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鄂州城市布局初探(9/9)
《宋史》卷二四七《赵善俊传》略同,北京:中华书局校点本1985年版。
]这里的火巷由此开通并得名。
商业之外,其它各行各业、娱乐消遣以及城市病态行业也都兴盛。
屠者朱四、鄂渚王媪等都在南草市经商营业,其中王氏是“三世以卖饭为业”
。
[《夷坚志》甲集卷八,??
页。
]鄂州都统司医官滑世昌,大约是因为医术较高,又敢于收受,因而“居于南草市,家赀积万。”
[雍正《湖广通志》卷一二○《杂纪》。
]南草市建有楚楼等休闲观光的场所。
[《舆地纪胜》卷六六《鄂州?
景物》“楚楼”
条。
]不仅“酒垆楼栏尤壮丽”
,[范成大:《吴船录》卷下,《范成大笔记六种》,北京:中华书局校点本2002年版,第226页。
]娼妓空间也与集市为伍,占有一定的位置和份量。
刘过诗称:“黄鹤山前雨乍过,城南草市乐如何。
千金估客倡楼醉,一笛牧童牛背歌。”
[刘过撰,杨明点校:《龙洲集》卷四《七言律?
喜雨呈吴按察》之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本1978年版,第27页。
]甚至有“赃败失官人王训”
,“居于鄂州南草市,卖私酒起家,妻女婢妾皆娼妓,……鄂州人呼训家为淫窟,又呼为关节塌坊。”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三六《炎兴下帙》一百三十六,绍兴三十一年十月二十四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36页。
] 总地来看,与中国其它城市一样,宋代鄂州城的平面布局蕴涵着自然、社会与人文等多重意义,它的形成与演变,受地理环境、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经济发展、时局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江汉交汇、倚山面江的独特地貌是鄂州城市布局的环境基础;以行政权力为中心,突出官衙的地位,重视秩序、形胜、阴阳等复杂的制度、思想与理念,对城市布局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两宋的政治、军事局势和经济的发展,则为鄂州城市的布局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原载韩国《中国史研究》第40辑,200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