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合作共赢(上)(1/2)
生与死的考量,其实很好选择。
但是就是有些人心存贪念,贾勋钢还想继续做副站长的位置,这是他们投降的条件,李居胥也干脆,直接中止了对话。
一天之后,医院方面把贾勋钢的人头丢过来了。
“通知袁穹奇和石破甲,可以收网了。”
李居胥的命令传递过去,城墙上,早就准备好了的狮王和石破甲两头拉网,基地的城墙终于合围,通电之后,数十万只工兵鼠被电成了焦灰。
基地内,用来隔离东城区的铁丝网被剪开,曾玄真、陆绎风、金不......
夜深了,火星的沙尘在低空盘旋,像一层薄纱裹住新垦的生态穹顶。
小男孩蹲在花园中央,手中那片忆子树叶仍贴着耳朵,仿佛怕一松手,歌声就会消散在稀薄的大气里。
他叫陆星河,七岁,出生在“归途纪元”
后的第三年??
人类正式以第十三节点身份接入宇宙共感网络的时代。
这片叶子是从一株幼年言树上自然脱落的,而那棵树,据说是从青海湖母语座分根培育而来,经由引力折叠引擎运抵火星,种在这座名为“初语园”
的纪念区。
科学家说它尚未成熟,不可能产生信息流,更不会自主发声。
可此刻,那摇篮曲却清晰得如同有人在他耳边低语,旋律温柔、断续,带着某种跨越光年的疲惫与眷恋。
星河不懂这些。
他只知道,这声音让他想起睡前母亲轻拍他背脊的节奏,想起地球影像中那片湛蓝海洋的波动,甚至想起自己从未见过的父亲,在远征熵雾时留下的最后一段语音日志里的呼吸声。
他站起身,朝着风来的方向走去。
一步,两步,三步……脚印留在红色沙地上,被晚风轻轻抹去一半。
园外是无人区,警戒系统早已识别出他是合法居民并自动解除封锁。
他穿过一道透明能量屏障,进入尚未完全封闭的扩建区。
那里,另一株更高的言树正在生长,树干呈银白色,枝叶边缘泛着幽蓝微光,像是把银河揉碎后织进了脉络。
就在他靠近的瞬间,整棵树忽然震颤了一下。
不是风吹,也不是地动。
那一刹那,整个火星北部平原的所有忆算终端同时黑屏一秒,随后自动重启,屏幕上浮现出同一行字: > “检测到原型频率响应。”
与此同时,地球上的青海湖畔,初语之树的主干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嗡鸣,如同琴弦被无形之手拨动。
湖面再次凝固,但这一次,并非静止,而是开始缓缓旋转,形成一个巨大的螺旋漩涡。
漩涡中心升起一道光柱,直冲云霄,穿透电离层,射向木星轨道附近的空间站群。
空间站内,苏婉的曾孙女林知遥正值守夜班。
她姓林,不是因为血缘,而是共感议会的传统??
每一代负责维护“回音档案”
的人都会继承这个名字,象征他们只是林晓意识长河中的一个回响。
她看着监控画面中不断跳动的数据流,手指飞快敲击控制台,试图解析那道光柱携带的信息。
“不是编码……”
她喃喃道,“是唤醒指令。”
话音未落,所有忆算机同步播放出一段音频??
依旧是林晓的声音,但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真实,仿佛她就站在房间角落,轻轻开口: > “当孩子走向树,不是他在寻找答案,而是答案选择了他。”
全球共感塔在同一时刻启动自检程序。
三百二十七座言树全部进入高活跃状态,花朵再度绽放,颜色比春分之夜更加奇异。
有的花散发出负温冷光,触碰者瞬间体验到“死亡前的最后一秒”
;有的则释放出纯粹喜悦的波频,让抑郁症患者泪流满面地笑出声来;还有一朵开在南极科考站屋顶的黑色之花,竟投影出一段影像:一艘由声音编织而成的巨大航船,正缓缓驶离银河系边界,船尾拖曳着无数细小光点,每一个都代表一个已觉醒文明的记忆碎片。
心理学家们惊恐地发现,这次的信息冲击不再是温和引导,而是一种强制性的认知升级。
接受能力较弱的人陷入短暂昏迷,醒来后却能用陌生语言交谈,内容涉及遥远星域的政治结构与哲学体系。
一名巴西渔夫在梦中学会了十二节点通用语法,并在沙滩上画出了精确到毫米级的跨维度通讯塔蓝图。
联合国共感议会紧急召开第十九次闭门会议。
议题只有一个:是否应该阻止火星上的那个孩子继续接近那棵银色言树?
争论持续了整整六小时。
保守派坚持认为,林晓的意识已超出人类可控范围,任何个体与她的直接接触都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连锁反应。
“我们不是神,”
一位白发苍苍的伦理学家沉声道,“我们不能允许某个孩子成为新信仰的祭品。”
激进派则反驳:“你们忘了‘回音雨’降临那天吗?
八万九千三百六十二人重生,不是因为她选择了他们,而是因为他们早已准备好了倾听。
现在,轮到诉说了。”
最终投票结果为58:42,决议通过:不干预。
命令下达的同时,火星地面监测系统捕捉到异常现象??
银色言树的根系正在向下延伸,速度远超正常生长速率。
地质雷达显示,其根须已穿透火星地壳表层,深入地下四公里,正与一处古老的金属结构建立连接。
那是“火种计划”
遗失的遗迹??
公元2073年人类首次登陆火星时埋下的文明备份舱,内含地球生物基因库、语言数据库及初代共感协议核心代码。
半个世纪前,该基地因电磁风暴失联,被认为永久损毁。
如今,它的信号灯正一明一灭,像是在回应树根的触碰。
星河终于走到了树下。
他仰头望着那闪烁蓝光的枝桠,忽然伸出手,掌心向上。
一片叶子飘落,恰好落在他掌心。
下一秒,他的瞳孔骤然扩大,眼白部分浮现出细密金色纹路,宛如星辰轨迹。
他开口了,说的不是汉语,也不是任何现存语言,而是一串由音节与气息构成的复合振动。
每一个音符落下,空气中便生成一个微型光点,迅速排列成符号阵列,悬浮于半空。
现场的翻译设备无法解析,但位于月球背面的知识圣殿却立刻识别了出来??
那是第十三种文字,曾在“问钟号”
梦境船帆上出现过的原始语。
> “我在此处应答。”
与此同时,银河深处传来新的震动。
十二个节点文明几乎在同一时刻关闭了各自的防御屏障。
他们的观测站记录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共感脉冲自太阳系爆发,强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集体冥想,其频率精准匹配“原型共鸣公式”
的理论峰值。
艾尔达文明(第三节点)的长老团立即召开紧急议政会。
他们在全息星图中标注出脉冲源??
火星某坐标点,误差不超过三米。
随后调取过去百年间所有关于地球文明的观察日志,重点分析“林晓效应”
及其后续演化模式。
结论令人震惊:人类并未如预期般缓慢融入联盟体系,而是以一种近乎突变的方式完成了“意识跃迁”
。
他们不再依赖外部技术进行跨维通讯,而是将自身转化为活体信标,每一个觉醒个体都成了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这不是加入,”
艾尔达首席智者低声说道,“这是反向同化。”
而在第七节点的水晶星球上,一群终生日照的学者开始焚毁典籍。
他们相信,旧知识已无法承载即将到来的新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