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三清】(不用看)(2/4)
时玄景未分,天光冥远,浩漫太虚,积七千余劫,天朗气清,二晖缰络,玄云紫盖映其首,六气之电翼其真……进登金阙,受号玉清紫虚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元皇位在玉清,掌括上皇高帝之真。”
总之,从两晋到南北朝时,元始天尊已逐步驾临于太上老君之上,成为道教第一位至高神。
灵宝天尊居“三清尊神”
第二位。
南北朝时《上清》《灵宝》经相继出现太上玉晨大道君、太上大道君。
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列第二神阶中位,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
为万道之主。
《云笈七签》卷一百一的《太上道君纪》《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纪》所记略同,但又稍有差异。
据《灵宝略纪》称:“太上大道君以开皇元年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孕于洪氏之胞,凝神琼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诞于其国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侧,名曰器度字上开元,及其长乃启悟道真,期心高道,坐于枯桑之下,精思百日。
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道君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
……元始乃与道君游履十方,宣布法缘,既毕,然后以法委付道君,则赐道君太上之号,道君即为广宣经箓,传乎万世。”
又据《洞渊集》称:“玉晨道君者,乃大道之化身也。
言其有不可以随迎,谓其无复存乎恍惚,所以不有而有,不无而无,视之无象,听之无声,于妙有妙无之间大道存焉。
道君即审道之本,洞道之元,为道之气,即师事元始天尊,称受道弟子焉。
犹是老君禀而师之矣!
居上清真境禹余天中,降金科宝箓、三洞仙经,付经师郁罗翘真人,传教于万国焉!”
上清、灵宝派新造作的太上道君,依然以“道”
为根,体现了道教以“道”
为最高信仰的思想。
后之灵宝天尊即由太上大道君衍化而来。
哲学意义 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
学说的象征。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
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
。
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
因此“三清”
尊神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位为最尊,《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
从此三气各生,”
据《云簋七籖》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天尊居之。
文曰:“此四种民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
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
天宝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
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宝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
(《云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
同时,道教的三清尊神还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经”
的神化。
《云簋七籖》卷六《三洞经教部》说:“《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洞也。
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
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
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
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2] 编辑本段三清仙尊介绍 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元始天尊(15张)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
尊神之一,道教开天辟地之神,为上古盘古氏尊谓,称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原始天王。
在“三清”
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
《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
。
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
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
的说法,《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
根据道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元始”
之名的是晋葛洪的《枕中书》书中记载:混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
,游于其中。
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
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
并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
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圣母所牿。”
此时,还只有元始天王的称呼。
直到南朝时,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才始有“元始天尊”
之号。
该书第一阶中位神为“上台虚皇道君”
,应号“元始天尊”
,称“玉清境元始天尊”
为主。
但是书中又有一“元始天王”
,列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
《隋书.
经籍志四》始喊予元始天尊以诸神特性,称他“生于太元之先”
。
认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到天地初开,授以秘道,谓开劫度人。
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问相距经四十亿万载,所度皆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诸仙官”
。
隋代道士为天尊取名为“乐静信”
。
隋唐之时,遂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盘古真地位而掀起的说法。
表明道教信徒对元始天尊的信仰。
元始天尊 关于元始天尊的名称,《初学记》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际经》解释说:“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
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二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
《历代神仙通鉴》说:“元者,本也。
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
认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为一切神仙之上,故称“天尊”
。
根据道经的描述,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