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章 苦心孤诣(1/2)
车永很保守地估计,在沰河建蔬菜大棚,一个六分地大的大棚,仅一个冬季,纯收入三五千元很轻松。
到春季蔬菜大棚还是高收入,即使大棚不能发挥作用的夏季,种蔬菜的收益也比种植小麦的好,一年下来收入少则五千多则一万。
车永的估算是按照他这两年的大棚种植经验算的,他们那里在家家搞蔬菜大棚的情况下,竞争比较激烈,一个大棚一年下来至少还能挣五千元呢。
这里现在没人开始搞,冬春季的新鲜蔬菜全靠菜贩子从外边贩运,肯定比他们那里的行情好,收入自然也高,翻一倍的收入很有可能。
一家两口子搞蔬菜大棚,仅一个冬季下来就是能挣三五千元,这也了不得啊,比县长都挣得多。
若不这样,就现在他们靠种植小麦等的收入,一年整个种植季节下来,收入连一千元还达不到呢。
可车进当初琢磨搞蔬菜大棚时,预想的比车永说好的多,感觉搞一个蔬菜大棚,一个冬季下来怎么也能挣一万元吧?
蔬菜大棚的产量,同等面积下,在沰河与在田县是一样的。
如果种植的品种也一样,收入多少就得看行钱了,行钱好收入就高。
田县那边,冬春季的蔬菜除了要供应卫安市,还要往京城供应,种植面积很大,可行钱都被菜贩子控制,真正菜农的收益并不是很大。
车进对种植蔬菜大棚是标准的外行,他预想一个大棚一年下来应该能挣上万元,真是瞎估计的。
不过与车永讨论后。
车永对他这瞎估计还挺赞同呢。
说搞好了还真有可能。
这就必须要垄断沰河县冬春季的新鲜蔬菜市场。
不让菜贩子搅乱市场价格。
但要想垄断没有三几十个大棚做不到,车进一下不准备建那么多。
因为建三几十个大棚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建起来交给谁用,一个是筹建的资金从哪里来?
车进要建六个大棚,是因为只有五个女人的家人需要扶助,而两个一般的劳力只能照看好一个一亩以内的大棚,所以加上车永的那个,现在只能建六个。
有六个大棚。
虽然达不到垄断整个市场,但也不必担心菜贩子会把生意搅黄。
冬春季里,菜贩子从外边跟菜农拿菜,价格也不会太低,加运费和损耗价格就有可能翻倍了。
把这里大棚的蔬菜价格,定在跟菜贩子运抵沰河的价格一样,把菜直接卖给菜贩子就行,菜贩子肯定乐意接收,这样不仅菜新鲜易保存,还省事呢。
恐怕会抢着要。
就按菜贩子运抵沰河的成本价算,就多了运费和损耗这部分钱。
这收益已经是田县那边大棚的一倍了。
按六分地的算,按行情最差的年限算,一个冬季至少能挣五千元,价格略降的春季还能收入一到两千元。
到了秋季,菜棚前边留出的开阔地也有了收获,再不济有了口粮。
一年下来两口之家,有吃有喝还能挣七八千元,在这时候的沰河算是高收入了,一般的干部远远达不到,给个机关干部都不换呢。
这时候搭建的蔬菜大棚材料比较简陋,搭建的棚子一般是宽六米到八米,长没限制,是根据自家的地头确定,四五十米或更长一些的都可。
车永告诉他,建一个宽八米长五十米的蔬菜大棚,就是六分地大的,建一个大棚的费用总共不到一千元,其中花钱最多的是大棚旁边的一间简陋房子和北面的三十米砖墙。
他们老家那边,建大棚都是自己动手,花钱都花在材料上。
这里如果没人手,就得雇人建,这样就得多出一份工钱了。
车进是要给自己女人的家人建大棚,要建就要像模像样,准备花得钱就更多。
比如大棚旁边的一间屋子,一般都是建很简陋的房子,能住人即可,不讲究好住不好住。
车进不仅是帮自己女人的家人发财致富,也要让她们的家人有一处舒适的居室,打算建很好住的房子,而且还是建一堂一屋两间。
屋里专门住人,堂屋管发货和存放一些蔬菜,不然挣了钱受了罪就没啥意义了。
这样算下来,两间房子加大棚,怎么也得三千多元。
不算车永的,光是那五个大棚就得一万五千元甚至两万元。
按说车进应该不缺那两万元,但他最近的动作大了些,两万元也很紧张,所以就不敢张罗多建。
为了建蔬菜大棚,车进与车永还让高明春带着专门到地里面看了看。
现在正好刚收了麦子,正是动工开建的最好时节,建好就种,赶到冬季第一茬的蔬菜就可上市了。
张欣和绿玉家里的,就建在她们自家的地里。
看过之后根据俩家地头的东西宽度,决定给张欣家建七分地的大棚,给绿玉家建八分地的大棚。
张欣家的,直接以他的名义帮助建的,他与张欣家的关系特殊,怎么帮助都师出有名。
而绿玉家的,也是打算以车进的自己的名义去帮助,他现在与绿玉的关系,在火锅店那边亲热地出出进进的,自然瞒不过绿玉的家人。
绿玉的家人不知道他们发展到哪步了,但知道绿玉很喜欢车进,车进也很喜欢绿玉。
这是绿玉一家乐于见到的情况,但最终绿玉能不能嫁给车进,他们也不敢有多大的希望。
但如果车进现在就乐意当“冤大头”
出巨资,他们肯定乐得如此呢。
不出钱就获得一个挖钱的蔬菜大棚,还有两间非常好的大正房,谁不乐意呀?
