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360章 侠客行(94)

丞相秦桧以前也曾陷身北方,与董国庆可说是难友,所以特加照顾,将董国庆失陷在金国的那段时期都算作是当差的年资,不久便调他赴京升官,办理军队粮饷的事务,数月后便死了。

他母亲汪氏向朝廷呈报,得自宣教郎追封,升为朝奉郎,并任命他儿子董仲堪为官,那是绍兴十年三月间之事。

(出洪迈《夷坚志》) 故事中提到了秦桧。

乘这机会谈谈这个历史上有名的奸相。

秦桧,字会之,建康(今南京)人。

在靖康年间,他是有名的主战派。

皇帝派他随同张邦昌去和金人讲和,秦桧道:“是行专为割地,与臣初议矛盾,失臣本心。”

坚决不去。

后来金人要求割地,皇帝召开廷议,重臣大官中七十人主张割地,三十六人反对,秦桧是这三十六人的首领。

后来金兵南下,汴京失守,徽钦二帝被掳,金人命百官推张邦昌为帝,“百官军民皆失色不敢答”



秦桧大胆上书,誓死反对,其中说道:“桧荷国厚恩,甚愧无报,今金人拥重兵,临已拔之城,操生杀之柄,必欲易姓,桧尽死以辨。”

书中大骂张邦昌:“张邦昌在上皇时,附会权幸,共为蠹国之政。

社稷倾危,生民涂炭,固非一人所致,亦邦昌为之也。

天下方疾之如仇雠,若付以土地,使主人民,四方豪杰必共起而诛之。”

书中又称:“必立邦昌,则京师之民可服,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师之宗子可灭,天下之宗子不可灭。

桧不顾斧钺之诛,言两朝之利害,愿复嗣君位,以安四方。”

在那样的局面之下,敢于发如此大胆的议论,确是极有风骨,天下闻之,无不佩服。

后来金人终于立张邦昌为帝,掳了秦桧北去。

秦桧被俘虏这段期间,到底遭遇如何,史无可考,但相信一定是大受虐待,终于抵抗不了威胁,屈膝投降。

一般认为,他所以得能全家南归,是金人暗中和他有了密约,放他回来做奸细的。

金人当然掌握了他投降的证据和把柄,使他无法反悔,从此终身成为金国的大间谍。

由于他以前所表现的气节,所以一到朝廷,高宗就任他为礼部尚书。

秦桧当权时力主和议,但真正决定和议大计的,其实还是高宗自己。

当时文臣武将,大都反对与金人讲和。

《宋史·秦桧传》有这样一段记载:绍兴八年“十月,宰执入见,桧独身留言:‘臣僚畏首尾,多持两端,此不足与断大事。

若陛下决欲讲和,乞专与臣议,勿许群臣预。

’帝曰:‘朕独委卿。

’桧曰:‘臣亦恐未便,望陛下更思三日,容臣别奏。

’又三日,桧复留身奏事。

帝意欲和甚坚,桧犹以为未也,曰:‘臣恐别有未便,欲望陛下更思三日,容臣别奏。

’帝曰:‘然。

’又三日,桧复留身奏事如初,知上意确不移,乃出文字,乞决和议,勿许群臣预。”

这段文字记得清清楚楚,说明了谁是和议的真正主持人。

一般所谓奸臣,是皇帝胡涂,奸臣弄权。

但高宗一点也不胡涂,秦桧只是迎合上意,乘机揽权,至于杀岳飞等等,都不过是执行高宗的决策,而这样做,也正配合了他作为金国大间谍的任务。

周密的《齐东野语》中,记述了两个大官拍秦桧马屁的手法,可看到当时官场的风气: 方德带兵驻在广东,特制了一批蜡烛,烛里藏以名贵香料,派人送给秦桧,厚贿相府管家,请他设法让秦桧亲自见到。

管家叫使者在京等候机会。

有一日,秦桧宴客,大张筵席之际,管家禀告:“府中蜡烛点完了,恰好广东经略送了一盒蜡烛来,还未敢开。”

