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69章 碧血剑(69)(1/3)

[29]袁崇焕〈募修罗浮诸名胜疏〉:“余生平有山水之癖,即一邱一壑,俱低徊不忍去。

故十四公车,强半在外,足迹几遍宇内。”

〈下第〉诗有云:“遇主人宁易,逢时我独难。

八千怜客路,三十尚儒冠。”

从东莞或藤县到北京,约言之曰八千里。

[30]他到浙江嵊县游览时,与好友秦六郎中宵长谈,有〈话别秦六郎〉诗:“海鳄波鲸夜不啾,故人谈剑剡溪头。

言深夜半犹疑昼,酒冷凉生始觉秋。

水国芙蓉低睡月,江湄杨柳软维舟。

自怜作赋非王粲,戛玉鸣金有少游。”

[31]他被派到福建做知县,首先要去谒见总督、巡抚等大官,官样文章,耗时甚多,有诗〈至闽谒大府〉:“侵晨持手版,逐队入军门。

衙鼓三声急,官仪一面尊。

人情今未熟,政事昔曾论。

私谒吾何敢,归来夜未昏。”

又有诗〈初至邵武〉:“为政原非易,亲民慎厥初。

山川今若此,风俗更如何。

讼少容调鹤,身闲即读书,催科与抚字,二者我安居。”

当时做地方官的小官,目标是移风易俗、讼少刑轻,主要工作是征收赋税、安抚亲民。

袁崇焕觉得工作不难,希望清闲一点,可以多读些书。

[32]袁崇焕在〈天启二年擢佥事监军奏方略疏〉中提出招募兵员的要求,宣称:“他日战之不力,即斩臣于行军之前,以为轻事者戒。”

最后说:“如听臣之言,行臣之忠,臣必效力以舒人神之愤。

不但巩固山海,即已失之封疆,行将复之。

谋定而战,臣有微长也。”

他上任后的第一道奏章,便提出了“谋定而战”

的四字要诀,同时也自豪而自信的说:“臣有微长也。”

[33]招募和调集三千名广东兵、六千名广西兵,一共大约花二十万两银子。

据袁崇焕所申请的预算,广东兵要安家、行粮、衣甲、器械等费,每人二十余两。

广西狼兵本来就是兵,所以不发安家、兵甲费用,只需从广西到关外的行粮每人六两银子。

[34]详见王钟翰〈满族在努尔哈齐时代的社会经济形态〉、〈皇太极时代满族向封建制的过渡〉。

[35]孙承宗是袁崇焕的上司,对他很是赏识,两人书信往来,孙承宗待他犹似平等的朋友,孙承宗的诗文集《高阳集》中有不少与袁来往的书信,两人讨论到朝中奸佞,孙的信中说:“吾辈做天下事,只论人不论天,然天道安可诬也。

此一流人,非天去之,又搅多时。

吾辈安得不善承天意,亟为勉图。”

孙认为奸臣佞臣,将来天必去之,目前我们只好自行努力。

又有信云:“此何地,敢爱其身?

此何地,敢不爱其身?

得手教乃快,此惓切也。

当瘁呿时,愿惟少加静息。

自爱,正以爱此耳。”

劝他保重身体。

袁崇焕于崇祯二年被捕,孙承宗有诗感叹,有云:“一缕痴肠看赐剑,几行血泪洒征衣。”

又云:“东江千古英雄才,泪洒黄卷半不平。”

两人是英雄重英雄。

[36]袁崇焕作了两首诗痛悼熊廷弼,大概没有公开,所以幸未贾祸,讨中公然说熊功高遭忌,不送贿赂致死。

这两首诗慷慨悲愤,日后用来吊他自己,也很恰当。

〈哭熊经略二首〉,其一:“记得相逢一笑迎,亲承指授夜谈兵。

才兼文武无余子,功到雄奇即罪名。

慷慨裂眦须欲动,模糊热血面如生(熊被斩首后传首九边,袁崇焕见到熊的首级,面目如生)。

背人痛极为私祭,洒泪深宵哭失声。”

其二:“太息弓藏狗又烹,狐悲兔死最关情。

家贫罄尽身难赎,赂贿公行杀有名。

脱帻愤深檀道济,爰书冤及魏元成。

图遭惨毒缘何事,想为登坛善将兵。”

[37]见李光涛〈清入关前之真象〉。

但此节不见于其他记载,不知李先生有何根据。

[38]《清太祖实录》卷十。

[39]据日人稻叶君山《清朝全史》中所引述朝鲜使者当时在宁远城头的目睹记。

[40]据《胪天颂笔》。

[41]据计六奇《明季北略》中引宁远围城时在鼓楼前开店的一名花椒商人所述。

[42]据梁启超《袁崇焕传》。

该传中叙述清兵败退后,“崇焕复开垒袭击,追北三十余里,清军大乱,死者逾万人。”

与其他资料不符,今不取。

[43]袁崇焕〈祭觉华岛阵亡兵将文〉:“慨自战守乖方,屡失疆土,天子赫然震怒,调南北水陆舟师,谓尔乘船如马,遂调之来为进取也。

据尔等间关远至,岂不欲灭此朝食,一航而金瓯复归,再航而黄龙扫哉?

奈未尽其用而敌即来。

冱寒之月,冰结舟胶,窘尔之所长,乌得不及于难?

说者谓谋之不臧。

不臧固不臧矣,然排山倒海之势,以十八万而临数千之水卒,即臧可奈何?

而尔等计无复之,愤然以死,略无芥蒂,视当年之弃曳倒奔者,加一等也。

人之罪至死而免,人之品至死而定。

今将略尔罪而嘉乃忠,请命于天子,谅为之恤,所以不没汝等者,良有在也。

吁嗟,巨浪茫茫,空山寂寂,皆汝等忠灵之所栖荡也,望故乡以何日?

即转劫而无期,苒苒游魂,何不相结为厉,歼雠泄愤?

在生之志,藉死以伸,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尔其勉之。

不腆之奠,涕与俱之。

尚飨。”

[44]清人所修的《明史·袁崇焕传》中说:“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

诸将罔敢议战守。

议战守自崇焕始。”

[45]《明史·满桂传》:“桂椎鲁甚,然忠勇绝伦,不好声色,与士卒同甘苦。”

《明史·赵率教传》:“率教为将廉勇,待士有恩,勤身奉公,劳而不懈,与满桂并称良将。

二人既殁,益无能办东事者。”

[46]袁崇焕奏章中说满桂“意气骄矜,谩骂僚属,恐坏封疆大计,乞移之别镇,以关外事权归率教。”

[47]《明史·袁崇焕传》引述他的奏章:“陛下以关内外分责二臣。

用辽人守辽土,且守且战,且筑且屯。

屯种所入,可渐减海运。

大要坚壁清野以为体,乘间击瑕以为用。

战虽不足,守则有余。

守既有余,战无不足。

顾勇猛图敌,敌必雠,奋迅立功,众必忌。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