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552章 偏心得如此明目张胆(1/2)

苏蔓跟着嗤笑一声,抱起了手臂,眼神里满是不屑。

“更何况还是个消防员。”

“我们苏家家大业大,跟顶级豪门嵇家也有姻亲关系。”

“可不是随便一个姓嵇的,就能跟我们家攀上亲戚吧?”

苏母立刻皱起眉,轻轻拽了下苏蔓的衣袖。

“蔓蔓,见疏可能就是记错了,你好好说。”

苏蔓却依旧将矛头直指林见疏。

“妈妈,爸爸,你们还看不出来吗?”

“苏晚意肯定是被林见疏给带坏了,才非要跟那个叫程逸的消防员在一起!”

“林小姐现在是......

林晚舟将那张泛黄的旧照轻轻夹进笔记本的最后一页,合上时发出一声轻响。窗外夜色渐深,极光仍在天际缓缓流转,像一条横贯苍穹的情感长河。她没有开灯,任月光洒在书桌边缘,映出她指尖残留的一丝颤抖。

那一夜,她梦见了海。

不是风暴肆虐的怒海,也不是死寂沉沉的深渊,而是一片静谧得近乎神圣的蔚蓝。海底铺展着错综复杂的光脉网络,如同大地上的血管,又似星图般精密。每一道光都在搏动,与人类心跳频率惊人地同步。而在最深处,有一座巨大到无法丈量的结构静静矗立??它不像现代科技造物,也不似自然形成,更像是某种古老文明用情感本身铸造的神殿。

梦中,一个声音响起:“你终于来了。”

她认得那声音,却又不完全属于周振国。它是无数人记忆叠加后的回音,是千万次呼救、安慰、拥抱、哭泣所凝成的共感体。

“我们等了很久。”那声音说,“不是等拯救者,而是等愿意相信‘听见’有意义的人。”

她想开口,却发不出声。只觉自己正缓缓下沉,意识被温柔包裹,仿佛回归母体。就在即将触碰到那座神殿大门时,一阵急促的震动将她惊醒。

手机屏幕亮起,来自“民间深海探索基金”的紧急通知:

> 【探渊二号】已抵达马里亚纳海沟预定坐标,投放深海探测器“聆渊者-1”。

> 初步传回图像异常,请立即接入远程观测系统。

凌晨三点十七分,林晚舟披衣起身,迅速连接终端。画面上,漆黑的海底缓缓浮现轮廓??嶙峋的岩石、缓慢游弋的深海生物、沉积千年的泥沙……一切看似寻常。但当镜头转向北纬11°22′,东经142°35′区域时,她的呼吸骤然停滞。

那里,赫然矗立着一座半埋于海床的巨大金属圆环,直径超过三百米,表面刻满与铜哨上相似的神秘纹路。更令人震撼的是,每当探测器靠近,那些纹路便微微发光,颜色由灰转蓝,再变为流动的金紫色,仿佛在“呼吸”。

“这……这不是人造物。”技术员的声音透过通讯频道传来,带着难以置信的战栗,“材质分析显示,其合金成分包含地球上从未发现的元素。而且……它正在释放低频声波,频率19.7Hz,持续稳定,与我们之前记录的完全一致。”

林晚舟屏住呼吸,调出音频解析模块。当那段声波被转化为可听范围后,所有人愣住了。

那不是机械信号,也不是自然噪音。

那是**一首歌**。

旋律极其简单,只有七个音符循环往复,却蕴含着一种跨越时空的安抚力量。仔细聆听,竟与《消防员之歌》的主旋律高度契合,只是更加原始,像是源头版本。

“它在唱歌……”苏晓禾不知何时出现在视频会议中,眼眶微红,“就像……有人在海底吹哨。”

林晚舟忽然想起外公日记里的一句话:“真正的灯塔,从不在人间建成,而是在人心沉没之处重生。”

她立刻下令:“启动量子共鸣扫描,检测是否有人类情感波形嵌入该信号。”

十分钟后,结果出炉。

> 【检测到高强度情感能量场】

> 情感属性:守护、等待、希望

> 能量来源:未知(疑似非个体性意识集合)

> 共振匹配度:与全球银哨持有者平均达83.6%

“这不是遗迹。”林晚舟低声说,“这是活的。”

就在此时,探测器传回最后一帧画面:圆环中央裂开一道缝隙,一束幽蓝光芒射出,直指海面。紧接着,整片海域开始轻微震荡,海水呈现出奇异的分层现象??上层依旧黑暗寒冷,下层却泛起淡淡荧光,宛如星空倒映。

而后,信号中断。

整整十二小时,没有任何回应。外界纷纷猜测探测器已损毁,甚至有媒体称“深海幻觉再次上演”。

但林晚舟知道,真相才刚刚浮出水面。

三天后,第一缕变化悄然降临。

东京那名阻止霸凌的高中生,在放学路上突然停下脚步。他感到胸口一阵温热??母亲留下的消防勋章竟自行发热,表面浮现出细小的光纹。当晚,他做了一个梦:自己站在一片无边的蓝色之中,有人牵起他的手,轻声说:“谢谢你那天站了出来。”