秦桧吩咐开了来点,蜡烛一燃,异香满堂,众宾大悦。

秦桧见此烛贵重,一点其数,共是四十九枝,心下奇怪为何不是整数,叫送礼的使者来问。

使者道:“经略专门造了这批蜡烛献给相爷,香料难得,共只造了五十枝,制成后恐怕不佳,点了一枝试验,所以只剩了四十九枝。

数目零碎,但不敢用别的蜡烛充数。”

秦桧大喜,认为方德奉己甚专,又不敢相欺,不久便升他的官。

另有一个郑仲,在四川做宣抚使。

秦桧大起府第,高宗亲题“一德格天”

四字,作为楼阁的匾额。

格天阁刚刚完工,郑仲的书信恰好到来,呈上地毯一条,极尽华贵之能事。

秦桧命将地毯铺在格天阁中,不料大小尺寸竟丝毫不错,刚好铺满。

秦桧默然不语,心下大为不满,过不多时,便借故将郑仲撤职查办。

郑仲造这条地毯,当然是事先暗中查明了格天阁地板的大小尺寸。

秦桧自己是大特务头子,对于郑仲这种调查窥察他私事的特务手段,自是十分憎恶。

秦桧一直到死,始终得高宗的信任宠爱,自然是深通做官之道。

《鹤林玉露》中记载有一个小故事:秦桧夫人到宫内朝见,皇太后说起近来很少吃到大的子鱼(当时是杭州最名贵的鱼,今日在杭州仍极珍贵)。

秦夫人说:“臣妾家里倒有,明天呈奉一百条来给太后。”

回家后告知了丈夫。

秦桧大急,知道这一下可糟了,皇太后吃不到好鱼,自己家里却随随便便就拿出一百条来,岂不是显得自己的享受比皇帝、皇太后还好得多?

秦桧的妻子王氏生性阴险,传说她参与杀岳飞之谋,以“捉虎易,放虎难”

六字,促使秦桧下定决心,终于害死岳飞,然而讲到做官的法门,究竟不及老奸巨猾的丈夫了。

秦桧仔细思量一番之后,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第二天送了一百条青鱼进宫去。

青鱼是普通的贱鱼。

皇太后哈哈大笑,说道:“我早说这秦老太婆是乡下人,没见过世面,果然不错。

青鱼和子鱼形状有些相似,味道可大不相同,只不过鱼身大而已。”

这件趣事自必传入皇帝耳中,母子两人取笑秦桧是乡下人之余,觉得他忠厚老实,生活朴素,对他自又多了几分好感。

倘若送进宫去的真是一百条子鱼,秦桧的相位不免有些危险了。

秦桧当国凡十九年,他任内自然是坏事做尽。

据《宋史·秦桧传》所载,有不少作为是很具典型性的。

《宋史》是元朝右丞相脱脱等所修,以异族人的观点写史,不至于故意捏造事实来毁谤秦桧。

下面是〈秦桧传〉中所记录的一些事例。

高宗和金人媾和,割地称臣,民间大愤。

太学生张伯麟在壁上题词:“夫差,尔忘越王杀尔父乎?”

有人告发,张伯麟给捉去打板子,面上刺字,发配充军。

夫差之父与越王战,受伤而死,夫差为了报仇,派人日夜向他说这句话,以提高复仇的决心。

张伯麟在壁上题这句话,当然是借古讽今,讥刺高宗忘了父亲徽宗为金人所掳而死的奇耻大辱。

秦桧下令禁止士人撰作史书,于是无耻文人纷纷迎合。

司马光的不肖曾孙司马攸上书,宣称《涑水纪闻》一书,不是他曾祖的著作(其实确是司马光的史学著作)。

吏部尚书李光的子孙,将李光的藏书万卷都烧了,以免惹祸。

可是有一个名叫曹泳的人,还是告发李光的儿子李孟坚,说他读过父亲所作的私史,却不自首坦白。

于是李孟坚被罚充军,朝中大官有八人受到牵累。

曹泳却升了官。

“察事之卒,布满京城,小涉讥议,即捕治,中以深文。”

所谓“中以深文”

,即以胡乱罗织的重罪罪名,加在乱说乱讲之人的身上。

有一个名叫何溥的人,迎合秦桧,上书说程颐、张载这些大理学家的著作是“曲学”

,须“力加禁绝”

,“人无敢以为非”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