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连城诀(48)(1/2)
狄云摇了摇头,正想走出庙去,忽听得脚步声响,许多人蜂拥而来。
他纵身上了屋顶,向外望去,只见一百多人打着火把,喧哗叫嚷,快步奔来,正是那一群江湖豪客,只听得有人喝骂:“万圭,他妈的,快走,快走!”
狄云本想要走,一听到“万圭”
两字,当即停步。
他还没为戚芳报仇。
这一群人争先恐后的入庙,狄云看得清楚,万圭让几个大汉扭着,目青鼻肿,已给人饱打了一顿,身上仍穿着那件酸秀才的衣衫。
原来他乔装成个教书先生的模样,故意将城墙边的一众江湖豪士引开,好让万震山到天宁寺来寻宝。
但在众人的跟随查究之下,终于露出了马脚。
各人以性命相胁,逼着他带到天宁寺来。
戚长发听得人声,急忙跃上神坛,想要掩住佛像剑痕中露出来的黄金。
但迟了一步,众人已见到他站在神坛之上,双手去掩佛像的大肚子。
这时数十根火把照耀之下,庙中有如白昼。
各人眼见到金光,一齐大声发喊,抢将上去,七手八脚的,便去斩剥佛像上的泥塑。
各人刀砍剑削,不多时佛像身上到处发出灿烂金光。
跟着有人发见佛像背后的暗门,伸手进去,掏出了大批珠宝,站在后面的便用力将他挤开。
珠宝一把把的摸出来。
强有力的豪士便从别人手中劫夺。
突然间门外号角声呜呜吹起,庙门大开,数十名兵丁冲了进来,高叫:“知府大人到,谁都不许乱动。”
随后一人身穿官服,傲然而进,正是荆州府知府凌退思。
他在城内城外耳目众多,这些江湖豪客之中便混得有他的部属,一得讯息,立时提兵赶来。
凌退思害死丁典、逼死女儿,仍对“连城诀”
不得丝毫头绪,但他找寻荆州大宝藏的痴心始终不息,虽知梅念笙与此有关,但不知关键是在“唐诗剑法”
。
他继续付出大批贿赂,在荆州府知府任上连任,又以“龙沙帮”
帮主身份,派出帮众查探,终于得到讯息,这“连城诀”
关连到一本《唐诗选辑》。
凌退思是翰林出身,文才卓超,一翻《唐诗选辑》,见有些诗篇是晚唐诗人所作,上距梁元帝五六百年,梁元帝的大宝藏绝无可能在唐诗中留有线索。
于是进一步潜心侦查,才知原来梁元帝藏妥宝藏后,将所经手的官兵匠人尽数杀戮,后来他为北周官兵所害,宝藏就此绝无踪迹。
到得大清康熙年间,忽有一位身具高强武功的高僧驻锡荆州天宁寺,无意中发现了宝藏。
他将此讯息写成书信,托人送交给当时天地会广东红旗香主吴六奇,请他去发掘出来,作为天地会反清复明之用。
因怕泄漏机密,他将宝藏所在处用密码(剑诀)注入一本当时流传的《唐诗选辑》之中,送交吴六奇。
吴六奇是他师兄的弟子,同门相传,和那高僧都会“唐诗剑法”
,知道剑法的次序。
不幸密码送到时,吴六奇遭难,为人所害,这剑诀密码便流落在外。
送信人辗转将讯息传了出来。
讯息若不与《唐诗选辑》连在一起,凑不成一块;得讯之人如不会“唐诗剑法”
,虽知剑诀,但不知剑招次序,宝藏也就难以找到。
梅念笙是那高僧与吴六奇的同派门人,会使“唐诗剑法”
,后来又得了剑诀,事机不密,落得给三个徒弟背叛杀害的下场。
一众江湖豪客见了这许多珠宝,那里还忌惮什么官府?
各人只拚命的抢夺珍宝。
地下滚满了珍珠、宝石、金器、白玉、翡翠、珊瑚、祖母绿、猫儿眼…… 凌退思的部属又怎会不抢?
