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物价和消费水平(2/2)
工程,并山而东,由大慈浦北折至小岭,“凿岭六十五丈”
,“度用钱十五万贯,用捍江兵及诸郡厢军三千人”
,大约需要二年能够建成。
福建、两浙士民,听说要“开石门”
,“万口同声,以为莫大无穷之利”
。
(苏轼《乞相度开石门河状》) (2)文化设施工程:兴建学校是北宋时期全国普遍开展的文化工程。
庆历四年三月,“诏天下皆立学,置学官之员”
。
吉州旧学在夫子庙,校舍狭窄,拟新建学校,筹集到社会捐资“钱一百五十万”
,用劳力“二万一千工”
,“良材坚甓之用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
,新校建成后,学者常有300多人。
欧阳修称赞吉州学舍说:“学有堂筵斋讲,有藏书之阁,有宾客之位,有游息之亭,严严翼翼,壮伟闳耀,而人不以为侈。”
(《吉州学记〈庆历四年〉》)苏轼在《南安军学记》中谈到南安军郡治的学校建设经过,他说“南安之学,甲于江西”
,校舍建设“始于绍圣二年之冬,而成于四年之春”
,“为屋百二十间,礼殿讲堂,视大邦君之居……又以其余增置廪给食数百人”
。
该项工程属官修民助工程,据称民间捐赠了大量的钱款(没有说明具体的数额),而官方投资为“钱九万三千”
贯。
寺院建设。
徐州荐诚禅院,建有“铁浮屠十有三级,高百二十尺”
。
继而又建造“五百罗汉”
,花费“钱五百万”
,平均每尊罗汉的造价为1万,苏轼专门作《荐诚禅院五百罗汉记》,认为:“论首,作事难;作首,成事难。”
“论必作,作必成者,其功名岂少哉!”
钱塘、临安县所管“钱氏坟庙”
,由于庙宇旧屋“木植朽损”
,“一百余年不曾修治,例皆损塌”
,修复工程费用为“一万二千八百九十贯九百九十九文”
。
(苏轼《乞桩管钱氏地利房钱修表忠观及坟庙状》)湘潭县药师院建造“释迦佛、十八罗汉塑像”
,欧阳修说“凡用钱二十万”
。
(《湘潭县修药师院佛殿记〈景祐三年〉》) (3)公署、营房修缮工程:苏轼在任杭州知府时,杭州公署“官舍城门楼橹仓库”
“大段隳坏”
,“使宅楼庑,欹仄罅缝,但用小木横斜撑住,每过其下,栗然寒心”
,“军资甲仗库,尤为损坏”
,“使院屋倒,压伤手分书手二人”
,“鼓角楼摧,压死鼓角匠一家四口”
……苏轼奏请修缮“官舍城门楼橹仓库二十七处”
,需要开“四万余贯”
。
(苏轼《乞赐度牒修庙宇状》) 元祐八年十月,定州驻军曾修建营房四所:一是“修盖营房共四千一百一十七间,据合用材植物料纽估到,计使价钱一万七千六百九贯六百八十文省”
;二是“修盖营房共三千七百二十间,据合用材植物料纽估到,计使价钱一万五千五贯二百八十一文省”
;三是“修盖营房一百一十八间,并合添井眼,据合用材植物料纽估到,计使价钱五百五十八贯一百六十七文省”
;四是“营房共一十六间,据合用材植物料纽估到,计使价钱七十四贯六百一十二文省”
。
每间营房的造价大致为4.
63~4.
03贯钱。
(苏轼《乞降度牒修定州禁军营房状》) (4)城廓建设工程:“宿州自唐以来,罗城狭小,居民多在城外。”
苏轼提出“展筑外城”
工程,即:“展筑外城一十一里有余,役兵及雇夫共五十七万有余工,每夫用七十省钱,召募雇夫及物料,合用钱一万九千余贯,约五年毕工。”
(苏轼《乞罢宿州修城状》) (5)漕船工程:北宋为了保证京城汴梁的粮食供应,需要调拨江淮大米,南粮北运要仰仗江南的漕运业。
漕运一般以“十船为一纲,扬州差军将押赴河阴”
。
载重量“一千石”
的漕船,“每造一船,破钱一千贯,而实费不及五百贯”
。
(苏轼《论纲梢欠折利害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