反正高明春听后是非常喜欢,开始把车进当作了未来的连襟。
高明春那七亩多的上水好地,比那两家地头的东西宽度宽了一倍有余,正好可以建两前两后九分地大棚四个,车进就把那块地全“承包”
了。
不过是没有承包费。
高明春死活非要让车进白占。
因为他现在就是租给别人种了。
人家一年下来也就给他十几袋白面,满足供应他冬季储存的大白菜之类的。
车进让他踏上发大财的道路,这也算是点感谢吧。
何况车进这个没影踪的“女婿”
给岳家还花了那么多的钱,他这个现在唯一的正牌女婿,出点地还能跟人家收钱?
给顾敏丽母亲建的大棚,是车进的钱顾敏丽的名。
给南凤舞和七七家建的,名义上是车进自己的,让她们的家人下来承包。
适当收点承包费,南凤舞和七七领情就行了。
叶晴家暂时不需建,因为叶晴名义上的父亲那个村官还不想丢。
大棚的事情,把地丈量后车进就画了规划图,房子交给张欣的姐夫去做,包工包料,一切都给建好,完工就能住人。
建大棚就让堂哥车永负责,先到外边采购大棚龙骨、薄膜、防寒帘子等等,然后指点泥工怎么做。
车永这次不是空手来的。
除了拿来一些当地的土特产之外,还带了两千元的现金。
是专程来感谢堂弟了。
他一个全瘫在床的废人,堂弟让他又变得活蹦乱跳,附加还让他更年轻更有精神,仅那一千元的酬谢感觉过意不去。
只是车进没有要堂哥的钱,现在这点钱对于他来说,真是毛毛雨。
他让堂哥把那钱用于建大棚,不够他还可以借一部分,让堂哥把嫂子也接来,在这里一边指导那几家种植,一边自己也弄个大棚发财,把老家的大棚让给大伯和二堂哥,省得他们的大棚不够种。
车永对车进给予的恩惠,已经无法用钱衡量了,别说留在这里是让他发财,就是一分钱不挣替兄弟白忙乎也心甘情愿。
感激涕零中,只要兄弟交代的事情,都倾尽全力去完成。
在车进开学这天,建房子的事情已经行动起来。
同时这天张凯那边回话了,城关镇已经搬迁到新址,旧址可以让他接手了。
张凯打上去的报告,催促下县里同意把旧城关镇出售给私人,然后他随即就召开了镇党委会议,决定了整体出售,不论大小一间房统一按一千元算,整算六万六千元。
这价格不高,但也比较合理,因为最多的房子都是矮小的旧房子,那房子不值一千元,三间卖两千元就不错了。
只是前边的两处大厅值钱,一处大厅卖两万元都有人抢,而且有些人早就瞅着那两处了,还给张凯送礼想拿到手,只是张凯无论如何是要卖给车进的。
城关镇的会上还确定,买家先付三万元签了契约,等到相关的正式手续下来之后把尾款一次付清。
上午传来的消息,中午吃过饭车进拿出三万元交给车永,还是高明春陪着办的。
等下午放学回来,车永也给他拿回契约了,便急着要去看看,而且还要安排人去看守。
车永这两天住在酒厂吴梅和顾敏丽的宿舍里,这样正好去那边看守,只是车永马上就要外出采购,而且诺大的几处院落一个人看守不过来,车进准备让张大伯两口子也过去,好把书店的这边的房子给火锅店腾开,等到大棚建起来再搬到大棚那边,到了那边就长久了。
陈玉珍父母一家随后也要搬过去,搬到后院筹建印刷厂。
前些天陈泰听女儿说,车进让他自己建一家小型是印刷厂,感觉真的能挣钱,很有信心也很是欢喜。
何况是车进说出来的,更是言听计从,只是手头没有筹建资金。
车进把张凯的送的五千元让陈玉珍拿回去了,还向陈玉珍保证,缺多少资金跟他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