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647章 射雕英雄传(147)(1/2)

黄蓉道:“靖哥哥,咱们自去跟师伯说话。”

二人走到一灯大师禅房门前,却见木门紧闭,郭靖打了半天门,全无回音。

这门虽一推便倒,可是他那敢动粗?

那樵子黯然道:“我师是不能接见两位了。

山高水长,咱们后会有期。”

郭靖感激一灯大师,胸口热血上涌,不能自已,说道:“蓉儿,师伯许也罢,不许也罢,咱们下山,但见山下有人啰唣,便打他一个落花流水再说。”

黄蓉道:“此计大妙。

倘若师伯的对头十分厉害,比如是欧阳锋之流,咱们先大大耗损他的功力,再死在他手里,也算是报了师伯的恩德。”

郭靖的话是冲口而出,黄蓉却故意提高嗓子,要叫一灯大师听到。

两人刚转过身子,那木门忽然呀的一声开了,一名老僧尖声道:“大师有请。”

郭靖又惊又喜,与黄蓉并肩而入,见一灯和那天竺僧人仍盘膝坐在蒲团上。

两人伏地拜倒,抬起头来,见一灯脸色焦黄,与初见时神完气足的模样已大不相同。

两人又感激,又难过,不知说什么话好。

一灯向门外四弟子道:“大家一起进来罢,我有话说。”

渔樵耕读走进禅房,躬身向师父师叔行礼。

那天竺僧人点了点头,随即低眉凝思,对各人不再理会。

一灯大师望着袅袅上升的青烟出神,手中玩弄着一枚羊脂白玉的圆环。

黄蓉心想:“这明明是女子戴的玉镯,却不知师伯的对头送来有何用意。”

过了好一阵,一灯叹了口气,向郭靖和黄蓉道:“你俩一番美意,老僧心领了。

中间这番因果,我若不说,只怕双方有人由此受了损伤,大非老僧本意。

你们可知道我原来是什么人?”

黄蓉道:“伯伯原来是云南大理国的皇爷。

天南一帝,威名赫赫,天下谁不知闻?”

一灯微微一笑,说道:“皇爷是假的,老僧是假的,‘威名赫赫’更是假的。

就是你这个小姑娘,也是假的。”

黄蓉不懂他禅机,睁大一双晶莹澄澈的美目,怔怔的望着他。

一灯缓缓的道:“我大理国自神圣文武帝太祖开国,那一年是丁酉年,比之宋太祖赵皇爷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还早了二十三年。

我神圣文武帝七传而至秉义帝,他做了四年皇帝,出家为僧,把皇位传给侄儿圣德帝。

后来圣德帝、兴宗孝德帝、保定帝、宪宗宣仁帝、我的父皇景宗正康帝,都避位出家为僧。

自太祖到我,十八代皇帝之中,倒有七人出家。”

渔樵耕读都是大理国人,自然知道先代史实。

郭靖和黄蓉却听得奇怪之极,心道:“一灯师伯不做皇帝做和尚,已令人十分诧异,原来他许多祖先也都如此,难道做和尚当真比皇帝还好么?”

一灯大师又道:“我段氏因缘乘会,以边地小吏而窃居大位。

每一代都自知度德量力,实不足以当此大任,是以始终战战兢兢,不敢稍有陨越。

然而帝皇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出则车马,入则宫室,尽都是百姓的血汗,是以每到晚年,不免心生忏悔,回首一生功罪,总是为民造福之事少,作孽之务众,于是往往避位为僧了。”

说到这里,抬头向外,嘴角露着一丝微笑,眉间却有哀戚之意。

六人静静的听着,不敢接嘴,一灯大师竖起左手食指,将玉环套在指上,转了几圈,说道:“但我自己,却又不是因此而觉迷为僧。

这件因由说起来,还是与华山论剑、争夺真经一事有关。

那一年全真教主重阳真人得了真经,翌年亲来大理见访,传我先天功的功夫。

他在我宫中住了半月,两人切磋武功,言谈投机,岂知他师弟周伯通这十多天中闷得发慌,在我宫中东游西逛,惹出了一场事端。”

黄蓉心道:“这老顽童若不生事,那反而奇了。”

注: 黄蓉与朱子柳(“渔樵耕读”

