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书友树懒王子关于夏国建制的讨论(2/3)

扩张,一定要有效地摧毁当地的高等文明,破坏原本的社会阶级认同模式。

在确立自身的统治地位时,同时注意拉拢被征服者中原本的“低位者”

或“不坚定者”

,且要反向同化对方。

要避免自身的军人被“日常生活事务”

所消磨(生产由被征服者奴隶进行),始终保持自己的战斗力。

还有,征服的“红利”

要普及到所有本民族军人,增加凝聚力,认同感。

不能领导者得享富贵,而士兵流血牺牲却毫无所得(甚至地位低于投靠自己的被征服者) ----------------------------------------- 扩张,并不是要永无休止的扩张疆域。

以华夏而言,天然的地理地貌限定了“汉本土”

固有安全疆域。

在此基础上的扩张,是为了替“汉本土”

增加战略缓冲,安全防御范围。

同时,利用被征服殖民地的物质资源,减轻本土人民的生活压力,保证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坚决不能将本土与殖民地“大一统”

!!!

大一统后统治成本太高,而且无法高度压榨对方促进自己。

) 另外,扩张的过程中,将自身的文明传播出去,同化改造当地土著的心灵。

即使将来由于其它原因,汉人离开当地,那些当地土著也已经彻底丧失了本身的民族灵魂,会不自觉的对汉人有认同感,亲近感。

(君不见印度阿三对主子大英至今念念不忘,君不见非阿拉比亚民族的穆斯林之歇斯底里的虔诚。

) 当然,如果能够彻底“梳理”

当地,那么“净化”

后的“新汉地”

自然会成为汉人牢固不可分割的固有领土。

(君不见加拿大,澳洲,南北美)(嗯,不一定是一个政府,但肯定是一个民族。

) 日期:2011-11-1417:34支持[0]反对[0]【引用】

【快速回复】

发表人:树懒王子 树懒王子 等级:8 发消息5、随想随写..........................

一个帝国内部的问题,无非是军权,财权,民政以及平衡。

军队要牢牢掌握,人事问题很重要。

所以俺帖中建议设立“直管式”

的“军校”

体系,以及“封爵院”



这主要是解决了某一军事集团的领导人继承问题。

对这一问题,中央天子一定要有发言权,但不能有决定权。

既给了军头们自己选择继承人的机会,又不是完全放任自流。

如此,可以避免“军阀化”



另外,就是解决了军队中非领导人继承者的“晋升”

问题。

要给他们向上的机会,不能使利益集团“固化”



但是,同时要避免“小集团”

话。

所以,不减原封地,以军功封爵另封它地。

军队战斗力的保持,必须有战斗才行。

但士兵们也是人,总不能让他们平时种地放牧,战时抛弃妻子,自掏腰包上前线流血拼命吧。

所以,放弃屯田,府兵,卫所这些政策吧,坚定地“骑士化”

“贵族化”

吧!

(种地放牧让奴隶们进行吧。

) --------- 财权,比较赞同“二税制”

,呵呵,也就是“国税”

“地税”



不能不给地方甜头利益,强干弱枝只能是取死之道;但天子也不能没钱,否则明朝皇帝们的尴尬处境前路未远。

--------- 民政,比较欣赏汉朝制度,要给地方放权。

但也不能丧失中央的干预能力。

(“流官制”

不可取,但完全听凭地方自治也不现实。

) 科举上多分分科,细化些,让读书人们有多种选择。

政府划分上也细化些,“按专业取职”



其实,个人感觉古代社会平时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民政问题。

小问题地方上自己解决,大问题日常也很少会有。

只有天灾什么的,才需要中央干预。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文官们邀名清谈的缘故,实在是没事闲呵....

) ------------------------------- 平衡。

乱世结束的安定生活一定会导致文官势力的崛起,而有限的“社会财富资源”

又一定会导致文官势力压迫排挤武人阶级。

而“扬文抑武”

乃知“以文御武”

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身死国灭”



所以,文人势力一定会抬头的。

但要控制他们,防止文人集团过度壮大。

不过也不能不给他们机会(所以才有上面的“政府划分细化”

),因为“穷文富武”

,文人大都是穷人出身,发家致富是一定的需要。

不给穷人晋升的机会,导致的后果是无法想象的。

嗯,这也要求了“军校”

的“全国化”

“制度化”

“规模化”



呵呵,给穷人们“弃文从武”

的机会吧!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