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3/3)
“记者:免耕播种技术跟传统的耕作技术相比的确有很大的差别,一开始的时候村民们能不能接受这种耕作技术?
刘应禄:不能接受,村里的老年人就不答应,他们说你们青年人这样种田我们从来就没见过。
记者:他们为什么不答应呢?
刘应禄:他们认为这样种田产量不高。
记者:最后大家是凭什么来接受这个的?
刘应禄:经过几年的观望,看到这种耕作不用犁地,省钱省力,还能增产,一亩地可以增产40多斤。”
要让农户真正接受这种全新的农耕方式,需要用事实说话。
青海省互助县农机技术推广站工程师窦全兴介绍:“由于作物秸秆和残茬覆盖地表,减少了雨水地表径流和水分的蒸发。
另外,秸秆腐烂形成大量的有机质,对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
在窦全兴看来,保护性耕作省去了传统耕作方法中的犁、耙、磨、压等好几道工序,每年至少亩均节省种植成本40元,加上亩均增产作物20公斤,采用保护性耕作每亩平均节本增收可达100多元。
并且保护性耕作有利于降低株高,并促进茎秆的稳健生长,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
“保护性耕作这项技术与传统的耕作农业播种的方式相比,主要一个特点就是取消了传统的铧式犁耕翻的工序,把秸秆在土地休闲期留在地表不翻埋在土壤里面,这样对于生态和水土保持,土壤保墒有很大的好处,春季播种以后出苗快、出苗齐,成熟期趋于一致,有增产增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