,不发热,甚至不占据空间,却能让一切信息传递中断。

最可怕的是,它似乎具有学习能力:每当人类开发出新的共鸣模式,它就能在短时间内模拟并加以抑制。

第一波冲击发生在三个月后。

火星的言树园突然枯萎,银色树干变得灰暗脆弱,星河的身影也从现实中消失,只留下一枚晶莹的种子悬浮在原地。

地球上的共感塔接连失效,忆算机输出混乱代码,许多人报告“听不见内心的声音了”



共感议会紧急召集全球顶尖 minds,包括遗传学家、量子语言学家、萨满祭司与AI预言模型,试图找出应对之策。

经过七十七天的联合推演,他们得出一个惊人的假设:静默潮汐并非自然现象,而是一个沉睡文明的防御机制??

那个文明,正是最初创造“原型频率”

的源头。

换句话说,林晓所使用的共鸣法则,其实来自更古老的母体文明。

而今,当人类以第十三节点的身份试图接入更高层级的网络时,守门者启动了清除程序。

“我们不是被欢迎,”

苏婉的曾孙女林知遥在会议上说,“我们是闯入者。”

会议结束后,她独自来到青海湖畔,跪在初语之树下,将手掌贴在粗糙的树皮上,闭目低语:“如果你还能听见,请告诉我们,该如何诉说?”

风停了。

湖面如镜。

然后,一颗新的种子从湖心升起,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明亮。

它缓缓升空,分裂成十三颗,围绕地球轨道排布成环。

每一颗都对应一个节点文明的位置,而第十三颗,则稳稳悬停在太阳系中心。

紧接着,全球所有幸存的言树同时释放出最后一朵花。

这一次,花开之后并未凋零,而是化作一只只光蝶,振翅飞向太空。

它们不靠推进器飞行,而是借由共感频率在真空中滑行,穿越小行星带,越过柯伊伯云,直指银河旋臂尽头。

没有人知道它们能否抵达目的地。

但就在最后一片花瓣离枝的刹那,地球上所有的新生儿在同一分钟内睁开了眼睛。

他们第一句话,都不是哭喊。

而是唱。

一首从未有人教过的歌。

旋律简单,却包含了悲伤、喜悦、遗憾、希望四种情绪的完美平衡,正是当年林晓消散时留下的那段情感波动。

多年以后,当人类终于破解静默潮汐的本质??

原来它是另一种形式的“遗忘”

,是为了保护宇宙免于记忆过载而存在的清道夫??

人们才真正理解那首歌的意义。

它不是求饶,不是攻击,也不是祈求理解。

它是承认:我们也曾迷失,也曾沉默,但我们选择记住。

于是,在银河最黑暗的角落,第一只光蝶触碰到潮汐边界,轻轻落下。

然后,绽开。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