兵丁先俯身捡拾,于是官长也抢了起来。
谁都不肯落后。
戚长发在抢、万圭在抢、连堂堂知府大人凌退思,也忍不住将一把把珠宝揣入怀中。
一抢夺,便不免斗殴。
于是有人打胜了,有人流血,有人死了。
这些人越斗越厉害,有人突然间扑到金佛上,抱住了佛像狂咬,有的人用头猛撞。
狄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会这样?
就算是财迷心窍,也不该这么发疯?”
不错,他们个个都发了疯,红了眼乱打、乱咬、乱撕。
狄云见到铃剑双侠中的汪啸风在其中,见到“落花流水”
的花铁干也在其中,更有不少人是曾到雪谷中去救水笙、又出言侮辱她的群豪大汉,其中很有些是为人仁义的豪侠。
他们一般的都变成了野兽,在乱咬、乱抢,将珠宝塞到嘴里,咬得格格作响,有的人把珠宝吞入了肚里。
狄云蓦地里明白了:“这些珠宝上喂得有极厉害的毒药。
当年藏宝的皇帝怕魏兵抢劫,因此在珠宝上涂了毒药。”
他想去救师父,但已来不及了。
这些人中毒之后,人人都难活命,凌退思、万圭、鲁坤、卜垣、沈城等人作了不少恶,终于发了大财,但不必去杀他们,他们都已活不成了。
狄云在丁典和凌姑娘的坟前种了几百棵菊花。
他没雇人帮忙,全是自己动手。
他是庄稼人,锄地种植的事本是内行。
只不过他从前很少种花,种的是辣椒、黄瓜、冬瓜、白菜、茄子、空心菜…… 他离了荆州城,抱着空心菜,匹马走上了征途。
他不愿再在江湖上厮混,他要找一个人迹不到的荒僻之地,将空心菜养大成人。
他回到了川边的雪谷。
戚芳在万家给他的一百两银子,他早又取了来,除了在荆州城给丁典和凌姑娘整理坟墓之外,便是酬谢照顾空心菜那家农妇的一些使费,以及一路从鄂西来到川边的旅途膳宿之费。
他在成都给空心菜买了一大包衣服鞋袜,自己也买了些绵衣裤和布衣裤、几十双草鞋,包成一大包都负在背上。
来到川边石渠的雪谷口上,还剩下三十几两几钱银子,他在手里掂了掂,用力掷出,抛入了路边的峡谷之中,心道:“便有黄金万两,珍宝无数,在雪谷里又有什么用?”
但师妹没有一起来,今后永远永远不能再来了,再见她一面也不能,寂寞得很,凄凉得很。
“舅舅,舅舅,为什么你又哭了?
你想念我妈吗?
我们说好了的,谁也不许再哭!”
鹅毛般的大雪又开始飘下,来到了昔日的山洞前。
突然之间,远远望见山洞前站着一个少女。
那是水笙!
她满脸欢笑,向他飞奔过来,又笑又叫:“我等了你这么久!
我知道你终于会回来的。
你如不来,我要在这里等你十年,你十年不来,我到江湖上找你一百年!”
本章后记 儿童时候,我浙江海宁袁花镇老家有个长工,名叫和生。
他是残废的,是个驼子,然而只驼了右边的一半,形相特别显得古怪。
虽说是长工,但并不做什么粗重工作,只是扫地、抹尘,以及接送孩子们上学堂。
我哥哥的同学们见到了他就拍手唱歌:“和生和生半爿驼,叫他三声要发怒,再叫三声翻筋斗,翻转来像只瘫淘箩。”
“瘫淘箩”
是我故乡土话,指破了的淘米竹箩。
那时候我总是拉着和生的手,叫那些大同学不要唱,有一次还为此哭了起来,所以和生向来对我特别好。
下雪、下雨的日子,他总是抱了我上学,因为他的背脊驼了一半,不能背负。
那时候他年纪已很老了,我爸爸、妈妈叫他不要抱,免得滑倒了两个人都摔交,但他一定要抱。
有一次,他病得很厉害,我到他的小房里去瞧他,拿些点心给他吃。
他跟我说了他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