中之书生)在桃源石梁上之对答,包括引述《论语》、《孟子》、谜语、对子等多出自明代冯梦龙所编纂之《古今谭概》一书。

我国古代笔记之内容,多为记录历代逸闻、趣事、名言、隽语等等,六朝《世说新语》为其中表表者。

《古今谭概》所录者多为隽雅妙语,集古人或时人智慧之大成,非冯梦龙所自创,任何一则均无版权,亦不知最早始于何人。

如言该等谜语、对子等为黄药师所创而为黄蓉转述,流传后世,冯梦龙闻而录之,再为金庸转述,亦难证其为不然。

大理国帝皇世系、立国年代等等,有史籍可稽,不能信笔所之,至于灯谜、笑话、妙对等等,以民间智慧为多,恐难追寻其原始作者。

如苏州评弹“唐伯虎点秋香”

中笑话、联对,歪解经书等极多,均录自民间智慧,此为中国说部的传统。

第三十一回 鸳鸯锦帕 一灯大师低低叹了口气道:“其实真正的祸根,还在我自己。

我乃大理国小君,虽不如中华天子那般后宫三千,但后妃嫔御,人数也甚众多,这当真作孽。

想我自来好武,少近妇人,连皇后也数日难得一见,其余贵妃宫嫔,更甚少有亲近的时候。”

说到此处,向四名弟子道:“这事的内里因由,你们原也不知其详,今日好教你们明白。”

黄蓉心道:“他们当真不知,总算没骗我。”

只听一灯说道:“我众妃嫔见我日常练功学武,有的瞧着好玩,缠着要学,我也就随便指点一二,好教她们练了健身延年。

内中有个姓刘的贵妃,天资特别颖悟,竟然一教便会,一点即透,难得她年纪轻轻,整日勤修苦练,武功大有进境。

也是合当有事,那日她在园中练武,却给周伯通周师兄撞见了。

那位周师兄是个第一好武之人,生性又天真烂漫,不知男女之防,眼见刘贵妃练得起劲,立即上前跟她过招。

周师兄得自他师哥王真人的亲传,刘贵妃又怎能是他对手……”

黄蓉低声道:“啊哟,他出手不知轻重,定是将刘贵妃打伤了?”

一灯大师道:“人倒没打伤,他是三招两式,以点穴法将刘贵妃点倒,随即问她服是不服。

刘贵妃自然钦服。

周师兄解开她穴道,甚是得意,便即高谈阔论,说起点穴功夫的秘奥来。

刘贵妃本来就在求我传她点穴功夫,可是你们想,这门高深武功,我如何能传给后宫妃嫔?

周师兄这么说,正投其所好,当即恭恭敬敬的向他请教。”

黄蓉道:“咳,那老顽童可得意啦。”

一灯道:“你识得周师兄?”

黄蓉笑道:“我们是老朋友了,他在桃花岛上住了十多年没离开一步。”

一灯道:“他这样的性儿,怎能耽得住?”

黄蓉笑道:“是给我爹爹关着的,最近才放了他。”

一灯点头道:“这就是了。

周师兄身子好罢?”

黄蓉道:“身子倒好,就是越老越疯,不成体统。”

指着郭靖,抿嘴笑道:“老顽童跟他拜了把子,结成了义兄义弟。”

一灯大师忍不住莞尔微笑,接着说道:“这点穴功夫除了父女、母子、夫妇,向来是男师不传女徒,女师不传男徒的……”

黄蓉道:“为什么?”

一灯道:“男女授受不亲啊。

你想,若非周身穴道一一摸到点到,这门功夫焉能授受?”

黄蓉道:“那你不是点了我周身穴道么?”

那渔人与农夫怪她老是打岔,说些不打紧的闲话,齐向她横了一眼。

黄蓉也向两人白眼,道:“怎么?

我问不得么?”

一灯微笑道:“问得问得。

你是小女孩儿,又当重伤,自作别论。”

黄蓉道:“好罢,就算如此。

后来怎样?”

一灯道:“后来一个教一个学,周师兄血气方刚,刘贵妃正当妙龄,两个人肌肤相接,日久生情,终于闹到了难以收拾的田地……”

黄蓉欲待询问,口唇一动,终于忍住,只听一灯接着道:“有人前来对我禀告,我心中虽气,碍于王真人面子,只装作不晓,那知后来却给王真人知觉了,想是周师兄性子爽直,不善隐瞒……”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