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20 李亨称帝(4/4)

玄宗闲来无事登上长庆楼,全城街景历历在目,楼下过往的士民常在楼下高呼万岁。

玄宗一听心里高兴,也会挥手致意,甚至摆下酒席,请老百姓到宫中一聚。

玄宗整日与外人来往,实际上已对肃宗形成威胁。

你都退休了,还和朝中官员交往甚密,意欲何为啊?

肃宗看在眼里,嘴上不说,心里肯定不放心。

这时,宦官李辅国就对肃宗进言,太上皇结交外人,陈玄礼、高力士更是日夜图谋不轨,对陛下不利,不可不防啊。

言外之意,要提防唐玄宗复辟。

李辅国与唐玄宗早就有过节,他出身闲厩马家小儿,相貌奇丑无比,本是高力士的手下,不得重用,被打发到太**中。

后来他扶持李亨上位有功,又是新君心腹,就此青云直上,早想对轻视自己的玄宗一党展开清算。

宦官掌握兵权、左右朝政,正是自李辅国开始。

这么一个睚眦必报的小人,正好可以帮皇帝干脏活。

李辅国向肃宗建议,兴庆宫建在市井之中,宫墙低矮,不适合太上皇居住,不如请他老人家到太极宫居住,那里深宫大院,戒备森严,又可杜绝小人蛊惑,岂不两全其美。

太极宫与兴庆宫的情况可谓天壤之别。

太极宫位于大内之中,北面是禁苑,南面是朝廷办公场所,东面是太子的东宫,西面是宫女住的掖庭宫,几乎与世隔绝,玄宗到那儿表面上备受优待,实际上如同软禁。

唐肃宗什么反应呢?

史书说,“上不听”

,也就是犹豫不决。

李辅国在宫中多年,知道上司不明说,不代表不同意。

他先出手试探肃宗的真实意图,假托敕令,命人从兴庆宫取走290匹马。

马是战略物资,打仗必备,当然不能放心交给玄宗。

兴庆宫本来有300匹马,一下子就剩下10匹,玄宗看着空荡荡的马厩,无可奈何地对高力士说:“吾儿为辅国所惑,不得终孝矣。”

肃宗对李辅国越权的举措,没有任何表示,基本上已是默许。

李辅国见状,更加胆大妄为。

有皇帝撑腰,这事儿就好办了。

上元元年(760),李辅国派人到兴庆宫传话,说肃宗请玄宗到太极宫游玩。

玄宗不敢拒绝,随李辅国走到睿武门,突然出现500名持刀的骑手拦住去路。

玄宗大惊失色,李辅国这才傲慢地说:“皇帝认为兴庆宫地势低洼狭窄,请太上皇迁居太极宫。”

经过马嵬之变,玄宗对兵变都有心理阴影了,吓得差点儿从马上摔下来。

危急关头,一旁的高力士赶紧上前扶住玄宗,痛斥道:“五十年太平天子在上,李辅国何得无礼!”

之后又以太上皇的名义发布诰命,对眼前500名骑兵表示宣慰:“诸将士各好在!”

众将士这才以为太上皇余威尚在,不敢轻易得罪,纷纷收刀叩拜。

高力士知道事情无法挽回,眼下只能先保玄宗安全,于是饬令李辅国与他一起为太上皇牵马。

李辅国虽不情愿,但也不敢太过放肆,只好和老上司拉起缰绳,护送玄宗进入太极宫。

等到李辅国带兵退出后,玄宗对高力士感激地说:“若不是将军,我就要成刀下鬼了。”

从此,唐玄宗被软禁到太极宫,彻底与外面的世界失去联系。

太极宫中,只有肃宗安排的百余名宫女负责洒扫,几十名老弱残兵负责护卫。

一向仗义执言的颜真卿代表百官上表,问候玄宗的起居情况,立马被撤去刑部侍郎的职务,贬为蓬州长史。

不几天,高力士以“潜通逆党”

的罪名被流放于巫州;陈玄礼也被勒令致仕;肃宗病重之际,玄宗死于西内,只比肃宗早十三天。

据《杨太真外传》记载,玄宗的宫人夜半听到玄宗寝室传来异响,早上玄宗便去世了。

玄宗朝的政治险象环生,身为太子的李亨更是如履薄冰。

自己无依无靠,却意外获得太子之位。

面对强势的父亲和奸臣的陷害,必须时刻小心,保持高度的警惕。

最终凭借安史之乱的变局,顺利登上帝位,但依然摆脱不了父亲的阴影。

在他心中,父亲对他的威胁甚至高于叛军,因为与玄宗争权,延误了许多与叛军作战的时机。

在玄宗回到长安后,对其仍然保持高度警惕。

毕竟玄宗以军事政变上台,且执政近半个世纪,存在巨大的影响力,随时可能发动政变,夺回属于他的权力。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