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550章 说不出口的苦衷(2/2)

他们继续前行,最终来到一间圆形大厅。中央悬浮着一颗小型光核,颜色偏紫,脉动极不稳定。而在控制台前,坐着一个佝偻的身影。

老人穿着褪色的科研服,头发花白如雪,双手缠满绷带,似乎长期承受高温灼伤。他缓缓转过头,目光落在林晚舟脸上,嘴角竟扬起一丝笑意。

“你长得很像她。”他说,“你妈小时候,也总爱把哨子含在嘴里跑来跑去。”

“外公?”林晚舟声音哽咽。

“我没资格让你这么叫。”老人摇头,“这些年,我一直被困在这里。当初为了保护数据核心,我将自己的意识与本地光核绑定。可能量不足,无法传输出去,也无法完全清醒。只能靠偶尔捕捉到的共鸣波动维持意识碎片……直到你吹响黑哨。”

他抬起手,指向空中那颗紫色光核:“这是我用残余资料重建的‘次级灯塔’,功率只有南极主核的3%。但它有个特殊功能??能接收‘未完成的执念’。”

“什么意思?”

“那些没能等到救援就死去的人,他们的不甘、遗憾、牵挂……都会在这个空间留下印记。我收集了三十多年,超过十万条灵魂残响。它们本该消散,但我把它们封存了,因为我始终不甘心??为什么总要等到灾难发生才有人吹哨?为什么不能提前预警?”

林晚舟心头一震。

“所以这次地壳异动……是你做的?”

老人点头:“我释放了一部分执念能量,制造人为地质扰动。目的只有一个??逼你们正视一个问题:现在的共感体系,太过依赖‘事后响应’。我们必须学会感知‘即将发生的痛苦’,哪怕它还未降临。”

“可你这样会害死无辜的人!”

“比起未来可能的大灭绝,这点代价值得。”他语气冰冷,“你以为现在的和平是真的稳定吗?数据显示,全球共感指数正在缓慢下滑。娱乐至死、情感麻木、信任崩塌……再过十年,或许连五十人都凑不齐。到时候,真正的大灾来了,谁来吹哨?”

林晚舟沉默。

她想起会议上那些拒绝参与的专家,想起社交媒体上对“共感迷信”的嘲讽,想起孩子们不再相信“风中有声音”的冷漠眼神。

也许,外公是对的。

但她不能接受以制造危机换取觉醒的方式。

“有没有别的办法?”她问,“不用伤害任何人。”

老人冷笑:“有。让所有人自愿献出一段最珍贵的记忆,存入燃料库,形成永久性情感基底。但这意味着,他们将永远失去那份温暖的感觉??婚礼的喜悦、初恋的心跳、孩子的第一声爸爸……你敢推行吗?”

林晚舟看着提案草稿上那只蓝光纸鹤,久久无言。

这时,苏晓禾走上前:“我可以试试。”

她摘下手环,连接终端:“我不是什么英雄。我只是记得,妈妈说过,当年洪水退去后,她在废墟里捡到一枚银哨。她不知道是谁留下的,但她每天晚上都抱着它睡觉,因为它让她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在乎陌生人的生死。”

她闭上眼,开始回忆。

画面通过共感系统投射而出:年轻的母亲蜷缩在倒塌的屋檐下,怀里紧紧搂着婴儿。外面风雨交加,忽然,一阵哨音穿透雨幕,由远及近。几分钟后,一名消防员破门而入,将她们救出。

那一刻的情感,纯粹而炽热??是绝望中被拯救的感激,是对未知恩人的终生铭记。

这段记忆化作金色光流,注入紫色光核。

奇迹发生了。

光核颜色逐渐由紫转蓝,脉动趋于平稳。更令人震惊的是,它开始向外发射一种新型频率,柔和却不容忽视,如同母亲哄睡孩子的呢喃。

几秒钟后,全国范围内,所有佩戴银哨的人都感到胸口一暖。

无数人停下脚步,望向天空。

一位正在吵架的情侣突然抱住对方痛哭;一个准备跳楼的抑郁症患者放下了手机,拨通了心理援助热线;一所学校的操场上,孩子们自发围成圆圈,齐声哼唱起《消防员之歌》。

而在青藏高原的地底,抬升的地块缓缓回落,应力曲线回归正常。

外公怔住了。

“你……改变了规则?”他看向苏晓禾。

“我没有改规则。”女孩微笑,“我只是证明了,最强大的能量,从来不是牺牲,而是传递。我不需要失去记忆才能贡献爱??我可以边记住它,边分享它。”

老人眼中闪过泪光。

良久,他轻叹一声:“或许……我真的老了。”

他启动自毁程序,将毕生研究资料全部上传至南极主系统,随后切断自身与光核的连接。

“告诉世人吧。”他说,“守夜人不需要殉道者。只需要一个个愿意在黑夜中点亮微光的普通人。”

光芒吞没他的身影。

当林晚舟一行人走出山洞时,暴风雪已停。晨曦洒落雪峰,宛如神谕降临。

回到守夜人学院,她重新打开那份提案草稿。

提笔,在签名处写下四个字:

**“我们都在。”**

然后,将第三条修改为:

> **设立“微光奖”,表彰那些在平凡生活中选择相信、倾听与回应的普通人。**

窗外,阳光正好。

城市另一端,一个小女孩踮起脚尖,将一枚亲手打磨的银哨挂在归途公园的树上。

风吹过,哨子轻轻晃动,发出一声细不可闻的鸣响。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