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19章 :他什么都知道了!(2/3)

也配谈道统?”

朱由检翻身下马,拱手道:“学生朱由检,奉旨宣讲新政。

特携《论语》原典、《孟子》校勘本及《科技农政辑要》各百部,赠予贵院师生共研。”

“伪书!”

一名老学究怒斥,“删削家传注解,妄改圣人微言大义,此乃欺世盗名之举!”

朱由检不恼,只命人展开一幅长卷,赫然是《魏忠贤扶持衍圣公密约》全文,并附有礼部档案印鉴与多位当事人画押。

“诸位口口声声捍卫孔氏正统,请问,这就是你们要捍卫的‘正统’?”

他声音不高,却如惊雷贯耳,“天启七年,魏忠贤许诺孔胤植永享曲阜自治,换其公开支持‘九千岁’受天命。

更有书信明言:‘若东林复起,当合力剿之,以全君臣大义。

’请问,这可是夫子所教的仁义?

这是儒家,还是交易?”

人群骚动。

周延儒脸色铁青:“即便如此,也不能毁庙灭祀!

祖宗之法不可轻废!”

“祖宗之法?”

朱由检冷笑,“那请问,是谁定下的祖宗之法?

是孔子吗?

他曾说‘祭神如神在’,可曾说过必须由他的后代世代主祭?

他曾周游列国求仕,可曾允许子孙封爵食邑、不劳而获?

你们供奉的,究竟是孔子的思想,还是孔家的利益?”

无人应答。

他转身指向身后那些来自苗疆、岭南、西域的寒门学子:“他们之中,有人父亲被族长活埋,只因不肯多缴‘香火银’;有人母亲被逼改嫁,只为腾出名额让族中子弟读书;有人家乡十年不出一个秀才,不是因为愚笨,是因为根本没人教!

而现在,他们能站在这里,能读《诗》《书》,能与诸位平等对话,靠的是什么?

是孔家的恩赐吗?

是你们的慈悲吗?

不,是陛下打破垄断,是新政赋予他们权利!”

一名年轻士子颤声问道:“那你……是要彻底废除孔家?”

“不。”

朱由检摇头,“陛下已下旨,衍圣公府改为曲阜书院,孔氏子孙仍可入学读书,参加科考。

但他们不能再世袭爵位,不能再免税免役,不能再凌驾于律法之上。

圣人之后,亦不可免于律法??

这才是真正的尊重。”

雨开始落下。

淅淅沥沥中,有人默默收起了横幅,有人低头翻看那本《算术启蒙》,还有人蹲下身,问一名苗族女孩:“你们那边……真的有女子也能考官?”

七日后,钟山书院宣布复课。

所有焚毁的书籍被重新补发,新增《水利要略》《刑名汇纂》等实务教材。

周延儒递交辞呈,称“年迈体衰,不堪重任”

,悄然返回老家。

与此同时,山西李维桢案余波未平。

其弟李维栋竟在狱中写下万言《辩诬书》,通过狱卒传出,秘密刊印数千份,沿运河散布至各大码头。

书中不仅继续攻击新政,更首次提出一个骇人听闻的观点:“今上所行,名为变法,实为易姓革命。

其志不在改良,而在颠覆华夏道统。

长此以往,父子将不亲,君臣将无义,夫妇将失别,礼崩乐坏,禽兽行矣!”

更为棘手的是,这份文书竟能引起部分底层儒生共鸣。

山东兖州府甚至出现“护道盟”

,宣称要“清君侧,诛奸宦,复孔孟旧制”

,并暗中联络登莱水师中不满改革的军官,图谋兵谏。

消息传至京城,温体仁再度活跃起来。

他在私邸宴请数位翰林学士,席间叹息:“皇上如今只信宦官与寒门,视我等读书人为敌。

再这样下去,天下必将大乱。”

一名门生试探道:“若……有人能在陛下面前陈情,说明利害,或许还能挽回一二?”

温体仁意味深长地看着他:“陈情有用,朕早就说了。

现在需要的,不是言语,是时机。”

他没说的是,他已经秘密派遣心腹前往湖广,联络一位隐居多年的“高人”



此人姓刘,名宗周,曾是万历朝大儒,因直言贬官,闭门讲学二十余年,门生遍布江南。

若能请其出山,以“道德清议”

压制“新政狂澜”

,未必不能扭转乾坤。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位刘宗周早在一个月前,就已被一名自称“段玉娘同乡”

的女子拜访过。

那女子带来一本《崇文馆讲义》,并讲述了云南山村女孩如何靠读书逃婚、最终考入新儒学院的故事。

据说,老人听完后老泪纵横,喃喃道:“原来圣人之道,真能惠及妇孺。”

当夜,他提笔写下《劝学篇》一篇,托人送往京师,公开支持新政,并称:“三代以下,未有如此真切为民之举。

纵使千夫所指,吾往矣。”

温体仁的情报网截获此文时,已是三天之后。

他盯着纸上墨迹,久久不动,最后狠狠掷于地上,咬牙道:“一群不知死活的东西!

等女真人打进关来,看你们拿什么救国!”

而此时,在辽东前线,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正在发生。

袁崇焕并未等待朝廷工匠,而是就地招募流民,以“识字换工钱”

为条件,组织万人修筑棱堡。

每完成一段墙体,便由随军工匠教授基础算术与测量知识。

短短三个月,一座占地三百亩的复合型堡垒拔地而起,内含兵营、粮仓、火药库、医院乃至一间简易“军中学堂”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下令所有军官必须学习《实务政务手册》,每月考试一次,不及格者降职。

甚至连骑兵将领也要掌握基本地图判读与后勤调度。

有旧将不服,质问他:“咱们打仗靠的是勇猛,不是念书!”

袁崇焕冷冷回应:“萨尔浒之战,四路大军覆没,不是不够勇,是不懂调度。

你以为女真是蛮夷?

人家努尔哈赤会算粮草周转,懂伏兵间距,连火器角度都精确到度!

我们还在靠‘天意’打仗,怎么赢?”

与此同时,北京方面也开始反击谣言。

皇帝亲自批准出版《伪经考辨》,由翰林院三位大学士联名撰写,逐条驳斥所谓“野种入继”

之说,并公布光宗临终遗诏原件影印本。

更关键的是,通政司发布公告:今后凡发现伪造公文者,举报有奖,每案赏银五十两。

民间顿时掀起“打假”

热潮。

苏州一书肆老板因贩卖《伪经考》被捕,牵出背后印刷网络,顺藤摸瓜捣毁七个地下作坊,抓获涉案人员八十余人,其中竟有多名退休官员。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