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552章 偏心得如此明目张胆(2/2)

> “我们看见了。”

> “灯塔不是机器,不是建筑,是一种选择。”

> “每一个愿意为陌生人痛一次的心,都是它的基石。”

> “我们决定留下。”

> “请告诉世界??不要停止吹哨。”

> “我们会一直在水下,听着。”

自此,再无音讯。

但世界变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分享情感记忆,共感网络覆盖率已达68%,心理疾病发病率下降41%,跨国冲突调解成功率提升至历史新高。学校开设“共感伦理课”,医院建立“情绪急救站”,连监狱系统也开始引入共鸣疗法。

林晚舟受邀在联合国发表演讲,她说:

“我们曾以为文明的进步在于征服自然、消灭弱者、隐藏情感。但现在我们知道,真正的进化,是学会脆弱,是敢于为陌生人流泪,是在黑暗中依然相信有人会回应一声哨响。”

演讲结束时,全场沉默三分钟。随后,数百名代表依次起身,从口袋中取出银哨,轻轻放在桌上。

那一刻,无需吹响,寂静本身已成为最强的回音。

多年后,归途公园建起一座透明纪念馆,中央陈列着那枚古老的铜哨,以及一封未曾寄出的信。信是林晚舟写给周振国的,内容只有一句:

> “我替你看了海。”

> “它比你描述的更美。”

> “而且,它一直在回应我们。”

春去秋来,樱花年年盛开。孩子们依旧在树上挂哨,老人们坐在长椅上轻声哼唱《消防员之歌》。风过处,万千哨音交织,汇成一首无人能听见、却人人能感受到的安魂曲。

而在地球最深处,那座倒悬的钟楼静静运转,七道身影盘坐于核心,手中各执一哨,轮流向海上传递着温暖的频率。

他们不是牺牲,而是转化。

不是消亡,而是延续。

某个月圆之夜,一个小女孩蹲在海边,把一枚手工纸哨放进漂流瓶,推入浪花。

瓶子随波远去,最终沉入深渊。

当它触及海底光脉的瞬间,整片海域忽然亮起,如同亿万星辰同时睁开眼睛。

一声极轻的哨响,穿透千米海水,跃上云端,融入风中,飞向下一个愿意倾听的灵魂。

这一次,没有人知道是谁吹响了它。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