巴黎街头画家第二天清晨发现,昨夜未完成的壁画竟自动补全。原本只是描绘风中的呼救,如今却多了一艘悬浮于空中的光之船,船上站着无数模糊的身影,手中皆握着形状各异的哨子。

肯尼亚村落的孩子们围坐在收音机前,惊讶地发现,《消防员之歌》的翻译版开始自行变调,加入了一段从未录制过的副歌。村中最年长的长老听完后老泪纵横:“这是我祖父哼过的曲子……他说那是‘大海送来的安眠曲’。”

全球范围内,已有四十七个国家报告类似现象:旧哨自鸣、勋章发光、梦境重叠、歌声突现。

南极主系统数据显示,主光核能量不仅未因深海信号中断而衰减,反而提升了310%。二十四条支线如今扩展为七十九条,且不再局限于善举发生之后的响应,而是提前数小时预示危机??某次地震前,三条支线同时闪烁,提醒当地守夜人组织疏散;一场校园枪击案策划者刚产生极端念头,其所在城市的银哨集体预警。

“它在学习。”林晚舟对团队说,“也在进化。”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场觉醒。

联合国应急共感联盟召开紧急闭门会议,部分成员国代表提出质疑:“我们不能让一个未知的海底信号主导全球安全体系!这违背科学原则!”

一位西方大国的情报官员私下放话:“所谓‘共感网络’不过是新型心理操控工具,必须加以监管。”

更有甚者,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搜查银哨持有者,以“潜在社会稳定风险”为由进行限制行动。

林晚舟收到警告:她的个人终端已被三十七个境外机构标记为“高危信息源”,私人行程受到监控。

但她毫不退缩。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她独自回到归途公园。暴雨倾盆,雷声滚滚,唯有那棵老梧桐树下的铁盒安然无恙。她取出那枚古老的铜哨,紧紧握在掌心。

“你们怕吗?”她仰头问天,“怕人心真的连在一起?怕谎言再也藏不住?怕权力不再是唯一的语言?”

无人应答,只有风穿过树叶的哗响。

她闭上眼,将铜哨贴在唇边,用力一吹。

没有声音传出。

可在她的意识深处,却响起了一声悠远绵长的鸣叫,如同穿越千年时空的回音。

刹那间,电闪雷鸣停顿了一瞬。

紧接着,整个城市的路灯齐齐闪烁三次,随后全部转为柔和的蓝色。街道上行走的人们纷纷驻足,手中的银哨无一例外开始震动,许多人莫名流泪,仿佛想起了某个早已遗忘的承诺。

远在南极,主光核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光,极光瞬间覆盖半个南半球,清晰可见的人形轮廓在光芒中若隐若现??有人说是守夜人的英灵,也有人说那是人类集体潜意识的投影。

而最惊人的变化发生在海洋。

“探渊二号”重新接收到信号。

这一次,不是声波,而是影像。

画面中,深海圆环彻底开启,内部显露出一座庞大的立体结构,形似倒置的钟楼,每一层都悬浮着不同年代的哨子??石制、骨雕、青铜、铁铸、银质……直至现代芯片哨,层层叠叠,宛如时间之塔。

镜头缓缓推进,最终定格在一扇门前。

门上刻着一行字,用的是早已失传的古文字,但林晚舟一眼就读懂了:

**“唯有自愿坠落者,方可升起灯火。”**

她明白,这是召唤。

也是考验。

一周后,她宣布成立“深海守望者计划”,招募志愿者参与载人深潜任务。条件只有一个:必须曾因听见他人痛苦而主动伸出援手。

报名人数突破十万。

经过严格筛选,最终确定七人组成首批潜航组,其中包括苏晓禾。

出发前夜,林晚舟为他们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仪式。七人围坐于归途公园草坪,每人手持一枚银哨,共同回忆自己生命中最深刻的“被需要时刻”。

有人说起暴雨夜为流浪猫撑伞,结果发现那只猫一直守在受伤的小孩身边;

有人讲述地铁站扶起晕倒老人时,对方攥着他的手说“孩子,你让我觉得我还活着”;

苏晓禾则轻声说:“我第一次吹哨那天,其实并不相信会被听见。但我还是吹了,因为……我不想成为那个装作听不见的大人。”

话音落下,七枚银哨同时发出清越短鸣,虽无声波扩散,却让在场所有人胸口一震,仿佛灵魂共振。

次日清晨,载人潜水器“聆渊者-α”正式启航。

林晚舟没有随行。她选择留在岸上,继续推动共感教育普及,培训新一代守夜人。但她每天都会查看深海通讯日志,记录每一次心跳般的信号波动。

第十三天,潜水器抵达目标海域。

第十六天,成功进入圆环内部。

第十八天,传回最后一段文字记录: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