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鄂州城市布局初探(3/9)
山川形胜历来是官员士夫、文人墨客登临吟咏的最爱,黄鹄山间建有众多的楼台亭阁,子城路府(州)衙署一带尤为集中。
最有名者为黄鹤楼。
“在子城西南隅,黄鹄矶山上。”
黄鹤楼“因山得名”
,“自南朝已著”
,最初是用作战守的瞭望楼,后来引出许多相关的神话传说,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抒怀的对象。
唐代是黄鹤楼的极盛时期,“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依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唐)阎伯里:《黄鹤楼记》。
引自:《文苑英华》卷八一○,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66年版。
]李白、王维、贾岛、白居易等名家都有佳作传世,崔颢的《黄鹤楼》诗更是千古绝唱。
入宋以后,有关黄鹤楼的诗文、碑记仍然不少,并有一幅界画,至今尚存。
画面可见,黄鹤楼已成建筑群体,主楼周围有小轩、曲廊、重檐华亭环绕;楼群雄峙在紧连城墙的高地上,俯瞰大江,江面波涛相逐,船桅耸立。
[参见: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武汉市志?
文物志》“古建筑?
亭台楼阁”
,第42~43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但南宋以后,黄鹤楼“楼已废,故址亦不复存”
。
[《入蜀记》第五,??
页。
] 宋代鄂州城为数众多的楼阁中,声名最高的是南楼。
“南楼,在郡治正南黄鹄山顶,中间尝改为白云阁。
元祐间知州方泽重建,复旧名。”
[《舆地纪胜》卷六六《鄂州?
景物》。
]南楼“制度闳伟,登望尤胜,鄂州楼观为多,而此独得江山之要会。”
[《入蜀记》第五,《渭南文集》卷四七,第2443页。
]宋代文人在鄂州的登楼咏唱之作更多的是有关南楼而不是黄鹤楼的,其中不乏名人名作,如黄庭坚诗《长句久欲寄远因循至今书呈公悦》、范成大诗《鄂州南楼》。
黄庭坚诗称:“江东湖北行画图,鄂州南楼天下无。
高明广深势抱合,表里江山来画阁…”
[黄庭坚著,刘尚荣校点:《黄庭坚诗集注·山谷诗集注》(以下简作“山谷诗集注”
)卷一八《古诗五十首》,中华书局校点本2003年版,第632页。
]将南楼的恢宏气势描写得淋漓尽致。
范成大的《鄂州南楼》:“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飞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揺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
[范成大:《范石湖集·诗集》卷一九,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本1981年版,第274页。
]俨然一幅江山市井风俗画。
南楼在黄鹤楼之东偏南,二楼之间有涌月堂,涌月楼以北有西爽亭,“下临岩壁,有唐时及庆历间磨崖题字”
。
[《舆地纪胜》卷六六《鄂州?
景物》。
]南楼之西是仙枣亭,传说中仙人为太宗采摘大枣之处。
黄鹤楼的西边有石照亭,一名石镜亭,因“临崖有石,如镜,…每为西日所照则炯然发光”
而得名。
[《舆地纪胜》卷六六《鄂州?
景物》。
] 楼台亭阁多在官衙附近,隶属于官府。
例如: 总领所,“有清景堂[《舆地纪胜》卷六六《鄂州?
景物》。
清景堂又作“景清堂”
,同书同卷:“景清堂,在总领所。”
]、正已亭、应轩、憩轩、跨碧、梅阁等处”
,有楚观楼[《舆地纪胜》卷六六《鄂州?
景物》:“楚观,在总所,即奇章亭旧址。”
同书同卷“奇章亭”
条称:“在州治东南一里子城上。”
奇章亭在北宋时尚是一处佳景,贺铸《庆湖遗老诗集》卷八《五言绝句》“江夏八咏”
之一即咏奇章亭,诗称:“亭揭奇章榜,斯民孰去思,多惭羊叔子,涕泗岘山碑。”
??
本。
南宋时亭废,《入蜀记》卷三:“与统纾同游头陀寺,……自方丈西北,蹑支径至绝顶,旧有奇章亭,今已废,四顾江山井邑,靡有遗者”
,第??
页。
]、生春楼[《舆地纪胜》卷六六《鄂州?
景物》:“即上酒库也。”
]、清美楼、曲水亭、乔木亭。
又有北榭,“在设厅后,因山为之,与南楼对”
;烟波亭“在设厅后、北榭西,外瞰长江。”
总领所东北的楚望,黄鹄山顶的楚观,“亦隶本所。”
[《舆地纪胜》卷六六《鄂州?
景物》“楚望”
条:“在总领所东北。
又黄鹄山顶有楚观,亦隶本所。”
以下有关楼阁的资料,除特别作注的以外,皆出自《舆地纪胜》卷六六《鄂州?
景物》。
] 转运司“有副使,判官”
,设东、西二衙。
东衙有一览亭、跨鹄亭、乖崖亭。
[乖崖亭是用来纪念荆湖北路转运使张咏(自号乖崖)的。
《舆地纪胜》卷六六《鄂州?
古迹》“乖崖亭”
条:“在漕东衙之后。
李焘设张忠定公像于其上,有文记之。”
]转运司又称漕司,其所在也就称为漕园,据陆游所见,漕园有“依山亭馆十余”
,但“不甚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